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貓頭鷹謀殺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安東尼•霍洛維茨——「黃金時代」的繼承者與捍衛者,蜚聲世界的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大師。

全球暢銷書《喜鵲謀殺案》大熱姊妹篇

2021午夜文庫年度巨獻,領先繁體中文版與日版。

※獨家附贈激萌貼紙,首刷限定,不容錯過哦~

·《紐約時報》2020年十大懸疑小說之一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英國亞馬遜Editor’s Pick

· 登峰造極的案中案,雙重謎題帶給偵探小說愛好者雙倍戰慄。

· 完整呈現作中作《阿提庫斯•龐德來斷案》

· 古典派與現代推理的奇妙碰撞

· 黑暗 弔詭 更具現實意義

· 新奇獨特的閱讀順序,讓推理的遊戲性回歸。

一座線索的迷宮,一本內藏致命秘密的懸疑小說,一個有着殘忍陰謀的兇手

兩個互為鏡像的平行世界,衍生出雙倍的邪惡;

是書中混亂的字符躍進了現實?還是現實早已寫好宿命的劇本?

水上的塔利是英格蘭的一座海濱村莊。好萊塢著名女影星梅麗莎·詹姆斯和丈夫移居塔利,斥巨資購置了住所克拉倫斯塔樓,並在當地經營一座高檔酒店——月光花酒店。塔利的遊客絡繹不絕,奇怪的是,酒店的經營狀況卻每況愈下。梅麗莎處在破產的邊緣,不得不尋找復出拍片的機會。

然而,有一天,梅麗莎被發現死在豪華的克拉倫斯塔樓中,脖子上纏着一根電話線。溫文爾雅的德國大偵探阿提庫斯·龐德帶着秘書凱恩小姐趕赴水上的塔利破案。隨着案情的展開,龐德發現,這個看似平靜的村莊裡潛伏着濃濃的惡意。每個人似乎都有殺死梅麗莎的嫌疑……

媒體評價

「如果說《喜鵲謀殺案》是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致敬,那麼《貓頭鷹謀殺案》的絕妙的情節設置與精密詭計會讓這位偵探小說女王都心生妒忌。」

——《華盛頓郵報》

'In his latest books, Horowitz ... showcases a cleverness and finesse that even Dame Agatha might envy. Moonflower Murders resembles a super Mobius strip, interlacing multiple degrees and levels of fictiveness.'

- Washington Post

一個完美的謎題,極富智慧和娛樂性。一部當之無愧的傑作。

——露西•福利(英國小說家、《狩獵聚會》作者)

安東尼•霍洛維茨是編織狡猾詭計的大師,他為古典偵探小說賦予了嶄新的魅力。

——蘇菲•漢娜(英國小說家,《字母袖口謀殺案作者》)

讓人手不釋卷的大師級的傑作。

——理查德·奧斯曼(英國演員,製片人,作家)

有趣,深刻,有時令人恐懼,這是霍洛維茨截止目前的zui佳作品。

——《太陽報

讓讀者目瞪口呆、暈頭轉向的雙重謎案。充滿先鋒性的傑作。

——BBC

一部輝煌的巨著,無與倫比的精彩。

——《星期日商業郵報》

情節複雜、布局精密的作中作,讀者通過閱讀一本偵探小說得到兩個完全不同的偵探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如此令人着迷。

——《愛爾蘭時報》

延續前作《喜鵲謀殺案》情節,編輯蘇珊·賴蘭死裡逃生,和長期交往的男友移居希臘小島,在島上經營一座家庭旅館。但生活卻從想象中的美好變成了現實的一地雞毛——島上旅館的一切都讓她筋疲力盡。蘇珊開始想念她在倫敦的出版人生涯,儘管她的出版事業曾將她置於致命危險中。

某天,兩位不速之客到訪,打破了蘇珊百無聊賴的平靜生活。一對來自英格蘭的夫婦找到她,講述了一樁他們的女兒塞西莉婚禮當天,發生在自家經營酒店中的謀殺案。蘇珊情不自禁地為此着迷。他們聲稱,塞西莉在讀完《阿提庫斯·龐德來斷案》(艾倫·康威所著,蘇珊幾年前編輯出版的一本犯罪小說)幾個小時後離奇失蹤。為了拯救塞西莉,蘇珊知道自己必須回到倫敦,找出事實真相。

