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汝於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汝於成,漢語成語,【拼音】:yù rǔ yú chéng,汝:你。玉汝:像愛惜玉一樣愛護、幫助你。原為愛之如玉,助之使成之意,後則泛指成全他人之意。[1]

原圖鏈接玉汝於成

出處 

《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之,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隨,以謹譴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示例】:

宋·劉克莊《順寧舍記》:「不以厚吾生者為榮,而以~於成者為樂。」

北宋·張載《正蒙·西銘》:「富貴福譯,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

清·李漁《蜃中樓·試術》:「這等待貧道效一臂之力,玉成這兩樁好事,何如?」


典故 

北宋著名哲學家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並寫信給陝西招討副使范仲淹,要求參加與西夏的戰鬥。范仲淹對他的才學很欣賞,就勸他不必專談兵書,好好讀讀儒家經書《中庸》。

張載讀了《中庸》後,覺得說理太膚淺,就刻苦鑽研哲學名著《周易》,逐漸形成了自己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的哲學思想。

張載三十八歲才考中進士,先後做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性情耿直,因此觸犯了執政大臣,公元1069年,他辭職回到從小生活過的橫渠鎮。橫渠地處偏僻, 條件很差,但張載卻不以為苦,恬然自安。人們稱他為橫渠先生。

在橫渠,張載每天手不釋卷,常常為了思考疑難問題而廢寢忘食。每當深夜,妻兒都已熟睡,而張載往往還在苦思冥想,偶有所得,就披衣下床, 點起蠟燭,記了下來。

公元1076年,張載從自己的哲學歷史著作《正蒙》中抽出兩段,寫在書房東西兩扇門上,這就是有名的《東銘》和《西銘》。其中《西銘》中有一句「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貧窮低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可以磨鍊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這是張載人生經驗的總結。

同學們,「汝」是「你」的意思,「玉汝」就是像打磨璞玉一樣磨練你。「玉汝於成」常省作「玉成」,意為如同打磨璞玉一樣磨練你,使你成功。多用於艱難困苦條件下,現多指逆境可以幫助一個人取得成功。故事中的張載生活很清苦,但是他卻怡然自得,他認為,只有艱苦的環境,才能磨鍊人們的意志,幫助人們取得成功。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張載刻苦自勵,成了一位頗有成就的學者。

「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是張載一生治學的寶貴經驗,也是一句警世之言。後人將此寫成「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用以激勵人們在艱苦環境中努力奮鬥,取得成功。

視頻 

成語故事 第230集 玉汝於成

參考資料 

  1. 玉汝於成 國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