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振國 | |
---|---|
王振國 | |
出生 | 1963年1月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山東中醫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
王振國 (1963年1月 - )醫學博士,山東省政府「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中醫文獻與文化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醫醫史文獻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兼任科技部國家973項目中醫理論專題第三屆專家組成員,中華醫學會醫史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辦公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重點研究室主任、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醫藥文獻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國家973項目「中藥藥性理論相關基礎問題研究」首席科學家。曾獲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省級「教學名師」、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
。
人物經歷
山東省政府「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中醫文獻與文化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醫醫史文獻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兼任科技部國家973項目中醫理論專題第三屆專家組成員,中華醫學會醫史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辦公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重點研究室主任、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醫藥文獻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國家973項目「中藥藥性理論相關基礎問題研究」首席科學家。曾獲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省級「教學名師」、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研究方向
1.中醫古籍整理與經典理論詮釋
2.中藥藥性理論研究
3.中醫學術流派研究
治學主張以古籍整理為基礎和起點,通過對理論與實踐經驗的載體——文獻文本的整理與解析,關注中醫藥「有什麼」的問題;尋繹中醫學術流變的脈絡,「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研究學術流派及其評價方法,重在解決中醫理論「是什麼」的問題;以中醫理論體系一些核心問題為切入點(藥性理論、臟腑理論),運用現代科學方法進行解析,冀能回答「為什麼」的問題。在中醫理論的近代嬗變、重構及其影響、中藥藥性理論科學內涵與表徵方法、當代中醫學術流派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有許多開創性工作。
主要研究課題
1. 中藥藥性理論相關基礎問題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07CB512600])
2. 丹參深度開發、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研究和科技示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SQ2017YFC170600])
3. 中醫藥傳統知識與技術挖掘示範研究[1.4《中華醫藏》所選書目版本學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行業科研專項[201507006])
4. 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國家公共衛生資金項目[2010GJ01])
5. 基於知識雲的中醫經方信息服務和精準化靶向虛擬篩選研究(山東省重點研發項目[2016CYJS08A01-1])
6. 中醫學術流派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項[2010ZX01])
7. 基於發生學的系統臟腑理論構建問題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課題[20050441006])
主要獲獎成果
1.中藥寒熱藥性科學內涵及其表徵體系的研究與應用: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3)
2.中醫學術流派研究與評價體系的建立及應用: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醫藥創新獎(2015)
3.基於「三元論」的中藥藥性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二等獎(2017)
4.其他: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及著作獎二等獎各1項,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類)一、二等獎各1項。
主要著作
1.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國科學出版社、荷蘭ISO Press、日本Ohmsha出版,1999)
2.中國古代醫學教育與考試制度研究(齊魯書社2006)
3. 爭鳴與創新:中醫學術流派研究(華夏出版社2011)
4. 中國中醫藥學科史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主要論文
1. 中藥藥性理論現代研究:問題、思路與方法 王振國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35(3):195
2.當代中醫基礎學科群架構形成的歷史局限性 王振國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5;29(1):3
3.論「近代模式」是影響和制約中醫理論發展的關鍵因素 王振國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6;30(3):179
4.關於中藥四性物質基礎研究技術路線的討論 王振國,等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6;30(2):143
5.中藥四性理論現代研究回顧與展望 王振國,等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8;32(2):94
6.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of the Cold-Hot N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rine Medicine for Possible Anticancer Activity[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付先軍,等(通訊作者 王振國)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7,1-10
7.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cold, hot, and neutral N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s using in silico mode-of-action analysis付先軍,等(通訊作者 王振國)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2017,57(3)
8.歷史地理學視野下的地域性中醫學術流派研究 郜巒,等(通訊作者 王振國)中醫雜誌,2017,58(20)
9. 不同寒熱藥性海洋中藥在海洋生物系發育樹的分布規律及其關聯關係分析 付先軍,等(通訊作者 王振國)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5,17(11)
10. 基於多維結構描述符的中藥「性-構」關係研究 付先軍,等(通訊作者 王振國)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7,19(04)
主要古籍整理成果
1.兩宋名家方書精選叢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中醫經典必讀叢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
3.齊魯未刊醫籍拾珍(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
4.聖濟總錄校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5.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400種,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2018)
6.中醫古籍整理規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主要教育教學成果
1.《中外醫學史》(王振國、張大慶主編)全國中醫藥行業「十二五」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
2.《中外醫學史》(王振國、張大慶主編)全國中醫藥行業「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3.《中醫文獻學》課程(主講) 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課程(2010);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14)
4. 山東省優秀教學團隊(中醫文獻學教學團隊 )
5. 中醫傳統教育模式的創新研究及其當代應用實踐(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