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獨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獨茅(學名: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又名地棕(四川、貴州),山黨參(福建),仙茅參(雲南),海南參(海南),茅爪子,婆羅門參,屬仙茅科,花期4~9月。藥用植物,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和行血消腫的作用。[1]

生境分布

產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南部、雲南和貴州。生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中、草地或荒坡上。也分布於東南亞各國至日本。

形態特徵

根狀莖近圓柱狀,粗厚,直生,直徑約1厘米,長可達10厘米。葉線形、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大小變化甚大,長10~45 (~90)厘米,寬5~25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漸狹成短柄或近無柄,兩面散生疏柔毛或無毛。

花莖甚短,長6~7厘米,大部分藏於鞘狀葉柄基部之內,亦被毛;苞片披針形,長2.5~5厘米,具緣毛;總狀花序多少呈傘房狀,通常具4~6朵花;花黃色;花梗長約2毫米;花被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12毫米,寬2.5~3毫米,外輪的背面有時散生長柔毛;雄蕊長約為花被裂片的1/2,花絲長1.5~2.5毫米,花葯長2~4毫米;柱頭3裂,分裂部分較花柱為長;子房狹長,頂端具長喙,連喙長達7.5毫米(喙約占l/3),被疏毛。

漿果近紡錘狀,長1.2~1.5厘米,寬約6毫米,頂端有長喙。種子表面具縱凸紋。花果期4~9月。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宜選低山坡或平地,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地栽種。

繁殖方式

用種子和根莖繁殖。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0月,選當年已開花的母株,刨開四周泥土,從葉鞘內採下果實,搓出種子,洗淨後,混在稍濕潤的細沙里貯藏備用。3~4月育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0cm開溝條播,用細土覆蓋,厚約1cm。每1hm2用種量30kg。幼苗出土後,及時除草、排水,定期追肥。培育2年後,在春季未出苗前按行株距25cm×20cm開穴栽種,每穴栽苗3~4株。根莖繁殖:把根莖切成2cm長的小段,在苗床栽插時不宜倒植。培育1~2年即可移栽。

田間管理

出苗後及時追施淡人畜糞水或少量氮肥,以後中耕除草3~4次。越冬前中耕除草後,追肥1次。第2年春、夏季需中耕除草及追肥

藥用價值

藥理作用

對免疫功能作用有促進抗體生成並延長其功效,仙茅甙促進巨噬細胞增生並提高其吞噬功能,可認為有增強免疫功能。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有明顯延長睡眠時間作用。

能明顯推遲其出現驚厥的潛伏期。

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的作用

助陽補腎中藥的大白鼠,垂體對注射促黃體釋放激素後黃體生成素分泌反應明顯增加,注射後90分鐘時血漿黃體生成素水平仙茅組為55.90ng/ml,比對照組明顯增高。

雄性激素樣作用

適應原樣作用

抗炎作用

對紅細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作用。

抗菌作用

100%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史氏、福氏、宋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抗腫瘤作用

由於癌細胞一般以無氧醇解為能量的主要來源,可認為仙茅對癌細胞的糖代謝有一定干擾功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