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權的祭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王權的祭典》,作者: 廖宜方,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副標題: 傳統中國的帝王崇拜,出版年: 2020-3,頁數: 516,定價: NTD690,裝幀: 平裝,叢書: 史學叢書,ISBN: 9789863503934。

讀書,可以治愚啟智,修身進德,是一種修養方法,是一種心靈沐浴。古人雲:「人心如良田,得養乃滋長。苗以水泉溉,心以理義養[1]。」岡察洛夫[2]說:「看書和學習是思想的經常營養,是思想的無限發展。」讀一本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好書,如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哲人進行對話,能給你以智慧的啟迪和心靈的淨化。

內容簡介

傳統中國當權在位的皇帝,尊崇的對象之一是他在歷史上的「前輩們」,即前朝的歷代帝王──始於最久遠的三皇五帝,直到前一個王朝的君主。舉行典禮,向這些帝王獻祭,是重要的國家祭典之一。

這種「帝王祭」,萌芽於五世紀末,七世紀成為官方典禮,並一直延續到1911年,有著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為了向歷代帝王展現自己的誠心,從拓跋宏、李世民、李隆基,趙匡胤、朱元璋到康熙、雍正與乾隆,眾多赫赫有名的皇帝都參與了這項祭典的建構與轉型:建立帝王系譜、行旅謁陵、定期陵祭、修陵建廟、國都建廟……。直到今天,中國北京還有一座宏偉的歷代帝王廟。倡議建此廟的,是皇帝;在廟中獻祭的主體,也是皇帝;祭祀的對象,則是他的一百八十八位「政治祖先」(political ancestors)。

這些身處不同時代的當權皇帝,在這項儀式中想要為自己的權力祈求什麼?本書作者以紮實的史料、精采的筆法,將歷史事實雕塑出故事的形貌;把分析和解釋,技巧地融入敘事中。同時,作者不忘探究其深層意義:這些當權皇帝,是如何想方設法與王權的根源和傳承者,建立跨越時空的連結。閱讀本書後,當讀者再次經過中正紀念堂、遊覽慈湖或中山陵、看到官員遙祭黃帝陵的新聞時,當會發現不同時代、不同政治態度之下,如何處理這些符號的問題,竟是如此地形質相類。

作者介紹

廖宜方

臺北淡水人,1973年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自2011年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著有《圖解台灣史》、《唐代的母子關係》,《唐代的歷史記憶》。譯有《金錢城市》。

參考文獻

  1. 關於讀書的名言,閱來網,2015-01-11
  2. 岡察洛夫及其作品研究,道客巴巴,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