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狹穗針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狹穗針茅(學名:Stipa regeliana Hack.)是禾本科、針茅屬多年密生草本植物。鬚根細而堅韌。稈高可達50厘米,平滑無毛,基部宿存枯葉鞘。葉鞘光滑無毛;葉舌披針形,貼生微毛,葉片縱卷如線形,具黃褐色尖頭,圓錐花序狹窄呈穗狀,小穗紫色或褐色;穎披針形,膜質,下部紫色,先端白色,具脈;芒兩回膝曲,內稃與外稃等長,背面被疏毛。穎果圓柱形,褐色,7-9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新疆青海甘肅寧夏西藏四川、雲南、內蒙古、帕米爾和喜馬拉雅山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也有分布。常生於海拔1680-4600米的高山草甸、山谷沖積平原或灘地上。

狹穗針茅為冬季牧畜採食的主要牧草。草質好,莖葉豐富,品質優良、營養適口性好,不論是鮮草或乾草均為各類家畜喜食,屬優等牧草。

狹穗針茅形態特徵

狹穗針茅多年生草本。鬚根細而堅韌。稈高20-50厘米,平滑無毛,基部宿存枯葉鞘。葉鞘光滑無毛;葉舌長5-6毫米,披針形,貼生微毛,頂端常兩裂;葉片縱卷如線形,具黃褐色尖頭,干後破裂為呈畫筆狀細毛,基生葉長為稈高的1/2-1/3。

圓錐花序狹窄呈穗狀,長3-10厘米;小穗紫色或褐色;穎近等長或第一穎稍長,長1.1-1.4厘米,披針形,膜質,下部紫色,先端白色,具5-7脈(側脈不明顯);外稃長7-8毫米,背部遍生細毛,具,條不甚明顯的脈,基盤尖銳,長約1毫米,具柔毛,芒兩回膝曲(初看似一回膝曲),第一芒柱長5毫米,第二芒柱長5毫米,同具1毫米以內的短毛,芒針長約10毫米,具0.5毫米以內的細刺毛;內稃與外稃等長,具2脈,背面被疏毛。穎果圓柱形,褐色,長約5毫米。花果期7-9月。[1]

狹穗針茅生長環境

狹穗針茅是山地草原草場的主要伴生種。在天山主要生長在海拔2400-2800米的山地草原;在帕米爾高原生於海拔2800-3500米的山地草原。所處的地帶性土壤為山地栗鈣土,質地為輕壤質。在天山南坡焉耆盆地以西常伴生於針茅+冰草+棘豆組成的山地草原草場型中;在帕米爾高原則伴生於崑崙針茅草原中;在天山北坡伴生於西北針茅+冰草組成的山地草原草場型中,有時在局部土壤水分、基質稍好的地段可升為亞優勢種。狹穗針茅又常因植株較高而位於上層。狹穗針茅耐旱、抗風沙、耐土壤瘠薄。[2]

狹穗針茅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干、葉城的阿格勒達坂、皮山的木奎拉鄉、若羌的明布拉克東)、青海(興海的河卡鄉、瑪沁的當洛鄉、久治的年寶灘、瑪多的花石峽、稱多的歇武鄉、曲麻菜的秋智鄉和東風鄉)、甘肅瑪曲、寧夏、西藏四川、雲南、內蒙古、帕米爾和喜馬拉雅山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也有分布。

狹穗針茅生長習性

狹穗針茅通常於4月初至4月中旬萌發,5月底至6月初抽穗,6月下旬至7月中旬開花,8月種子成熟,9月開始枯黃。乾枯後,殘存率較高。狹穗針茅具有抗逆性較強、耐牧性強、再生速度快等優良特性。

狹穗針茅主要價值

狹穗針茅為冬季牧畜採食的主要牧草。草質好,莖葉豐富,品質優良、營養適口性好,不論是鮮草或乾草均為各類家畜喜食,在抽穗前,馬、駱駝特別喜食,乾枯後羊最喜食,是一種抓膘的上等牧草。雖然它在群落中的參與度不甚大,但它的株叢密集、高大,故在產量的形成中占有一定比例。狹穗針茅在結實後穎果具尖銳基盤,對細毛羊有危害,應在結實以前放牧小畜,此時莖葉柔軟,營養成分含量高,是放牧利用的最好時期,晚秋它又可從基部長出大量營養枝,為冬季放牧利用提供了重要的飼草。屬優等牧草。[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