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特拉克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特拉克爾
本名 Georg Trakl
出生 1887年
奧地利 薩爾茨堡
逝世 1914年
國籍 [[]]
職業 詩人
知名作品 《黑利安》
《詩篇》

特拉克爾(Georg Trakl)1887年生於薩爾茨堡,父親是一個小五金商人,他於1908年在維也納攻讀藥物學,1910年畢業後充任藥劑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應徵加入了奧地利軍隊,在前線當衛生員,但是殘酷的戰爭使他幾乎精神失常,自殺未遂,後被送往精神病院,不久死在那裡。

人物介紹

家庭背景

1887年2月3日格奧爾格.特拉克爾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這也是莫扎特的故鄉。從少年開始特拉克爾就陷入和妹妹格蕾特不正常的愛情關係中,以作為對冷若冰霜的母親的愛的移情,後者唯一而狂熱的愛好就是整日關在一間收藏有很多古董的小屋裡沉思冥想。相比之下,忠厚老實的父親,一位勤勉的五金商人,給了特拉克爾兄妹最溫暖的關懷。這樣,對父親的熱愛,對母親的痛恨(也許仍然是一種愛),對妹妹的罪惡的意識交織成特拉克爾黑暗的,終生揮之不去的情緒。

青年吸毒

特拉克爾中學時開始寫詩。那時他讀到了波德萊爾、蘭波的詩作,深深體會了其中對"死者"、"腐爛"、"屍體"之類的偏愛。當然,在法國人那裡作為一種"樂趣"的東西,對特拉克爾而言卻是"死一般的嚴肅"。他也熟悉鋼琴,喜歡李斯特的恢弘和肖邦的溫婉,反映在他後來的詩歌中,自然充滿了音樂的韻律,格外地優美。18歲時他開始吸毒,據說目的有三:體驗迷狂的精神境界;忘記痛苦;以及,有意識地自我毀壞。無疑,他確實為此付出了足夠的代價,多門功課不及格,被迫退學;最後他也隕身於此。

致命打擊

惡毒的奉勸

1906年特拉克爾創作了幾部獨幕戲並上演,在薩爾茨堡成了年輕的戲劇作者,可是人們實在受不了他那夢幻般蒙太奇式的手法,報刊上出現了惡毒的"奉勸":不要再試圖當戲劇家啦!而特拉克爾自己也認識到了某種局限,他最終放棄戲劇,專一於詩歌。

妹妹放棄學業

特拉克爾於1908年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藥物學,且於兩年後獲得碩士學位。這是他第一次離開家鄉,然而維也納並不令他喜歡,奧匈帝國的首都也是一片沒落的景像。只有妹妹格蕾特來維也納學習鋼琴,才略給他一點慰藉,但是格蕾特在他的勸導之下,也開始吸毒,這更加深了兩人的悲劇,特拉克爾也追悔不已。1910年6月特拉克爾深愛的父親突然去世,格蕾特也放棄學業,前往柏林,這兩個重大的打擊使特拉克爾陷入深重的頹廢之中。與此同時,他清晰地意識到了自己已經建立起獨異的風格,希望用它來表達"節奏和意像地獄般的咆哮"。於是,他一邊從軍,一邊開始了偉大的創作。

人生轉折

兵役結束以後他被分配到因斯布魯克,在這裡結識了著名的激進刊物《燃燒者》(《Der Brenner》)的主編路德維希‧馮‧費克爾(Ludwig von Ficker),這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在費克爾的支持下,特拉克爾首次在《燃燒者》上發表了《熱風中的前城》,以後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也發表在該刊。

