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一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一榴 原名王敦慶(1899—1990),字夢蘭,筆名王履箴、黃次郎等,嘉興人。上海美術協會會員、上海漫畫家協會名譽會員。

生平

王一榴1899年出生於嘉興。1923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國學科,後長期從事中學、大學英語、美術教育工作。1927年與友人創辦中國最早的漫畫團體——漫畫會,為漫畫會每次活動的主要骨幹。其後參加創造社,任美術編輯。1930年與許幸之等發起成立時代美術社,同年3月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沈端先(夏衍)、潘漢年錢杏村(阿英)等列名為發起人之一,並在左聯創辦的《巴爾底山》等刊物上發表《左聯作家聯盟成立》、《左翼聯盟的作家都要參加工農革命》等漫畫作品及評論。這一時期,左聯作家主編的《萌芽》、《拓荒者》、 《太陽月刊》等刊物,都有王敦慶創作的漫畫發表。1935年前後,在《時代漫畫》、《獨立漫畫》等刊物上發表《談連續漫畫》、《介紹上海最老的一本幽默雜誌》、《第一回世界大戰的漫畫戰》、《日本漫畫介紹》等文章,研究漫畫理論和介紹外國漫畫家和漫畫作品。1936年與葉淺予等發起組織中國第一個漫畫研究會,並籌備全國性的漫畫展覽會,執筆起草《全國漫畫展覽會徵求作品啟事》,共徵集到千餘幅漫畫,經篩選,有600餘件作品於11月4日開始在上海展出,觀眾逾萬。同年,在《時代漫畫》創作發表漫畫《無冕之王塞拉西來華訪問》、《活動的中國》,對蔣介石獨裁統治進行諷刺抨擊,《時代漫畫》因而被迫停刊。後《時代漫畫》改為《漫畫界》,由他任主編。1937年3—5月,主編出版《漫畫之友》(半月刊,4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9月20日主編創刊《救亡漫畫》,成為抗戰初期團結全國漫畫家從事抗日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在創刊號發表的題為《漫畫戰》的代發刊詞中寫道:「《救亡漫畫》的誕生,是我們主力的漫畫戰的發動。因為上海是中國漫畫藝術的策源地,而這小小的5日刊又是留守上海的漫畫鬥士們的營壘,還不說全國幾百個漫畫同志今後的增援,以爭取抗敵救亡之最後勝利。」《救亡漫畫》不僅在上海直接發行,還分別出有南京漢口廣州香港等版,在發行數量上打破了以往任何一種漫畫刊物的紀錄。上海淪陷後,該刊出至第12期休版。王一榴在抗戰前還曾任中華藝術大學教員,上海青年會夜校教務主任,大陸英專代校長等職。抗戰勝利以後,一直在上海民立中學任教(並曾擔任《大美晚報》助編),直至1962年退休。

王敦慶擅長素描,漫畫創作汲取西畫技法,形成獨特風格。生前曾翻譯過《葉萊的公道》(南斯拉夫,伊凡·康卡著)及《世界成功名人小傳》等作品和大量外國文學、漫畫資料約120萬字。晚年抱病撰寫《中國漫畫史話》,為中國漫畫發展提供了許多寶貴資料。

藝術成就

談到雜誌裝幀,不能不說一下我國著名文學期刊《創造月刊》。

它由創造社主辦,1926年3月創刊至1929年2月停刊,前後共出了兩卷18期。這18期,一共用過9種封面。最初的封面上由葉靈鳳設計的。他繪製的《創造月刊》的封面圖案中,占主導的是一個人像,仰首遠望,伸出手去接一串懸掛着的葡萄,背景是初升的太陽,意為創造社有着光明燦爛的前景,將給讀者貢獻出累累碩果。「創造月刊」四個粗獷的大字置於上端,相當醒目,反映了大革命時期,創造社的文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這種圖案連用了6期,只是每期更換不同的顏色。

1926年底,葉靈鳳等幾個創造社的「小夥計」脫離了創造社。接着,時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創造月刊》直到1927年7月才出版。封面由關良設計。圖案是在月光中兩位裸體女神吹蕭低吟,象徵濃厚的「唯美」意趣。迫於「四·一二」以後的形勢,創造社披起「純文學」而不談政治的偽裝,這種的封面也是應付險惡環境的一種虛與委蛇。這種設計用了兩期。

1928年2月出版的《創造月刊》第9期由王獨清主編,開始大力倡導革命文學,作為這種新的追求,後9期的設計者出自王一榴(王敦慶)之手。總的傾向是一種鮮明的、強烈的革命戰鬥精神。畫面上主要是工農勞動者,顯示出《創造月刊》已經成為當時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的主要代表刊物。這種封面,同當時相繼湧現的眾多刊物的封面相比,也是頗有時代特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