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連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連瑛(1633年-1712年),字戒頑,號廉夫,河南永城人。康熙三年(1664)進士,官至禮科掌印給事中。無論進在朝、退在野,都較為關切國計民生。有《遺安堂詩文集》,隋堤行並序「乙巳七月,考械黃河決,夏邑不守,水薄永械外,郛械幾陷,居人避於堤以免。屢聞朝廷憂民之深,而治河者不力,因有是作。[1]

他的詩多為抒情,或寫景,或傷敘事,情景交融,簡潔明快,細膩逼真,從中可以看出他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以及晚年生活悠閒、不慕功名的心情。

人物生平

明崇禎六年(1633年),王連瑛生於永城。他自幼勤奮好學,聰穎過人,與其兄連根被時人稱為「王氏二難」。

崇禎十七年(1644年)秋,王連瑛與兄長王連根同補生員,入永城縣城學府讀書。

清康熙三年(1664年),考中進士,家居11年。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被任命為安蕭知縣。在任期間提倡農桑,纂修縣誌,並督促農民打井800眼抗旱救禾,且寫了《穿井歌》、《植桑歌》勸民。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因政績卓著,經上級官員保舉,考補戶部給事中,負責處理向朝廷提出規諫和督察六部弊端的事宜。在此期間,他向朝廷提出了裁屯衛的奏疏和增加鄉試名額、規範文體等建議,受到朝廷青睞,充任掌管鄉試的同考官,後轉為禮科掌印給事中。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赴福建掌管鄉試,因在考試中不徇私情,得罪清廷武英殿大學士明珠,蒙冤受屈,被參奏降級調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告假返回故里,在酇城建造草堂,種竹植花,會友吟詩,習工書法,所臨摹的《蘭亭貼》和《聖教序》各千本,讀書人視為珍寶。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去世。

個人作品

  • 王連瑛文學

《穿井歌》、《植桑歌》、《遺安堂詩文集》。

  • 王連瑛書法

《蘭亭貼》、《聖教序》。

參考文獻

  1. 馬國強; 李傳申. 梁苑吟.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