再次翻開《阿提庫斯·龐德來斷案》,蘇珊仿佛看見陰魂不散的艾倫·康威出現在眼前。酒店發生的謀殺案與塞西莉失蹤之謎,一定就隱藏在這本小說中…


作者簡介

安東尼•霍洛維茨,英國知名偵探小說作家、編劇。

一九五五年四月,霍洛維茨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童年時期雖生活優渥,但並不快樂。據他回憶,作為一個超重又內向的孩子,經常遭到校長體罰,在學校的經歷也被他描述成「殘酷的體驗」。八歲時,他就意識到自己會成為一名作家; 他 說:「只有在寫作時,我才會感到由衷的快樂」。母親是霍洛維茨在文學世界的啟蒙者,不僅引導他閱讀大量書籍,甚至在他十三歲生日時送給他一副人類骸骨。他表示,這件禮物讓他意識到「所有人的最終結局都不過是白骨一具」。其父因與時任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的政客圈子過從甚密,為了自保,將財產秘密轉入瑞士的隱秘賬戶。結果在霍洛維茨二十二歲時,父親因癌症去世,大額財產下落不明使霍洛維茨與母親陷入困境,自此家境一落千丈。

一九七七年,霍洛維茨畢業於約克大學英國文學與藝術史專業。之後他果然朝着作家之路邁進:先以《少年間諜艾利克斯》系列享譽國際文壇,全球暢銷千萬冊,繼而成為眾人皆知的福爾摩斯專家,是柯南•道爾產權會有史以來唯一授權續寫福爾摩斯故事的作家。代表作《絲之屋》暢銷全球三十五個國家。還被伊恩•弗萊明產權會選為「007系列」的續寫者,二〇一五年出版了Trigger Mortis一書。

同時,對偵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熱愛,也給了霍洛維茨接連不斷的創作靈感。他曾為獨立電視台(ITV)的《大偵探波洛》系列多部劇集擔當編劇。二〇一六年,他向阿加莎致敬的小說《喜鵲謀殺案》,一經面世就在歐美文壇引起巨大轟動。榮獲亞馬遜、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華盛頓郵報》、Esquire年度最佳圖書,被《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媒體盛讚為「一場為黃金時代偵探小說愛好者而設的盛宴」。在日本更是史無前例地橫掃五大推理榜單,均以絕對優勢榮登第一名的寶座。

作為知名電視編劇,霍洛維茨還撰寫了大量劇本。除波洛系列外,他的編劇作品《戰地神探》(Foyle's War)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

二〇一四年,他因在文學領域裡的傑出貢獻而獲頒大英帝國官佐勳章(OBE)。

書評

開場白 終於,在這個天朗氣清的早秋,簡體中文版《貓頭鷹謀殺案》付梓成書。此時,距離《喜鵲謀殺案》的出版已經過去兩年。承蒙大家對肥啾的喜愛,這一次,全新的肥啾——貓頭鷹如期而至。肥啾的目標是:更肥,更萌,(書)更厚(不是)。


作為責編,我單方面決定要寫一篇編輯手記(其實是為了彌補去年鴿了大福老師約稿的一篇迪弗)。大福老師說我是不是對這本書有感情,對迪弗沒感情。我:不告訴你。記得入職新星的頭兩年,幾乎每本責編的書都是自己寫的推送,想標題、配圖、配BGM,不亦樂乎。但正經的編輯手記卻寫很少。因為我一直覺得,書既然已經順利出版,自會交給讀者與市場檢驗,而背後的種種屬於個人的隱秘角落,無需與他人分享。對於一個酷蓋來說,熾熱明亮的情感一旦宣之於口,總會少了些莊重,多了一絲褻玩。不過,為了《貓頭鷹謀殺案》,破個例也無妨。

關於內容 《喜鵲謀殺案》的出版驚艷了全球評論界和推理迷。我稱它是一次對偵探小說的真正顛覆,一場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謀殺盛宴。作者安東尼·霍洛維茨曾在採訪中說,《喜鵲謀殺案》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我覺得,他現在可以改口說《喜鵲謀殺案》和《貓頭鷹謀殺案》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了。因為這兩部作品本就不可分割。

「喜鵲」的空前成功為「貓頭鷹」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眾所周知,創作續作難度堪比登天,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狗尾續貂。有如此高的起點,世人的眼光也會變得更加挑剔。但霍洛維茨沒有讓人失望。「喜鵲」的姊妹篇「貓頭鷹」帶來了更大的驚喜。

