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蝟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蝟科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蝟科(學名:Erinaceidae)是哺乳綱、蝟形目的一科,也是蝟形目現存唯一的一科,包括兩個亞科,即蝟亞科(Erinaceinae)和毛蝟亞科(Echinosoecinae),共有10屬24種 。我們所熟知的刺蝟就來自這個科。

簡介

外文名稱:Erinaceidae

中文名稱:蝟科

拉丁學名:Erinaceidae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食蟲目

亞科:2亞科(蝟亞科和毛蝟亞科)

分布區域:在亞歐非地區有分布

評價

物種分類


蝟亞科(刺蝟亞科)Erinaceinae

蝟亞科有刺而尾短,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吻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跖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適於食蟲;受驚時,全身棘刺豎立,捲成如刺球狀,頭和4足均不可見。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帶。我國有2屬4種,普通刺蝟Erinaceus eiropaeus棲山地森林、草原、農田、灌叢等,晝伏夜出,取食各種小動物,兼食植物,有時為害瓜果,冬眠。

大耳蝟屬Hemiechinus

大耳蝟(Hemiechinus auritus):也稱長耳刺蝟。體型較小,耳大、尖、鈍圓,尾短,耳後至尾基部的體背覆以堅硬的棘刺,棘刺自基部至刺尖依次為暗褐色、白色、暗褐色、白色的節環,少數棘刺全為白色。在中國主要見於新疆、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陝西、四川等地。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

沙漠刺蝟(Hemiechinus aethiopicus)

印度長耳刺蝟(Hemiechinus collaris)

伯蘭特刺蝟(Hemiechinus hypomelas)

印度刺蝟(Hemiechinus micropus)

光腹刺蝟(Hemiechinus nudiventris)

非洲蝟屬Atelerix

四趾刺蝟 (Atelerix albiventris)

北非刺蝟 (Atelerix algirus):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吻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跖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適於食蟲。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帶。

南非刺蝟 (Atelerix frontalis)

索馬里刺蝟 (Atelerix sclateri)

蝟屬Erinaceus

黑龍江刺蝟(Erinaceus amurensis)

東歐刺蝟(Erinaceus concolor)

西歐刺蝟(Erinaceus europaeus):也稱普通刺蝟,體型肥滿,頭寬,吻尖,自頭頂向後至尾基部覆棘刺,四肢和尾短,爪較發達,全身棘刺純白色或暗棕色帶有色環。常單獨傍晚活動,行動遲緩,有冬眠習性,以昆蟲及其幼蟲為食,每年繁殖1胎或2胎,每胎3-6仔,棲息于山地森林、草原、開墾地或荒地、灌木林或草叢等各種環境,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

林蝟屬Mesechinus

達烏爾蝟(Mesechinus dauuricuss):也稱蒙古刺蝟、短棘蝟。體型較小,耳長,尾較短,背部淺褐色,棘刺呈黑褐色,胸部、腹部的毛色為灰白色或橘黃色。是典型的半荒漠動物,適應能力強,晝伏夜出、膽小怕光、多疑孤僻,視覺和聽覺都較弱,但嗅覺非常靈敏,有冬眠習性,繁殖期在5-6月,每年繁殖1次,每胎5-7仔,主要棲息於乾旱地區或草原地帶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區的灌叢中,分布於中國、蒙古、俄羅斯聯邦。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

林蝟(Mesechinus hughi):也稱侯氏蝟、秦嶺刺蝟。體型中等。吻 較寬,全身被以淺褐色的荊刺。枕部、頸側部覆以淡褐色毛;體側刺、毛交界處為淡褐色。尾深褐色,前後足背棕褐色,後足較深。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北部,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也分布很廣。

毛蝟亞科(鼩蝟亞科)Echinosoecinae

外貌似大鼠,無刺針,但有粗毛,可起防禦作用;尾長;有惡臭。僅分布於亞洲東南部,我國南方也能見到,如拉氏鼩蝟Echinosorex gymnurus體長46厘米,尾具鱗而無毛,長30厘米,體重可達2千克,是最大的食蟲類動物。 毛蝟亞科

海南新毛蝟屬Neohylomys

海南新毛蝟(Neohylomys hainanensis):是一種身上沒有刺的蝟科動物,大小如一般田鼠,但嘴部尖而長,象鼩鼱。比生活在雲南的毛蝟(Hylomys suillus)體形略大,體長132-147mm,尾長大於後足長,為36-43mm。該種是食蟲類較原始的一中蝟,毛的顏色呈鼠灰色,稍帶棕黃色調。背中央有一條隱約的黑色縱紋。紋體長76-82mm。 屬於中國特有種,僅分布于海南島。

裸足蝟屬Podogymnura

毛蝟屬Hylomys

鼩蝟屬Echinosorex

拉氏鼩蝟(Echinosorex gymnurus):又稱月鼠、馬來亞鼠鼩鼱;體黑色,頭帶白色,有黑色眼斑,是最大的食蟲類動物,體長達46公分(18吋),尾具鱗而無毛,長30公分(12吋)

中國鼩蝟屬Neotetracus

中國鼩蝟(Neotetracus sinensis):頭體長100-125毫米,尾長接近頭體長的一半。背色棕褐,沒有黑色的脊線。顱骨眶上突明顯,三角形。頰齒數40枚,缺少第2上前臼齒,第4上前臼齒的前齒尖很發達,大而高隆;臼齒咬合面的中央有後小尖。中國鼩蝟棲於海拔800-2500米的陰濕常綠闊葉林中,夜間單獨活動,主食昆蟲,兼食果類。中國鼩蝟分布於中國、緬甸、越南、老撾及泰國等地。[1]

參考文獻

  1. 蝟科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