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淀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淀佐
王淀佐
出生 (1934-03-23) 1934年3月23日(90歲)
國籍 中國
籍貫 遼寧凌海
民族
母校 中南礦冶學院選礦系
職業 礦物工程學家
研究領域
浮選理論

王淀佐[1]

礦物工程學家。1934年3月23日生於遼寧凌海。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選礦系。1994年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教授、名譽院長。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教育背景

  1. 1949年考入長春東北大學政治學院學習半年,後分配到東北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工作,經過短期技術培訓,王淀佐成為一名技術員,在選礦科參加技術工作。
  2. 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選礦系。

工作經歷

  • 1950年,任東北有色局礦山處選礦科技術員。
  • 1952年,轉入中央重工業部有色局工作,任重工業部有色局生產處技術員。
  • 1961~1984年期間任中南礦冶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副院長。
  • 1985,升任中南工業大學校長。
  • 199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出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院長。
  •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 1998年8月,出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 2006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研究方向

發展了浮選理論,在礦物加工工程的研究中,系統分析浮選劑結構-性能關係,建立起浮選劑分子設計理論,用一系列定量判據和計算公式,並通過分子結構的「組裝模型」對各基團預測計算組裝設計特定用途的藥劑從理論上統一解釋了硫化礦浮選研究中長期爭論的三大問題,在實踐上發展了電化學控制及無捕收劑浮選提出鹽類礦物浮選的4條規則,推進了浮選理論的定量化和實用性研究礦粒間作用,豐富了細粒選礦理論。

主要獎項

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國家優秀科技圖書獎和國家優秀教材獎等多項獎勵,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

  • 1989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1994年,獲首批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1996年,被中央國家機關評為優秀黨員行政領導幹部。

參考資料

  1. 王淀佐 中國科學院學部網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