去年春天,彼時疫情正肆虐,社交媒體上都是各種讓人揪心的消息。新星也全員居家辦公。空氣中瀰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和緊張的氣息。住在二十八樓的我,全副武裝出門拿快遞時,偶爾在電梯裡碰到一兩個人,彼此恐慌地交換一下眼神,示意「你先走,我搭下一班」。就在這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情形下,我看完了《貓頭鷹謀殺案》的原版審讀稿件。這段霍洛維茨借編輯蘇珊之口形容偵探小說的話,每次看時,都會擊中我。

他們知道這些並非紀實文學,而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而我們誰敢說自己不需要呢?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新聞播報;假新聞;自身本就不乾淨的政客們卻互相攻擊、互相潑髒水……或許人們只能通過一個可以邏輯自洽且會帶你發現絕對真相的故事,才能獲得一點安慰。

說實話,我沒有想到如此複雜的作品還會有續作。《喜鵲謀殺案》的結尾,討厭的艾倫·康威已死,三葉草出版公司被大火付之一炬。蘇珊和男友安德魯移居希臘克里特島。一切似乎塵埃落定。續作要寫什麼呢?事實證明,像霍洛維茨這樣的天才作家,永遠不會按常理出牌。


除了延續「喜鵲」的情節,《貓頭鷹謀殺案》同樣延續了「喜鵲」書中書、案中案設置,把這種設定運用到了極致。完整呈現了作中作《阿提庫斯·龐德來斷案》。

阿提庫斯·龐德整理了一下領帶,再次打量着浴室鏡子裡的自己。本質上,他並不是一個虛榮的男人,可不得不承認,鏡中人的狀態看起來相當不錯。他的身材雖然瘦但很結實,光憑外貌根本看不出真實年齡,而這一點本身就很讓人驚嘆,尤其考慮到他這些年來的經歷。他曾經歷過二戰的九死一生,回來後又幾次三番身處險境,多少次都以為看不見明天的太陽了,可他卻總能絕處逢生、化險為夷。

他情不自禁地微笑,像是一種讚許,鏡中人也微笑着回應。年輕時就是光頭或許是件好事,至少如今腦袋上看不見灰白的頭髮,也就不會暴露他六十二歲的高齡。他有着典型的地中海人的面部輪廓,儘管在德國出生長大,血管里依舊流淌着濃濃的希臘風情。這真是種奇怪的感覺。在生長的國家他一直是「外國人」;如今住在倫敦,依舊是個「外人」。不過這樣也好,很適合他。他是一名偵探,衣食父母幾乎都是那些素未謀面、將來也不會再相見的人,他從來都是以外人的身份層層深入、抽絲剝繭。這不僅是他的職業,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阿提庫斯·龐德來斷案》中,龐德的形象立體豐滿了起來。他雇用了一位能幹的秘書凱恩小姐,同她一起去英格蘭的一個海濱村莊破案。想必阿婆要是看到這樣的設定,也會會心一笑。沒錯,正是由於霍洛維茨對阿加莎的熱愛,給了他接連不斷的創作靈感。但故事再次切換到現代之後,一切都以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展開了。你和蘇珊一起合上「來斷案」這本書,你以為它是個阿加莎式的偵探故事,卻怎麼也找不到它與月光花酒店謀殺案的關聯。直到最後謎底揭曉時,你才發現,你和蘇珊一樣,都被作者狠狠地愚弄了……

霍洛維茨建造了一座線索的迷宮,你身處其中,拚命想找到出口,卻都是徒勞。黑暗,弔詭,仿佛一個莫比烏斯環,各種維度和層面交錯縱橫,牢牢把你箍住,讓你睜大眼睛、喘着粗氣拚命掙扎,卻動彈不得。書中更是探討了阿加莎囿於舊時環境保守從未涉及的話題,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極具現實意義。

《華盛頓郵報》盛讚這部作品「絕妙的情節設置與精密詭計會讓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都心生妒忌」。這是一次古典派和現代推理的完美結合,賦予了古典派偵探小說嶄新的魅力。雙重謎題帶給偵探小說迷雙倍戰慄,兩個互為鏡像的平行世界,衍生出雙倍的邪惡。問題是,你能找到虛擬與現實的連接點嗎?

