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澍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澍寰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4年12月12日
北京市
逝世 2013年10月8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王澍寰中國工程院院士[1],手外科學家[2]。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名譽院長[3],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手外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手外科雜誌》第一任總編,美國馬里蘭州手外科中心客座教授,美國手外科學會國際會員。北京市第六,七屆政協常委,第八屆政協副主席,北京市第十屆人大代表,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4]。於2013年10月8日上午因病逝世,享年89歲[5]

人物簡介

王澍寰(1924.12.12-2013.10.08)手外科專家。北京市人。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是我國手外科專業的奠基人之一。在國內外手外科領域中,最早、最系統地從理論到實踐進行一系列臨床研究,並形成特色。1958年創建我國第一個手外科,設計和改進多種治療和手術方法。1978年編寫出版我國第一部《手外科學》。1963年在國內最早開展直徑1.0mm的顯微血管外科實驗研究,獲得臨床斷指再植初步成功,填補空白。1987年發明大網膜軸型皮瓣。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專著7部,參編專著12部,參加譯著6部。先後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多項。1999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進步獎[6]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履歷

1924年12月,出生於北京市。

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1950年-1980年,歷任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手外科主任、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副所長。

1959年,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手外科。

1981年起,任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

1982年-1989年,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1989年起,任名譽院長。

1985年-1993年,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主任委員。

1981年,任美國馬里蘭州手外科中心客座教授。

1982年,被接納為美國手外科學會國際會員。

1994年-1997年,任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

1997年後,任手外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10月8日上午,因病逝世。

個人成就

王澍寰教授1924年12月出生於北京市。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1950年至1980年曆任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手外科主任、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副所長。1981年起,任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1982年至1989年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1989年起任名譽院長。1985年至1993年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主任委員;1994年至1997年任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1997年後任手外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1992年至今任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評審委員會委員。1981年任美國馬里蘭州手外科中心客座教授,1982年被接納為美國手外科學會國際會員。王澍寰教授是北京市第六、第七屆政協常委,第八屆政協副主席,北京市第十屆人大代表。1988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王澍寰
王澍寰教授「中國手外科之父」

突出貢獻

王澍寰教授是中國手外科專業的開拓者、奠基人,為中國手外科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1959年,王澍寰教授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手外科,使中國手外科從無到有,並逐漸發展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他創造性地設計和改進了多種手術方法。1963年,王澍寰教授在中國最早開展了直徑在1.0 mm以內的顯微血管外科實驗研究,取得家兔斷耳再植成活,並獲得臨床斷指再植初步成功,此項成果於1965年分別在《北京醫學》和《中華外科雜誌》發表,是這一領域國際上最早的報道。經他精心設計並實施的大網膜軸型皮瓣為中國首創,於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三等獎。王澍寰教授主編了中國第一部手外科專著--《手外科學》,該書對於手外科理論知識和診療技術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並有許多創新,已成為手外科及骨科醫生的必讀專著。1996年他又主編了《手部損傷的修復》,系統論述了顯微外科新技術在手外科的應用。王澍寰教授還與他人合編、合譯了13部學術著作,在中國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獲得科技成果獎14項,其中國家發明獎、中國科技大會獎、衛生部級獎5項。又完成了5部學術專著的主編及再版修訂。

為了促進中國手外科專業的發展,更好地普及手外科知識和技術,在王澍寰教授的主持和倡導下,1984年成立了中華骨科學會手外科學組,他當選為第一任組長。手外科學組成立後,每年舉辦一次性手外科學習班,每兩年召開一次中國學術會議,為手外科專業的普及和技術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1994年,手外科學組晉級為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王澍寰教授被推選為第一任主任委員。他還是1985年創辦的《手外科雜誌》的主編,該雜誌1993年更名為《中華手外科雜誌》,王澍寰教授被推選為第一任總編輯。

人物貢獻

王澍寰中國手外科之父、北京積水潭醫院名譽院長王澍寰教授:中國著名的手外科專家,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醫療系。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北京醫科大學教授,《中華外科雜誌》、《中華骨科雜誌》、《手外科雜誌》編委及主編,中華外科學會手外科學組組長。擅長手外科,在斷肢再植,顯微外科方面有突出成就,被美國手外科學會前主席柯迪斯譽為中國手外科之父。

1959年,他在中國國內無先例、無權威的情況下,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具有醫、教、研較高起點的手外科專業。1963年,他在中國率先開展直徑1毫米左右的顯微血管外科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取得家兔斷耳再植及臨床指動脈吻合的成功,走在了手外科發源地美國的前列。1964年,王澍寰在肉眼及放大鏡下成功地為一位四歲的小男孩接活直徑0.4毫米的血管,保住了離斷的第二、三截食指。8年後,北美斷肢考察團10名專家之一,美國顯微外科之父邦奇在手外科參觀現場時宣稱,這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的斷指再植。

作品

1978年,由他主編的中國第一部《手外科學》問世。1981年,他參加美國36屆手外科年會時,成為第一個被譽為走向世界前列的研究的中國人。同時被接受為美國手外科學會通訊會員、美國巴爾的摩聯合紀念醫院手外科中心的客座教授。曾任中華醫學會中國手外科學會第一屆主任委員。45年來,他在中國國內外發表論文40餘篇。獲科技成果獎14項,其中國家發明獎、中國科學大會獎、衛生部獎5項。主編、合編、合譯專着14部,執筆150萬字。參譯專着3部。

人物評價

王澍寰教授醫德高尚,醫術精湛,作風嚴謹,在培養醫學人才方面成績卓著。他先後培養了多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他培養的學生中,僅北京積水潭醫院就有4人獲得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1992年,王澍寰教授被北京市衛生局授予伯樂獎。

王澍寰院士是中國醫學界公認的有突出貢獻、學術上有很深造詣的骨科、手外科專家,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學術交流並講學,為中國手外科及顯微外科爭得了很多榮譽,被外國友人稱為中國手外科之父。

參考來源

  1. 王澍寰 ,中國工程院
  2. 王澍寰手外科學 ,百度文庫, 2010-07-03
  3. 人物介紹 王澍寰 ,北京積水潭醫院
  4. 王澍寰的介紹 ,百度
  5. 「中國手外科之父」王澍寰院士逝世 ,科學網, 2013-10-11
  6. 王澍寰 ,名人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