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女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女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都江堰這座古老而輝煌的歷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來就流傳着許多美好的民間傳說,使都江堰風光更染上一層神奇的色彩,僅都江堰「玉女」就有很多歷史記載,「玉女」古稱「神女」,亦稱「美女」,是對別人女兒的尊稱(見辭源)。

古籍記載一

早在晉朝華陽國志》就載有「李冰於玉女房下白沙恥作三石人立三水中。與江神要約;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楚辭漢賈誼惜誓:「建日月以為蓋兮,載玉女於後車」,清乾隆劉群成詠詩讚「玉女」;「玉女房中鏡影收,卻來湍際幻花州。湘裙就去寒芳涌,縞帶飄時素蕊浮。飛燕細含無着處,游魚欲吸忽成流。瓊花漫說維楊重,可似天然岷水頭」。千百年來多少專家、學者,只知其地其名至今尚存在白沙鄉白沙後上的「玉女房」,卻不知「玉女」在何方?這實在是個迷! 「芳草年年發,靈山日日新」。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三日未時許,八十八歲的文史工作者姬福民老先生(原灌縣文管所所長,山西屯留人),興致勃勃地穿安瀾索橋過外江,回首指着一號橋基處,給全家人講述着七四年春(三月三日至六日)他老人家發掘「東漢李冰石像」的經過。突然天空飄起了珍珠般的花雨,當抬頭仰望二王廟和伏龍觀時,一尊栩栩如生的「玉女」便隱現在玉壘山上,「遠而望之,皎如太陽升朝霞;迫而視之,灼若鞭渠出深波」。只見她冠耳環佩,環暈閃射,銀色項璉,晶瑩剔透,健胸高隆,鼻目清秀,口含朱丹,仰面平躺,冰清玉潔,神態安詳,這仙姿神韻的降臨,真使姬老全家驚嘆不已!此時其子姬志誠眼明手快,取出像機攝下了這奇特的自然景觀,取名為「都江堰玉女峰」。

古籍記載二

「真與峨眉爭秀色,要從灌口覓源頭」。有送人士立即進行探索研究,根據李冰治理岷江水患,分別在四川都江堰市和樂市各鑿離堆一處。樂山的「臥佛」是男性,鑿的是頭部;都江堰發現的「臥佛」是女性,鑿的是腳部。姊妹佛仙,一江相連,景觀奇特,無獨有偶。 「天生玉女降古堰,藏在深閨有人識」。我們從發現者攝下的照片上清晰看出「李冰與玉女心連心」、「伏龍觀乃為李冰的冠冕」。文史界普遍認為這是一次有歷史意義的發現,她是把中斷數十個世紀的「內在聯繫」接通,對後永世不會遺忘的再發現。「玉女」與「玉女房」同在一地,其內在聯繫是自古已然;鑿山為穴的「玉女房」,只是標誌「玉女」的地點,不是「玉女房」的全貌;「東漢李冰石像」的出土,重在點明「玉女」所在,「玉女」就是「玉女房」的主人,故早在晉朝《華陽國志》、《水經注》、《太平環宇記》、《溢州記》、《灌江備考》、《灌縣誌》等史書上均有記載(而晉人誤記「李冰於玉女房下白沙也作三石人立三水中「應予更正)。

戰國後期秦楚兩霸爭天下,秦為實現一統天下大業,便將「得蜀則得楚,得蜀先治水」列為秦的根本國策。蜀居楚之上,水路不通,而都江堰「北舊無江」(漢書語),「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如水上運兵攻楚旦夕即至。秦出於政治目的,遂意派李冰治理岷江,所以「秦並六國,自蜀始」(見蜀鑒),李冰為避沫水之害變水利,首要解決交通、灌溉,便鑿開離堆,將岷江分流切址,外江為正流,內江為引流,離堆以下開二江於成都平原,離堆以上科學引水擁江作棚,最後必須同時再集中於離堆之下,開展生死攸關的「水下決戰」,李冰不僅身先士卒,而且其女自告奮勇,替父深入「水下開水」,不幸捐軀長眠,惡噩傳開,震撼天地,更加激發了當時修建都江堰的健男壯女爭先恐後要當李冰的兒女,投入水下代「玉女」的替身,勞動人民的化身,傳說(六月二十四),'玉女'便羽化成仙,神靈依附在玉壘江畔,日日夜夜守護着這千年古堰,受益的川西平原勞動人民更加懷念李冰父子,恩澤百性,建造了二王廟,寄託哀思。在封建社會幾千年,女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上神龕,所以我們在二王廟裡看到的只有李二朗和李冰夫婦的神便。列朝列代政界要員,文人墨客為悼念李冰父子均要到伏龍觀、二王廟祭祀,留下了眾多的詩畫題記、玉雕碑銘,號召人們團結起來,為振興中華貢獻畢生精力。[1]

參考文獻

  1. 玉女峰豆丁網,201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