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著(?-992)字知微,成都(今屬四川)人。祖父王賁從唐僖宗(873-887年)自陝西入蜀,曾任前蜀雅州刺史。父王景環當過萬州別駕。
- 王著於後蜀明經及第,任過永康等縣主簿。宋平後蜀,在趙州隆平縣主簿任上達11年。
- 因善工書,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受薦改衛寺丞、史館祗候;3年後受到宋太宗召見,賜緋,加著作佐郎、翰林侍書與侍讀,與另一位博通經史的翰林侍讀呂文仲一同值更於御書院。
- 雍熙二年,遷左拾遺,出使高麗。端拱初,加殿中侍御史。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趙炅令出內府所藏曆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于禁內,名《淳化閣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系匯帖,共十卷。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王著
|
字號 字知微
|
民族 漢族
|
職業 書法家、詩人[1]
|
出生地 華陽府(今四川成都)
|
出生時間 不詳
|
去世時間 992年
|
所處時代 五代、北宋
|
主要作品 淳化秘閣法帖》
|
人物生平
王著(?-990年),字知微,五代十國時期後蜀華陽府(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後蜀時舉明經及第,歷任平泉縣(今四川省簡陽市境)、百丈縣(今名山縣境)、永康縣(今崇州市境)等縣主簿。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平後蜀,被授為隆平縣(河北省隆堯縣)主簿,任上達十一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因善攻書法,以字書訛舛欲召入朝廷令其刪定。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受薦授為衛尉寺丞、史館祗應。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加著作左郎、翰林侍讀,遷左拾遺,官至殿中侍御史。善攻書法,筆跡甚媚,頗有家法。<ref>《宋史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五 王著》:王著,字知微,文仲同時人。自言唐相石泉公方慶之後,世家京兆渭南。祖賁,廣明中眾僖宗入蜀,遂為成都人。賁仕王建,為雅州刺史。父景環,萬州別駕。著,偽蜀明經及第,歷平泉、百丈、永康主簿。蜀平赴闕,授隆平主簿,凡十一年不代。著善攻書,筆跡甚媚,頗有家法。太宗以字書訛舛,欲令學士刪定,少通習者。太平興國三年,轉運使侯陟以著名聞,改衛寺丞、史館祗候,委以詳定篇韻。六年,召見,賜緋,加著作佐郎、翰林侍書與侍讀,更直於御書院。太宗聽政之暇,嘗以觀書及筆法為意,諸家字體,洞臻精妙。嘗令中使王仁睿持御札示著,著曰:"未盡善也。"太宗臨學益勤,又以示著,著答如前。仁睿詰其故,著曰:"帝王始攻書,或驟稱善,則不復留心矣。"久之,復以示著。著曰:"功已至矣,非臣所能及。"其後真宗嘗對宰相語其事,且嘉著之善於規益,於侍書待詔中亦無其比。雍熙二年,遷左拾遺,使高麗。端拱初,加殿中侍御史。二年,與文仲同賜金紫。明年,卒,特加賵賜,錄其子嗣復為奉禮郎。
《書史會要》稱:「王著筆法圓勁,不減徐浩,少令韻勝,其所書《樂毅論》學虞永興(世南),可抗行也。」黃庭堅評其書:「極善用筆,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誠皆渠儂胸次之罪,非學者不盡之功也。」奉勅編訂《淳化閣帖》,採擇未精,標題多有誤失。
王著曾經學習王右軍(羲之)的書法,深得他 的法則,因此當了專備宋太宗諮詢書法藝術的翰林官。太宗在處理政事的餘暇,注意練習寫字,屢次差遣宮內侍從拿自己的作品給王著看,王著總認為不夠好,於是太宗就更加專心致志地臨摹學寫。再拿自己的作品去問王著,王著的回答仍然象以前一樣。有人詢問王著這樣做的用意,王著說:「皇帝的字本來已寫得夠好了,如果立即稱讚他寫得好,恐怕他不再用心了。」就此以後,太宗寫字的筆法精妙絕倫,超越前代古人,當時都認為這是由於受王著嚴格要求所得到的好處。
史料記載
- 《宋史列傳五十五.王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