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狗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狗熊

狗熊是熊的一種,又叫黑熊、黑瞎子、月牙熊。身體肥大,會游泳,能爬樹。是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動物。

體型比棕熊稍小,身體粗壯。擅長上樹和游泳。亞洲黑熊喜歡在海拔1000到3000米的山林居住。它們的分布地區分為兩處:

從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到中國東北地區和日本。;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越南和泰國,現多分布於歐亞大陸的東部、台灣、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帶。

形態特徵

頭-軀幹:120~180cm ,尾長: 6.5~10.6cm 。體重 ,雄: 110~150kg,雌: 65~90kg 。

黑熊的頭部又寬又圓,頂着兩隻圓圓的大耳朵,形狀頗似米老鼠。它們的眼睛比較小,但有彩色視覺,

這樣它們就能分辨出水果和堅果的不同了。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長,呈淡棕色,下巴則呈白色。黑熊的毛雖不太長,

頭部兩側卻長有長長的鬃毛,讓它們的大臉更加寬大。黑熊以4隻腳掌着地行走,屬跖行類動物。它們的四肢粗壯有力,

腳掌碩大,尤其是前掌。腳掌上生有五個長着尖利爪鈎的腳趾,但它們的爪鈎不能收回。另外,和其他熊科動物一樣,

它們的尾巴也很短。體型比棕熊稍小,通常體長140至190厘米,體重80-200公斤。肩部較平,臀部稍大於肩部。

頭部寬圓;吻較短;鼻端裸露;眼小;耳長約10至12厘米,被有長毛。頰後及頸部兩側的毛甚長,形成兩個半圓形毛叢。

胸部有一明顯的倒人字形白色或黃色斑。尾很短,約長7至8厘米。四肢粗健,前後肢都具五趾,爪彎曲呈角黑色,

前足爪長於後足爪。前後足均肥厚,前足的腕墊寬大,與掌墊相連,掌墊與趾墊間有棕黑色、灰黑色短毛;

後足蹠墊寬大肥厚,蹠墊與趾墊間也有棕黑色、灰黑色的短毛。 體毛黑色而富有光澤。因東、西部地域差異,

毛的長度有些區別。東部的黑熊毛較短,背毛長4至5厘米,頸側毛長6至10厘米;西南部的黑熊毛較長,背毛長4至6厘米,

頸側毛長6至14厘米。黑熊胸部的毛較短,一般都未超過4厘米。毛皮一年脫換一次,舊毛的脫落和新毛的長出,

為連續而緩慢的過程。一些黑熊的毛皮沒有絨毛,一些黑熊毛皮進入冬季時有絨毛。 東、西部的黑熊的毛色均為富有光澤的漆黑色。

其中鼻部毛呈黑褐色、棕褐色;眉額處常有稀疏白毛。胸部由白色、淡黃色、赭色短毛形成「V」字形或「U」字形,

部分黑熊胸斑較小,且多呈黃色和赭色。背部毛基灰黑,毛尖深黑,絨毛也呈灰黑色。幼體毛色黑褐,

頭部顏色稍淡,呈棕褐沾灰黑,四肢毛色較深,胸部的白斑極為明顯。 黑熊的頭骨略呈長圓形,與棕熊相比,

前短後長。吻部較短,鼻骨長度約等於頭骨在第一上臼齒前的橫寬;眼眶前緣至中央門齒齒槽前緣的距離小於

左右眶後突之間的距離。額骨平緩,中央不下陷。頂骨較寬;即使老齡個體也達不到頂骨的三分之一處;乳狀突很發達,

致使頭骨後部顯得寬大。顴弓較弱。齶骨延伸到後臼齒的後面。鼓室扁平。下頜骨短,最後下臼齒位於眼窩前緣的後邊

亞種

亞洲黑熊的亞種問題存在一定爭議性。過去的觀點認為亞洲黑熊有四個亞種,即U.t. japonicus(日本)、

U.t. formosanus(台灣)、U.t. ussuricus(蒙古)以及指名亞種U.t. thibetanus。但如今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所謂

