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獻曲求詩

來自 360娛樂網 的圖片

獻曲求詩 元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置酒赤壁磯下,踞高峰,俯鵲巢。酒酣,笛聲起於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頗知音。謂坡曰:"聲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問之,則進士李委聞坡生日,作新曲曰《鶴南飛》以獻。呼之使前,則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數弄,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委袖出嘉紙一幅曰:"吾無求於公,得一絕句足矣!"坡笑而從之。"山頭孤鶴向南飛,載我南遊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憐時復犯龜茲"。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 獻曲求詩 [1]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玉局文

作者 蘇東坡

翻譯

宋神宗元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蘇東坡的生日。蘇東坡在黃州赤壁磯擺酒慶賀。大家盤坐在江邊高峰上,俯視着鵲巢,酒興正濃時,忽然聽到江面上傳來了悠揚的笛聲。來客的還有姓郭和尤的兩位賓客,他們十分通曉音律,就對東坡說:"這笛聲有新意,可不是普通的樂工吹奏的。"於是蘇東坡派人去詢問吹笛的是什麼人。原來是位進士,名叫李委,他聽說今天是蘇東坡的生日,特意譜寫並吹奏了新的笛曲《鶴南飛》以示慶賀。東坡把他請到跟前一看,原來是位頭戴青巾,身着紫裘,腰裡插着橫笛的普通書生罷了。他已經吹奏新曲,就再請他吹幾首曲子,那笛聲,高入雲霄,震石欲裂,賓客們邊飲酒邊聆聽動人的笛聲,一個個都醉了,於是李委從袖子裡掏出一幅絕好的紙,說:"我對您別無所求,但願得到您親手題的一首絕句就十分滿足了。"東坡笑着答應了他,詩曰:"山頭孤鶴向南飛去,載我去遨遊九嶷山。人間是什麼人在吹着笛子?可喜的還變換着龜茲的樂調。"

詞語釋義∶

1.酣:喝得痛快,酒興正濃。

2.俗:一般的,普通的。

3.腰:腰間插着。

4.既:已經,以後。

5.袖:從袖子裡。

6.使:讓

7.作:創作

8.元豐:北宋神宗趙瑣年號

9.東坡: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下文中的"坡",是作者自稱

10.嘉紙:很好的紙張。嘉,美好的

啟示

一個人能得到大師的真跡是幸運的,但難在如何巧求"千金一字",《獻曲求詩》不失為一個"金點子"。

這個故事可用"拋磚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來概括。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蘇洵的大兒子,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

嘉佑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