作家與編輯 作家們的確都是極度的自我主義者,一方面自信不已,一方面又苛刻地自我審視,甚至自我厭惡……但他們關注的都只是自身而已。想想,他們每天有多長時間獨處!但他們同時又是最真誠的利他主義者,唯一的目的就是以文字滿足他人的期待。我有時忍不住想,或許只有有缺陷的人才能成為作家吧——因為人生存在缺陷,所以才想用文字填補。天知道,就算我再喜歡看書也當不了作家,所以才當了編輯。這樣既能享受創作新書的成就感和興奮感,又不用體驗伏案寫作的辛苦和無聊。(蘇珊搶了我的台詞)

在編輯出版《喜鵲謀殺案》時,我仔細研究過霍洛維茨的履歷。猶太人,聰慧,內向,八歲時就知道自己會成為一名作家,因為只有寫作會帶給他由衷的快樂。十二歲時父親因癌症去世,因為父親生前轉移了大量財產,使得他與母親陷入困境,自此家境一落千丈。困苦的童年時代塑造了他敏感內向的性格,亦賦予了他卓越的寫作才華,為今日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霍洛維茨的推特頭像…… 編輯作品和閱讀作品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那是一場編輯與作者的合作。對我來說這份工作就是要進入作者的大腦、了解他們的思路、共享創作的過程。儘管伏案寫作是孤獨的,但周遭的環境卻會在某種程度上塑造它們的創作者。而我發現當編輯越是了解這些作者,就越能幫助他們達成所願、創作出心儀的作品。

霍洛維茨筆下的作家艾倫·康威是個討厭的傢伙。和他的編輯蘇珊關係惡劣,獨斷專行,從來不聽別人意見。在一把年紀名利雙收之後,和妻子離婚,宣布出櫃。但看了上面那段霍大爺(暱稱)借蘇珊之口說的話,我猜他和他的編輯關係一定不錯。

裝幀設計 《貓頭鷹謀殺案》的裝幀設計經歷了幾輪修改,最終確定了現在的形態。中間的過程不多說了,大家自己品一品。


本書的設計師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對裝幀設計總有自己的堅持。於是合作完「喜鵲」之後,我暗自發誓,下次再找你我就是你「嗶——」,於是後來,他就變成了我的「嗶——」設計師。眾所周知,編輯都是「嗶——」(對不起)。


在看到這兩句話的時候,我又暗自嘀咕:「除非你是X俊,否則不要跟我這麼講話。」(開個玩笑,設計師設計了非常精美的封面,謝謝老師!)

《貓頭鷹謀殺案》的原版是一冊厚厚的書,比當初因為厚度勸退一些讀者的「喜鵲」還要多出將近一百頁,堪比板磚。所以在看完原書後,我就決定要做兩冊的設計。但並不是普通的上下冊。我想,既然「貓頭鷹」中完整呈現了書中書《阿提庫斯·龐德來斷案》,為何不單獨成冊呢?在「貓頭鷹」的P206,蘇珊倒了一杯咖啡,拿起《阿提庫斯·龐德來斷案》開始閱讀,那麼讀者也可以暫時放下手裡的書,拿起「來斷案」,與主角一起,通過閱讀書中書破案。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沉浸感與遊戲性。友情提示:希望大家閱讀的時候一定不要跳頁,不然就看不懂了。(其實每個字都認識也不一定能看懂)


此外,我們還特別邀請對鴞形目很有研究的插畫師繪製了激萌貓頭鷹貼紙,隨書附贈。或許對這部作品的評判仁者見仁,但這個貼紙一定人見人愛,不接受反駁。只有首刷才有,不容錯過哦。


尾聲 最後,想再聊聊霍洛維茨最崇敬的、對他影響最大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九月十五日是阿婆131歲生日,而午夜文庫的最後一本小紅殼《帷幕》也即將出版。以前知道《帷幕》是波洛的最後一案,但直到最近編小紅殼的時候才看過。經典作品就是有這樣非凡的魅力,無須炫技,無須故弄玄虛,即使穿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漫長的歲月,依舊熠熠生輝。那豐沛的情感通過文字,猝不及防地讓幾十年以後的我,在初秋安靜的辦公室中大號泣。波洛去世的第二年,阿婆也仙逝了。還好,我們還有阿婆的作品流傳於世;還有像安東尼·霍洛維茨這樣的「黃金時代」的繼承者與捍衛者,筆耕不輟,奉獻出一部部精彩絕倫的作品。

P.S. 書中數次提到莫扎特的名作《費加羅的婚禮》,我作為莫扎特的忠粉,《費加羅的婚禮》可以說爛熟於心。然而在讀到謎底揭曉前,我卻對這部四幕喜歌劇與書中謀殺案的關係百思不得其解。你們能猜到嗎?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