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狄奧斯庫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狄奧斯庫若(Dioscurus,(科普特文:Ⲡⲁⲡⲁ Ⲁⲃⲃⲁ Ⲇⲓⲟⲥⲕⲟⲣⲟⲥ ⲡⲓⲙⲁϩ ⲟⲩⲁⲓ,阿拉伯語:البابا ديسقوروس‎,?-454年),是埃及亞歷山太城的第25任主教。其一生最著名的事件是主導449年8月8日的第二次以弗所會議,後稱「強盜會議」。

天主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產生於公元初年小亞細亞地區,創始人是被稱為天主之子的耶穌基督[1]。由於天主教是在羅馬教會的基礎發展起來的[2],故也稱為羅馬公教。世界信仰天主教的人數大概有12億左右。

簡介

狄奧斯庫若身為當時代亞歷山太學派的首領,他完全支持前一任主教區利羅(Cyrillus)的思想,拒絕基督二性,同時他也支持歐廸奇(Eutyches)的基督一性論(Monophysite)主張。然而由於支持安提阿學派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弗拉維(Flavian)譴責歐迪奇的主張,狄奧斯庫若為了與之抗衡,在得到皇帝狄奧多西(Theodosius II)的支持下在以弗所召開教會大會。這會議的目的是要為先前被定罪的歐廸奇翻案,因此會議中只邀請支持其立場的人參與投票。甚至在這會中狄奧斯庫若縱容他的修道武士們恐嚇與會者要服從他的主張,更任令他們毆打君士坦丁堡牧首夫拉維亞(Flavian),因為後者在448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中曾將歐廸奇定罪。此會議被教宗良一世(Leo I)稱為「強盜會議(Latrocinium,Robber Council)」。

而一年後由於皇帝墜馬死亡,依賴皇帝支持的狄奧斯庫若開始式微,並且繼任皇帝的布爾開利亞(Pulcheria)與馬喜安(Marcian)僅給予有限度的支持。更進一步地,皇帝夫婦在451年於迦克墩召開新的會議,此為初期教會規模最大的會議,所有的主教都接到出席的命令,狄奧斯庫若也不例外,其目的是要取代兩年前的第二次以弗所會議。此會議中,皇帝夫婦先是將狄奧斯庫若的政敵狄奧多勒(Theodoret of Cyrus)邀請上台,此人是狄奧斯庫若敵對陣營安提阿學派的領袖,也是在強盜會議中被譴責、革職、流放,甚至差點被處以死刑的犧牲者。皇帝開始朗讀強盜會議通過之條款,狄奧斯庫若的支持者逐漸轉移態度,對對於狄奧多勒與弗拉維的逼迫開始懊悔,並且慢慢的厭惡強盜會議的過程與決議。最終,當天晚上的投票導致狄奧斯庫若在451年的迦克敦會議中被定罪,流放到小亞細亞中北部黑海邊帕夫拉戈尼亞地區的小城甘格拉,三年後在此過世。

視頻

狄奧斯庫若 相關視頻

人類發展史上宗教與科學的關係
人類社會有兩個難題,正確的信仰和盲目的迷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