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米頂腐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米頂腐病

玉米頂腐病
原圖鏈接

玉米頂腐病是我國的一種新病害。

病源菌在土壤,病殘體和帶菌種子中越冬,成為下一季玉米發病的初侵染菌源。種子帶菌還可遠距離傳播,使發病區域不斷擴大。頂腐病具有某些系統侵染的特徵,病株產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還可以隨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基本信息

中醫病名: 玉米頂腐病

常見症狀: 心葉從葉基部腐爛乾枯

地 點: 河北省

玉米頂腐病1
原圖鏈接

分 類: 鐮刀菌頂腐病

為害症狀

玉米頂腐病可在玉米整個生長期侵染髮病。可細分為鐮刀菌頂腐病、細菌性頂腐病兩種情況苗期侵染表現為植株生長緩慢,葉片邊緣失綠,出現黃條斑,葉片畸形、皺縮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生長中、後期,葉基部腐爛、僅存主脈,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後生出的新葉頂端腐爛,導致葉片短小、葉尖枯死或殘缺不全,葉片邊緣常出現似刀削狀的缺刻和黃化條紋;成株感病,出現不同程度矮化,頂部葉片短小、組織殘缺或皺褶扭曲,莖基部節間短,常有似蟲蛀孔道狀開裂,縱切面可見褐變,輕度感病植株後期可抽雄結穗,但雌穗小,多不結實。感病植株根系不發達,主根短、根毛多而細呈絨狀,根冠腐爛褐變。田間濕度大時,病部出現粉白色霉狀物。玉米頂腐病症狀表現複雜多樣,某些症狀特點與玉米生理病害、蟲害及玉米絲黑穗病的苗期症狀有相似之處,易於混淆,因此在診斷識別和防治中應特別注意。

玉米頂腐病菌除侵染玉米外,還侵染高粱、蘇丹草穀子小麥水稻珍珠粟等禾本科植物,以及狗尾草馬唐草等雜草。玉米頂腐病為土壤習居菌,種子可帶菌遠距離傳播,病菌兼有系統侵染和再次侵染的能力,與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頂腐病的危害損失更重、潛在危險性更大。[1]

發生特點

玉米頂腐病可在玉米整個生長期侵染髮病,但以抽穗前後表現為明顯(夏玉米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上旬)。該病原菌以土壤、病殘體、種子帶菌為主,特別是種子帶菌可遠距離傳播,使發病區域不斷擴大;且病株產生的病原菌分生孢子還可以隨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一般在多雨、高濕的條件下利於大發生,發病適宜溫度為25-30℃。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當前的一些主推高產品種也感病。在同樣氣候、同樣品種的條件下,受害較重的大多是黏性土質地塊和低洼地塊,且澆水過大、澆水偏早的地塊相對更為嚴重。

因其症狀複雜多樣,且一些症狀與玉米的其它病蟲害、缺素症有相似之處,易於混淆,因此在診斷識別和防治上應仔細對照、提早防治。[2]

頂腐病與除草劑藥害的區別

頂腐病葉片中間沒有黃化斑,主要形成黃、白、綠相間的條紋狀;而苗後除草劑藥害主要是不規則的斑點、黃花,嚴重者乾枯;頂腐病往往有病原菌,腐爛處常常有股臭味,褐色壞死,有粘液流出。

而苗後除草劑藥害一般沒有病原或異味;心葉受害嚴重時用手很容易拔出整個心葉,輕病株心葉扭曲不能展開,心葉腐爛由內向外,而除草劑藥害新葉雖然受害,但是沒有爛掉,即使外部有腐爛,但是中心是正常的不太容易拔出;頂腐病病株往往有蟲蛀狀坑道,而除草劑藥害沒有。[3]

發病條件

玉米頂腐病可分為真菌型和細菌性兩種,喇叭口期遇到持續高溫易發生該病。特別是在高溫、多雨、強光照氣候條件下,易傷害葉片頂端的幼嫩組織,導致細菌很快入侵,加之每天玉米周期性的吐水和高溫氣候,有利細菌大量繁殖,造成葉片頂部組織大量腐爛。一般來說,低洼地塊、土壤粘重地塊玉米頂腐病發病重。

1、鐮刀菌頂腐病 在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表現症狀,心葉從葉基部腐爛乾枯,緊緊包裹內部心葉,使其不能展開而呈鞭狀扭曲;或心葉基部縱向開裂,葉片畸形、皺縮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開莖基部可見縱向開裂,有褐色病變;重病株多不結實或雌穗瘦小,甚至枯萎死亡。病原菌一般從傷口或莖節、心葉等幼嫩組織侵入,蟲害尤其是薊馬、蚜蟲等的危害會加重病害發生。

2、細菌性頂腐病 在玉米抽雄前均可發生。典型症狀為心葉呈灰綠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枯心苗或叢生苗;葉基部水浸狀腐爛,病斑不規則,褐色或黃褐色,腐爛部有或無特殊臭味,有粘液;嚴重時用手能夠拔出整個心葉,輕病株心葉扭曲不能展開。高溫高濕有利於病害流行,害蟲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傷口利於病菌侵入。多出現在雨後或田間灌溉後,低洼或排水不暢的地塊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品種。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在生產上,種植抗病品種能夠控制頂腐病的發生.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擇藥劑防治,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兌水葉噴.

3、剪除病葉。對玉米心葉已扭曲腐爛的較重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葉片,以利於雄穗的正常吐穗,並將剪下的病葉帶出田外深埋處理。[4]


相關視頻

防治玉米頂腐


玉米頂腐病如何識別和治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