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澤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澤山
出生 1935年10月10日
國籍 中國吉林省吉林市
職業 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知名於 2017年6月23日,創新同行論壇暨科學中國人(2016)年度人物盛典中,獲"終身成就獎"。2018年1月8日,王澤山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知名作品 《廢棄火炸藥處理與再利用》
《火藥裝藥設計原理》
《含能材料概論》



王澤山 1960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長期從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北大學雙聘院士 。

2018年1月8日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主要成就

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 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人物履歷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5月30日,王澤山院士被聘任為華北工學院(現中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6月,當選江蘇省黨的十九大代表 。

人物成就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含能材料熱化學及其組成、結構與燃燒、能量、力學性能、安全等性能的關係。

1、含能材料裝藥設計

主要進行高能量密度材料、高能火藥、壓實火藥、剛性裝藥、隨行裝藥、各類密實裝藥以及緩蝕技術、底排技術、零梯度技術和內彈道模擬仿真等技術研究。

2、含能材料組成及其性能

研究成果

王澤山長期工作於含能材料學科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對含能材料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並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學科研成果。在火藥性能、燃燒、裝藥設計和理論與實驗方法等領域,也取得了卓越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共出版專著10部,發表論文80多篇,有20多項發明專利。

作為學科帶頭人,其研究成果共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一項、國家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一項,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一項(均為第一發明人)及其它九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由於在科學研究中的突出貢獻,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並獲光華基金特等獎和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王澤山系統地研究了發射藥及其裝藥理論;發明低溫感技術,顯著地提高了發射效率,使發射威力超過國外同類裝備的水平;研究和解決了廢火炸藥再利用的有關理論和綜合性處理技術,實現了變廢為寶,減少了安全隱患,降低了公害,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明了一種高密度火藥裝藥技術,已推廣應用。

人才培養

培養了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各30名,獲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

學術成果

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專著11本。先後獲國防專利25件;

由國防工業、中國科學技術、兵器工業等出版社出版"廢棄火炸藥處理與再利用"、"火藥裝藥設計原理"、"火炸藥科學技術"、"含能材料概論"等專著15部。發表論文100多篇。培養研究生100多名。

研究內容、項目、經費等:

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經費2850萬元;

國防科工委國防基礎科研項目,經費720萬元;

國防科工委重大專項,經費1000萬元;

國防預研項目,經費500萬元;

國防型號項目和橫向項目。

所獲榮譽

"低溫度係數發射藥、裝藥技術及加工工藝"獲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庫存過期火藥和退役報廢炸藥的再利用技術"1993年獲國家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4年獲光華科技基金特等獎;

1996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1997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998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16年,王澤山帶領團隊攻克了新一代武器遠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藥這一國際軍械領域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並於2017年再次站上了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的領獎台,被大家稱為"三冠王"。

2017年6月23日,創新同行論壇暨科學中國人(2016)年度人物盛典中,獲"終身成就獎"。

2018年1月8日,王澤山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個人生活

在讀小學的時候,王澤山回家談到是滿洲國人,父親跟他說,不對,你是中國人,我們國家是中國。那個時候,連自己是中國人都不知道。沒有國家就沒有我們,就做奴隸,被人欺負。怎麼才能好?要有自己的國家,而且要富強,要強國。

人物評價

王澤山教授是中國火藥裝藥技術領域的學科帶頭人,著名的火藥專家,他熱愛黨、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選擇國防軍工事業的道路,就意味着奉獻和犧牲,但他無怨無悔,一干就是四十多個年頭。因為工作需要,有大量的實驗要到條件惡劣的野外實驗基地作,他從不畏艱苦,身先士卒每次都親臨實驗場,同年青人一道爬山涉水,餐風飲露,儘管已到花甲之年,每年仍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外地實驗基地度過。

他治學態度嚴謹,在科學研究工作中對自己和所帶的研究生都嚴格要求,團結協作,求是創新。無論是在家、研究所、實驗室、還是在飛機、火車上他都抓緊點滴時間。出差在外,隨身不離的是他的便攜式計算機,經常一邊啃着麵包,一邊用計算機進行他的科學研究。作為我國裝藥技術界著名專家,他從不居功自傲,只講求團結協作,合作攻關。他親身倡導組織了全國有關研究單位和有關專業,形成了我國裝藥系統工程的研究格局。

他為人正直、淡泊名利、先人後己、無私奉獻。學校集資房他優先安排課題組其它成員,自己最後一批才住。雖然掌握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但他生活簡樸、勤儉節約,節餘了五百多萬元科研經費,全部投入籌建裝藥實驗大樓。為了事業,老伴生病,兒子婚禮,女兒回國探親他都無暇顧及。他常說:我們這代人已經習慣從工作、從奉獻中尋找樂趣。我們要在有生之年征服更多的困難,取得更多的成果,為國家多做貢獻。

視頻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王澤山:一直在思考 走錯屋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