的亞種之間可能只存在一些種群差異,而不能算作單獨的亞種。現今能確定的亞種只有生活在巴基斯坦南部U.t. gedrosianus。

台灣亞種U. t. formosanus:分布於台灣。

U. t. gedrosianus:分布於伊朗和巴基斯坦。

U. t. japonicus:分布於日本。

長毛亞種U. t. laniger:分布於阿富汗、伊朗東南和中國南部。

四川亞種U. t. mupinensis:分布於中國西南部。

指名亞種U. t. thibetanus:分布於喜馬拉雅和印度支那。

東北亞種U. t. ussuricus:分布於西伯利亞南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 。

習性

黑熊是雜食性動物,以植物為主,喜歡各種漿果、植物嫩葉、竹筍和苔蘚等等。它們也愛吃蜂蜜,還有各種昆蟲、蛙、魚以及腐肉。

它們偶爾也會闖入農莊捕食家畜,不過這種行為自然會招致人類記恨,並使得它們因此慘遭屠戮。

黑熊多數時候在夜間出行,白天則躲在樹洞或岩洞中休息。到了秋天它們更少在白天外出。別看體形笨重,

但它們都是游泳和爬樹的好手。它們也能長時間依靠後腿站立,並利用前爪攻擊對手或者獲得食物。

並非所有的黑熊在冬季到來之時都會全程冬眠,尤其那些居住在亞種南部炎熱地帶的黑熊。有些地區的黑熊整個冬季都會躲在洞中睡覺,

而另外一些只在冬季氣候最惡劣的那幾天冬眠。需要冬眠的黑熊會在夏季季末開始四處狂吃,以便儲存足夠的脂肪。

冬眠期間它們新陳代謝的速度將降低一半,也不再排泄,而是把排泄物轉化成蛋白質(要是人類也有這本事該多好)。

它們的心跳也隨之降低,從每分鐘40~70次下降到每分鐘8~12次。另外,它們的體溫也下降到3~7℃。

亞洲黑熊是典型的林棲動物,雜食性,春天以山毛櫸等的新芽為食,夏天主要以螞蟻、蜜蜂等昆蟲為食,

秋天主要橡樹、栗子等果實為食。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習性,秋天會大量進食,以準備冬眠。冬季在大樹的樹洞、岩洞或地洞等冬眠,

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亞洲黑熊從低海拔600米的熱帶雨林到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

亞熱帶乾旱河谷灌叢;溫帶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溫帶暗針葉林,都有棲息。

有垂直遷徙的習慣,夏季棲息在高山,入冬前從高地逐漸轉移到海拔較低處,甚至到乾旱河谷灌叢地區。亞洲黑熊的嗅覺和聽覺很靈敏,

順風可聞到半公里以外的氣味,能聽到300步以外的腳步聲。但視覺差,故有「黑瞎子」之稱。亞洲黑熊可以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

也能像人一樣坐着,但行動謹慎又緩慢,很少攻擊人類。

繁殖習性

黑熊基本為獨居動物,只有交配的時候才會雌雄相會,並可能在一起尋找食物。不同地區的黑熊交配季節也有所不同,

生活在俄羅斯的黑熊在每年的6~7月份交配, 而它們的愛情結晶通常在12月至翌年的3月間出生;生活在巴基斯坦

的黑熊通常到了10月份才會考慮傳宗接代,它們的寶寶則一般在次年的2月前後降生。熊媽媽的孕期可能有6~7個月,

並有受精卵延遲着床的現象,時間約有2個月。但對於延遲着床現象的發生機制人類還不十分了解。亞每胎1-3仔,3-5歲性成熟,壽命約30年。

黑熊媽媽每次能生下2~3個孩子。和其他種類的哺乳動物相比,剛出生的黑熊寶寶顯得小得可憐,體重大概只有200~300克。

這是因為黑熊媽媽在懷孕期間不再進食,而是將體內的蛋白質分解成葡萄糖來為肚子裡的寶寶提供養分。

由於在母體內養分吸收不足,出生後的黑熊寶寶體型十分小。不過熊媽媽的母乳蘊含極為豐富的脂肪和養分,

足以將它們先前缺失的部分補充回來,也正因為如此,熊媽媽不用象其他食肉動物那樣需要給孩子頻繁哺乳。

熊寶寶出生一周後才能睜眼,斷奶則最少需要3個月。孩子們通常會和媽媽一起生活2~3年才會獨闖天下,

性成熟則是3~4歲。由於熊媽媽一般每2~3年生一次寶寶,因此有的熊媽媽可能同時和不同年齡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野外的黑熊,如果沒被人類以及其他天敵殺害,也沒被逮去活熊取膽的話,最長壽命約有25年。

