瑪麗恩巴德悲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瑪麗恩巴德悲歌》是德國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的作品。
作品
別人在痛苦之中沉默不言,
上帝卻讓我說出我的煩惱。
如今,花兒還在含苞未放,
我怎能懷抱希望、跟她再見?
天堂和地獄都在對你開放;
我的心裡覺得多麼煩亂!——
別再遲疑!她走到天國門口,
要把你高舉,抱在她的心頭。
你就這樣被她迎入天堂,
好像你有福消受美麗的永生;
你更無別的希冀、要求和願望,
衷心追求的目標已經達成,
你看到這獨一無二的倩影,
憧憬的眼淚的泉源就立即流盡。
白天鼓着迅疾的翅膀馳騁,
好像一分一分地拚命追趕!
夜吻,這是忠誠結合的保證:
就是到明天,也不會有所改變。
一段段時刻在悠然前進之中
雖像是姐妹,但並不完全相同。
殘酷而甜蜜的最後一吻,它割斷
用情絲編結成的美妙的情網。
我的腳行行且止,避開門檻,
好像有火劍天使在追趕一樣;
眼睛懨懨地盯着陰暗的小徑,
回頭一看,大門卻已經關緊。
這時只好不露聲色,就好像
這顆心從未開放過,也從未體會
幸福的時刻,從未在她的身旁
跟天空里的每一顆明星爭輝。
不滿、後悔、責備、煩重的憂愁
在悶熱的大氣里壓得他難受。
世界不是還存在?那些岩壁,
難道不再頂戴着神聖的日影?
五穀不是在成熟?碧綠的大地,
不是伸向河畔的牧場和叢林?
偉大的蒼穹不是還覆在上空,
還看到白雲蒼狗、變幻無窮?
一個苗條的仙姿從薄霧裡面
升起在碧空之上,像六翼天使
撥開莊嚴的雲層飄然出現,
多麼輕盈而優雅,溫柔而清晰;
你瞧她婆娑曼舞,非常歡暢,
一切可愛的形姿都比她不上。
可是你只能企圖在瞬息之間
緊緊把握這代替真人的幻影;
反求內心吧!你會更有所發現,
她在你心裡會幻出種種的姿影;
一個會分化無數個出來,
千姿萬態,越來越更加可愛。
想那時,她站在門口,將我接待,
隨後一步步讓我享盡了福分,
接過最後一吻,還要趕過來,
在我嘴唇上親個永別的一吻:
戀人的清姿使我記得很分明,
像用火字寫進我忠實的內心。
這顆心,就像一座巍峨的金城,
為她堅守,把她守護在城裡,
樂於為她保持永遠的忠貞,
只有她出現,它才意識到自己,
它在這種情網中才覺得輕鬆,
只為了對她感激,它才跳動。
如果戀愛的能力,被愛的願望,
都已經完全喪失,消逝無蹤,
就會立即發現愉快的希望,
去進行可喜的計劃、決斷和行動!
如果愛情能使戀愛者振奮,
這大功已在我身上絕妙地完成;
而且全賴她!——我的靈魂和肉體,
曾背過沉重難受的內在的憂傷:
在我苦悶、空虛、荒涼的心裡,
四面看到的全是恐怖的景象;
如今,熟悉的門口有希望出現,
她沐着溫和的陽光親自露面。
塵世的人——正如《聖經》所講——
享受的神賜的出人意外的平安,
我要把它比作在戀人身旁
所感到的愛情的快活的平安;
這是心靈的安樂窩,什麼也不能
擾亂這種意識:我是她的人。
我們純潔的胸中有一股熱忱,
想對更高、更純的不可知者
出於感激之情、自願獻身,
把永遠不知名者的謎解開;
我們稱之為:虔誠!——我到她面前,
就感到已到達這種幸福的頂點。
對着她的眼光,像對着太陽,
對着她的呼吸,像對着春風,
自我的意識,雖久已像堅冰一樣,
深藏在嚴冬的洞中,也倏然消融;
自私、成見,都不能繼續存在,
只要她到來,全都戰慄着離開。
她好像曾經說過:「時時刻刻,
總有快樂的生活呈獻給我們,
昨天的事,又不許加以過問;
如果我曾害怕黃錯的降臨,
太陽落山,還可以賞一下美景。
因此請向我學習,要明智愉快,
你要正視瞬間!千萬不要拖!
無論是行動,或是歡樂,或是愛,
要迅速,要有好感,要生氣勃勃;
到處都要這樣,總像個孩子,
就成為完人,誰也克服不了你。」
你說得倒輕鬆,我想,是神的恩惠,
他把瞬間賜給你作你的伴兒,
任何人到你身旁,他就立刻會
覺得自己已成為命運的寵兒:
我害怕你那叫我離開的眼光——
叫我學高深的知識,有什麼用場!
如今我已經遠離!眼前的時刻,
該怎樣安排?我無法回答出來;
她給我不少至寶,使臻於至美,
只成為我的負擔,我要擺脫開;
不可克制的懷戀在將我逼迫,
除了無盡的眼淚,別無良謀。
讓它湧出吧!讓它不停地流出來;
可是決不能澆熄內部的激情!
我的心胸已被撕扯得很厲害,
生和死在那裡進行殘酷的鬥爭。
肉體的痛苦雖有藥草可治;
可是精神卻缺少果斷和意志,
也缺少理解力:精神何以會如此?
它千百次回想着她的儀容。
那儀容時而停留,時而消逝,
時而模糊,時而在至純的光中;
就像潮汐一樣往返來回,
怎能給人帶來最小的安慰?
忠實的旅伴,將我丟在這地方,
讓我在岩邊、沼澤中獨自逍遙;
你們去吧!世界對你們開放,
大地遼闊,蒼天廣大而崇高;
去觀察,研究,進行詳細的搜集。
結結巴巴地道出自然的秘密。
我已經失去了一切,失去了自我,
不久前我還受到諸神的寵愛;
他們試探我,把潘多拉賜給我,
有很多珍寶,也有更多的危害;
他們逼我去接觸惠賜的嘴唇,
又將我拉開,使我陷於絕境。 [1]
詩歌特點
歌德一生沒有停止過詩歌創作。他創作的詩歌數量驚人,給世人留下 了寶貴的財富。總結起來,歌德的詩歌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思想深刻,意境深遠。從《普羅米修斯》、《神性》、《重逢》、《幸福的渴望》、《浮士德》等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證據。
(2) 題材豐富、廣泛,幾乎反映了社會及人生中的方方面面。
(3) 情感自然真摯。細細品味一下《五月之歌》、《漫遊者的夜歌》、 《迷娘曲》等抒情詩,就會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
(4) 體裁多種多樣。如,早年的牧歌體、民歌體、頌歌;中年的短詩、 哀歌、十四行詩;晚年的阿拉伯風格和中國風格。另外還有許多格言詩和敘事謠曲。[2]
作者簡介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歌德的詩詞全集: 《歡聚與離別》 《瑪麗恩巴德悲歌》 《野薔薇》 《五月之歌》 《幸福的渴望》 《迷娘曲 (之一)》 《對月》 《浪遊者的夜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