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1],是一家以生產釀造調味品為主的集團公司。王致和在北京已成為腐乳的代名詞,王致和」作為地道的「中華老字號」,以其產品的細、膩、松、軟、香五大特點倍受廣大華人消費者的鍾愛。
歷史傳說
"王致和"品牌始創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四十餘年的歷史,企業幾經傳承和演變,按照二商集團整體部署,於2009年改製,更名為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腐乳等調味品系列產品。
緣由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北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閒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準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
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醃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醃製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肴,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讚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後經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據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
從王致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後,又經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從清朝到新中國成立的三百多年間,王致和雖更換了幾代人,卻始終保留著「王致和」這個老字號,保持著王致和臭豆腐的傳統風味。
臭豆腐的主要特點是在後期發酵過程中以低濃度的鹽水為湯料釀製而成,表面的色澤基本一致,呈豆青色的。最有名的是北京王致和臭豆腐。王致和臭豆腐生產一直秉承老字號精益求精的傳統生產方式,經幾十道工序,精工細做,形成特有的風味。通過傳承創新和現代生物技術的運用,菌種純度和質量不斷提高,確保了王致和臭豆腐的獨特風味。許多工序都傳承了舊有的工藝特點,關鍵工序仍為手工操作,湯料配製一直沿用王致和獨特的湯料配方,形成王致和臭豆腐的核心技術,製造出的臭豆腐具有特殊的硫酯香氣,滋味鮮美,鹹淡適口,臭中含香,保證了其獨有的細、軟、鮮、香的特點,而且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營養價值。
「王致和臭豆腐製作工藝」已經被完整地留傳下來,保護與傳承不僅是「王致和」企業幾年內需要做的工作,更是為保護「王致和」老字號的傳承與創新所必須做的一項長期的工作。
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繼承的是毛霉型腐乳的製作工藝。這種霉是從天然霉類提純出來的蛋白酶,保證了豆腐在發酵過程中不會產生青黴等有害物質。豆腐塊規格控制為「3.1×3.1×1.8」(公分)大小,在完成了切塊等工序後,豆腐塊經歷黴菌的前期發酵,便會長出如小雞茸毛一般的白毛,工作人員經過搓毛,即用白毛把豆腐包住後再經配湯進入後期發酵工序,整個程序要歷時3個多月。目前,王致和人已經將「腐乳製作用毛黴菌種」申請了國家專利,成為該廠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傳說
王致和本為一介書生,經營豆腐。關於王致和其人傳說有二:
- 王致和為清代安徽省舉人。相傳康熙8年(公元1669年)進京會試落第,為謀生計,在京城經營豆腐舖。一次,王致和將賣剩的豆腐加鹽醃製,結果發霉,奇臭無比。但丟棄可惜,王一試之下方發現此乃「極品」,亦即是今天所謂「腐乳」。後傳入宮中,倍受慈禧太后讚賞,賜名「青方腐乳」,成為御膳[2]。
- 根據《武清縣誌》記載,王致和為今天津武清縣河西務鎮人,因家境貧寒以賣豆腐為生。王自幼機智聰穎,喜好讀書,尤喜詩詞,到了中年學有成就,深受鄉民稱道。
產品:種類與特色
王致和腐乳細、軟、香、鮮的獨特口味,也正因為源自這個秘方。王致和臭豆腐,是豆腐乳中的一種,顏色呈青色,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發明人是安徽人王致和,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
產品種類
時至今日,王致和腐乳在最先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製作出「玫瑰腐乳」、「香辣腐乳」、「鮮香腐乳」、「白菜辣腐乳」、「白腐乳」、「紅油腐乳」、「木糖醇腐乳」等等多款味道不一的腐乳;此外王致和在原有火鍋蘸料的基礎上,精心推出多種新品火鍋蘸料:「芝麻醬味」、「孜然味」、「香辣味」、「麻辣味」等等。此外王致和推出了選用天山獨特辣椒精製而成的「天山辣椒絲」、「牛肉辣椒絲」;別具風味、豉香滿口、香辣濃郁的「豆豉香辣醬」、「風味豆豉醬」。王致和料酒,口味醇和,甘甜美味,具有增香、提味、去膩、解腥的作用,是烹飪佳肴的上選佳品。王致和料酒包括「蔥姜料酒」、「特製料酒」、「紅燒料酒」、「特鮮料酒」、「香菇料酒」、「紫蘇料酒」等,王致和新品料酒可燉煮、紅燒、爆炒,又可涼拌等。此外王致和旗下品牌「花橋牌」桂林腐乳也是歷史悠久,早在300年前就享有盛譽,清代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陳宏謀將桂林腐乳進貢乾隆皇帝,頗受讚譽,作為「土貢」年年入朝,身價百倍,被譽為「桂林三寶」。
特色:秘方製程
王致和腐乳選料精良,是用上等的黃豆和別致的輔料,經過磨製、接菌、前期發酵、醃製、配湯、後期發酵等20多道工序方能完成,生產周期長,工序複雜。正因如此,王致和世代保持了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精工細做,反對偷工減料、粗製濫造已成為優良傳統。
僅從北京來看,在眾多的小吃家族中,「王致和」的臭豆腐、醬豆腐也是一絕。王致和臭豆腐是「老北京」的傳統佳肴,有句順口溜叫「窩窩頭就臭豆腐,吃起來沒個夠」。
這臭豆腐不知有什麼魅力,「老北京」如此,又迷住了許多「新北京」,就連一些年輕人和知識分子也犯起吃臭豆腐的癮。他們發明了一種獨到的吃法——臭豆腐就熱湯面,一吃就是三大碗,那真叫絕了。
發展歷程
- 1956年,公私合營,原"同義厚"醬園更名為"田村醬廠"。隨後"四和"(即王致和、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與"田村醬廠"合並為"田村化學釀造廠"。
- 1972年,"田村化學釀造廠"更名為"北京市腐乳廠"。
- 1985年,為得到《商標法》的保護,也為了更好地拓寬市場,企業啓用過去名氣最大的商號"王致和",並向國家商標局註冊"王致和"(腐乳)商標。
- 1991年,"北京市腐乳廠"更名為"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廠"。
- 1996年導入"CIS"戰略,正式啓用VI(即視覺識別系統),使企業形象迅速得到提升。
- 2000年3月公司改製, "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廠"更名為"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王致和食品廠"。
- 2009年9月,按照上級公司整體部署,改製更名為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
王致和沒有想到,由他奠基的王致和醬園歷經300多年而不衰,且越做越紅火。建國以後,在王致和、致中和、王藝和、王政和4家私人作坊基礎上,發展建立了北京王致和腐乳廠。40多年來雖曾幾易廠名,但其產品特色風味未變、花色品類日多。現如今,有青方、紅方、白方3大類20多個品種的王致和腐乳,其品牌不僅享譽國內市場,而且已走出國門,走向了世界。日本岡山先生曾贊美"腐乳是含有高植物蛋白的食品,王致和為上";朝鮮的商務參贊還曾帶領數名食品專家專程到王致和腐乳廠學習"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