圈養狀況下最高記錄則為33年。如果是在殘忍無道的熊場,它們壽命則要短不少具體情況請參照亞洲動物基金的介紹,

這裡不再闡述這種悲傷話題,而且生命里的每時每刻都在被痛苦折磨……

種群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陝西、甘肅、青海、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浙江、江西、

福建、台灣、內蒙古亞洲黑熊的分布地區分為兩處:從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到中國東北地區和日本;

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越南和泰國,現多分布於歐亞大陸的東部、台灣、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帶。

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南部

黑熊居住區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這支居住大軍的分布位置從阿富汗貧瘠的山區開始,沿着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

尼泊爾、不丹,直到緬甸和我國的西南部,包括海南島和台灣。偏北的一支則分布在我國的東北、俄羅斯東南以及日本的四國和本州。

黑熊屬林棲動物,特別是植被茂盛的山地。在夏季,它們常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山中活動,到了冬季則會遷

居到海拔較低的密林中去。為了生存,它們偶爾也會遊蕩到平原地帶。

熊類是現代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食肉性動物,熊的種類共有八種

除了非洲、澳洲、南極大陸沒有熊的足跡之外。世界八種熊的分布包括:

1.美洲黑熊:僅限於北美洲

2.眼鏡熊:南美洲

3.北極熊:北半球極地區域

4.棕熊:橫跨北美洲、歐洲及亞洲溫帶地區

5.熊貓:中國西南部

6.馬來熊:婆羅洲、緬甸、爪哇、馬來西亞、蘇門達臘、泰國、中國、印度

7.懶熊: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不丹、尼泊爾低海拔山區

8.亞洲黑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泰國、緬甸、越南、白俄羅斯、中國、韓國、日

致危原因

在朝鮮人「發明」活熊取膽術以前,獲取熊膽只能依靠捕殺野生黑熊來獲得。根據中科院動物所相關數據庫中的資料顯示,

我國黑熊的野生種群估計為12,000~18,000頭,最高估計也不過2萬頭(馬逸清、胡錦矗等,1994)。

而1979~1984年間出口日本的熊膽就需要獵殺4.7萬隻黑熊,這還不包括國內市場。20世紀80年代,朝鮮人的「活熊取膽」術發明後,

這種「技術」在短時間內得到狂熱追捧,尤其是黑熊主要的分布國——我國。一時間大批野生黑熊,

特別是幼仔被人類捕獲(要獲得幼仔恐怕還得殺死熊媽媽),這些不幸的動物又有許多死於引流手術感染或飼養不當,

而僥倖倖存下來的則被迫在活着的時候受盡痛苦折磨,並在痛苦中逐漸耗盡生命,直到最終悲慘死去……

由於黑熊並不難繁殖,因此那種同樣的悲慘遭遇又在這些不幸動物的後代身上不斷重演,也就是說,

在熊場出生的熊寶寶,自出生一始就註定了要在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痛苦中渡完並不漫長的一生

應該說,活熊取膽的確從某一方面「保護」了野生種群。不過應當看到的是,首先,IFAW和亞洲動物基金等

國際動物組織都在聯合中草藥研究機構共同探索熊膽替代品,並取得了積極進展,況且草藥還比熊膽更為經濟

(請查詢亞洲動物基金和IFAW相關頁面);其次,有人稱活熊取膽已使用所謂的「無痛引流」術,

黑熊的痛苦大為減少云云。不知道這些人對黑熊的痛苦是如何界定的,難道還需要黑熊張口說起中文,明確地告訴他們這種酷刑的痛苦麼?

