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簡介
王燾
公元702—772年(唐長安2年—大曆7年),唐時郿縣(今陝西省眉縣)人[1],王燾為著名古典方書作家[2]。 王燾是唐代宰相王圭的孫子,幼年身體瘦弱,經常有病,漸至成年,對醫學產生了興趣。後因其母有病,為治母疾,遂發奮攻讀醫學。他遍訪名醫為師,逐步掌握了大量醫學知識,且造詣很深,他根據自己廣博的醫藥學知識和大量資料,寫成名著《外台秘要》[3]。
王燾曾任徐州司馬、鄴郡太守,在台閣二十年,使其得以在弘文館讀到大量古醫籍(得古方書數千百卷),天寶(公元742—755年)年間,出守大寧。在此期間,產
生了編寫醫書的動機。因其出守在外,故將其所著之書,以「外台」命名。他當時的寫作目的是「非敢傳之都邑,且欲施於後賢」。
王氏通過其辛勤的勞動,在著作中,收錄保留了唐以前大量今已散佚的著作,使之得以部分地流傳下來,實屬王氏一大功勞。所以唐以後歷代醫學家,都很推崇這部
著作,多次上書各朝皇帝,要求重新刊印校訂,以致此書版本甚多。
不搞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為王燾治醫的一大特點。他在《外台秘要》中,引用唐以前的醫籍達六十多部,幾乎所有醫學家遺留下來的著作,都是他學習和引述
的對象。在《外台秘要》中,引用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的條文,就有343處。但是,因其有論無方,沒有治療方法和具體方藥,後又參考孫思邈《千金要方》及其它醫書
中的方藥予以補充,以期作到有論有方,使其更適合臨證實用。如對白內障的臨床表現,在當時已作了全面論述,而且還分別詳細的敘述了先天性白內障和外傷性白內
障。它所描述的金針撥障術,是我國最早的系統記載。
在學術上,王燾有輕視針灸的傾向,尤其是「針」,他認為「針能殺人,而不能生人」。故僅取灸,而不取針。
王燾雖然是一個官僚,但從他的著作《外台秘要》可以看出,他選用唐以前古醫籍時,從所選內容的取捨和編次證明,他是一個有着較高醫學修養的醫學家。再如關
於結核病的認識,他在《巢氏病源》「虛勞」、「骨蒸」的基礎上,把「肺癆」病的下午潮熱、盜汗、消瘦、顴部和嘴唇潮紅,以及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的症狀,描寫得
非常細緻,並提到肺癆發展到腹泄、赤黑色大便及腹水等併發症時的危險性,更進一步說明王燾在醫學上有着較深的造詣。
《外台秘要》,全書共四十卷。其中1—20卷,記的內科病,21—22卷,記的五官病,23—24卷,記的癭瘤、瘰癧、癰疽,25—27卷,記的二陰病,28—30卷,記的中
惡、金瘡、惡疾、大風等,31—32卷,記的丸散等成方。33—34卷,記的婦人病,35—36卷,記的小兒病,37—38卷,記的乳石,39卷,記的明堂灸法,40卷,記的蟲獸
傷及畜疾。各門記述先論後方,秩序井然。成書於公元752年。書中收載了唐以前的許多醫藥學著作,其醫論部分基本上是在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的基礎上闡述發展
起來的。醫方部分選《千金要方》最多,其餘所選各書,均註明書名卷第。全書編1104門(據現存本,核實得1048門,似有佚失),載方6000有餘,是我國重要的中醫著
作之一。書中博採名家方論甚多,不少早已散佚的醫藥著作及名家醫方,均賴此書當初的選錄而被保存了下來,不少醫家將此書與《千金要方》相提並論。《外台秘
要》,成書至今一千二百餘年,深受歷代醫家推崇,各代都有多種不同刊本。
著有《外台要略》,全書共十卷。已散佚。
參考來源
- ↑ 公元702—772年(唐長安2年—大曆7年),唐時郿縣(今陝西省眉縣)人, 文物社-weixin.qq.com - 2022-02-14
- ↑ 王燾為著名古典方書作家抖音 - www.douyin.com/n...- 2023-10-4
- ↑ [http://2014.sina.com.cn/news/ 他根據自己廣博的醫藥學知識和大量資料,寫成名著《外台秘要》搜狐,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