CITES早已將黑熊列為附錄I,以便限制黑熊活體及其產品和衍生物進行國際間貿易。這雖然已遏制了一部分針

對黑熊的殺戮和掠奪行為(並對一小撮人的荷包產生了消極影響),但顯然作用還相當有限,因為它無法限制熊

膽和其他黑熊製品在國內的貿易。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黑熊列為二級保護動物,至於實際作用麼,

從活熊取膽的相關報道就已能充分體現,這裡不再累述。另外,IUCN的紅皮書中,黑熊被列為「易危」。

生存狀況

中國黑熊的野生種群估計為12000~18000頭,最高估計也不過兩萬頭。 每年,全世界有七千多隻亞洲黑熊

在四百多個熊場上受着殘酷的活熊取膽折磨。熊場上的熊最多只能活它們正常壽命的1/3。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於1994年起開始在中國資助亞洲黑熊的保護項目,在廣東番禺成立了黑熊養護區,

號召人們不買熊膽製品,儘量使用草藥代用品;不吃有熊掌或其它熊器官的食品;不參觀熊場,

不光顧出售熊類製品的商店、飯店;向有關機構和新聞單位揭發和舉報非法狩獵、非法交易以及虐待動物的行為等。

保護級別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 IUCN的紅皮書瀕危等級:易危(vu)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

逃生策略

遇到熊該怎麼辦呢?一般來說,並沒有一套人如何對應熊的秘笈,畢竟每次的遭遇都不盡相同,而且每隻熊也都不一樣,

而你在遭遇熊時所採取的反應措施,絕對會影響你是否可以全身而退的機率。

如果你在遠距離看見一隻熊你可以稍稍享受一下這稀有難得的美麗景致,然後繞個大遠路避過熊所在的位置,

如果可能最好走在順風處,讓熊嗅不到你的氣味。並且儘量避開熊的視線,並沿途製造金屬聲響,

讓熊知道你在那兒,然後快速地離開該地,但別用跑的! 如果你在路徑上或附近看見一隻熊

站在原地,立即掏出你的辣椒噴劑(如果有的話),當然可能的話,則繞遠一點的路;但若地形限制了你繞道,

請順著路徑往回走數百公尺遠,休息一陣子再折返,並邊走邊製造金屬噪音。當你再返回到原來位置後時,

熊或許已經從你的視線里消失了!如果熊還留在原地,或許你得考量延緩或放棄這趟行程

如果你在短距離內看見一隻熊最重要的是不要驚慌失措、狂跑和尖叫。跑步和其他突發的動作可能招致熊的攻擊。

首要的工作就是什麼也不要做。不要做任何突然的動作或發出突然的聲音。靜靜地站着,準備好你的辣椒噴劑

然後花幾秒鐘的時間小心評估整個狀況,包括看看四周有沒有小熊、偵測周圍的逃生路線等,再決定你的下一個步驟。

只要你保持頭腦冷靜,不失控,那你就有個絕佳的機會可以為這次的相遇留下栩栩如生的記憶,而不是傷害。

當然,試着分辨出熊僅只是好奇或真正的具有攻擊性。留意熊表現出具有攻擊性的行為特徵,像是耳朵後翻、

豎起背頸上的毛做出備戰的姿勢、頭部快速地左右晃動、發出威嚇的」嗚-!」聲或腳重重地拍擊地面。

如果熊將牙齒磨在一起發出」啪」的巨響,這就表示它非常騷動不安,很有可能發動攻擊。

如果熊用它的二隻後腳站立起來,將口鼻部位抬高,這並不是一個具有攻擊的記號,這隻熊可能只想嚇嚇你,看看你臉上痛苦的表情。

攻擊行為的表現可以當成一種線索,熊或許只想警告你,要你遠離它的領域。你最好乖乖地照着做。

任何熊只要走向你都該視為攻擊的行動,丟下沉重的背包、額外的衣服、相機、水壺,絆住或拖延熊前進的速度,

但千萬別丟下裝有食物的袋子,你總不希望丟下一個食物的獎賞給追捕你的熊。

撤退時,通常最好慢慢地倒退走,輕聲地以單調的聲音交談,避免突如其來的舉動,不要把你的背部轉向熊,不要跪下,

同時裝出未受驚嚇的樣子和順服的態度,避免和熊正眼相望,

也可以在退走時慢慢地將手臂上、下移動。[1]

參考資料

  1. 狗熊,搜狗, 1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