然而時人並不理解特拉克爾詩歌的價值。1913年慕尼黑的朗恩出版社拒絕出版特拉克爾的詩集《朦矓和沉淪》,這部詩集直到7月才由萊比錫的庫爾特‧沃爾夫出版社出版,更名為《詩作》,而且是一套叢書裡面很不引人注目的一本,誰知道其中就包含有可以躋身於20世紀德語最偉大的詩歌的《黑利安》《詩篇》等。這也是特拉克爾活着能夠看到的自己唯一的一部詩集了。翌年,他雖然又編成了第二部詩集《塞巴斯蒂安在夢中》,其中包含了50首更加深邃的詩歌,[1]

1914年特拉克爾赴柏林探望因流產而臥病在床的妹妹格蕾特。為了救助陷於窮困的妹妹,他四處奔走,可是屢遭拒絕,於世間的冷酷無情,認識得無比清楚。他本人也遭到四方歧視,連一份工作都不能尋得,全靠費克爾的熱心周濟。7月,剛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的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廣散其財,捐贈10萬克朗(在1914年相當於4千英鎊,以及今日的4萬至5萬英鎊),委託費克爾救濟窮困的奧地利藝術家,特拉克爾和里爾克以及卡爾·達拉戈分別得到了2萬克朗。雖然獲得巨資,但是特拉克爾早就對世界充滿了懷疑和絕望,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他毅然從軍,擔任了隨軍藥劑師,並親歷了血肉橫飛的格羅德克戰役。在10多天裡,他必須一個人照料80多個殘肢斷臂,狂呼嚎叫的傷員。這份巨大的刺激使特拉克爾精神失常,企圖自殺,幸而被阻止,於是他自己也住進了克拉考戰地醫院的精神病科。這時他的詩歌陸續在《燃燒者》上發表,如《夢幻與迷狂》《啟示與末日》等。10月24日和25日費克爾赴克拉考探望特拉克爾,27日特拉克爾寄給費克爾最後兩首詩《怨》和《格羅德克》,並寫到:" 自你看望我以來,我的心情加倍地悲傷。我覺得自己幾乎已經處於世界彼岸。最後我想補充一句,倘若我死去,我鍾愛的妹妹格蕾特應該繼承我擁有的所有錢財和其它雜物 "。

1914年11月3日,特拉克爾死於因過量注射可卡因而造成的心臟麻痹。翌年,《燃燒者》發表了他的最後七首詩,《塞巴斯蒂安在夢中》也由庫爾特‧沃爾夫出版社出版。

部分選自維特根斯坦傳(p112, ISBN 978-7-308-08614-1 )

寫作風格

特拉克爾早從十七歲時的1904年就開始寫詩,1913年即出版了其處女作品集《詩集》,兩年後又出版了第二本詩集《塞巴斯蒂安在夢中》(1915),這使他後來與海姆一起成為早期表現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他與十九世紀末的詩人們有更多的聯繫,他深受格奧爾格、霍夫曼斯塔爾特別是梅特林克和蘭波等人的影響,因此,特拉克爾也是完成從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詩歌向二十世紀表現主義詩歌過渡的一個代言人,對表現主義詩歌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在所有現代德語作家當中,特拉克爾無疑是最富於傳奇色彩的詩人。作為早期表現主義詩歌的先驅,他儘管象一顆流星英年早逝,然而卻留下了不少動人的詩篇,[2]

死後榮譽

特拉克爾是德語詩歌的"黑暗詩人",與里爾克、保爾策蘭一同鼎起20世紀德語詩歌的輝煌,這位讓維特根斯坦捧卷終生的人是詩人中的維特根斯坦。

他的哀榮雖然來得太遲,自一戰以後卻上升得無比迅速。現代音樂巨匠韋伯恩更特地為他的詩歌譜曲,這些藝術歌曲的傑作同樣廣為流傳。猶如維特根斯坦以一冊70頁的《邏輯哲學論》稱雄哲學界,特拉克爾也憑藉兩本薄薄的詩集,首首珠璣的詩作,持據20世紀德語詩歌王國的桂冠,以至於今日的德語詩歌界竟有"特拉克爾教派"一說。[3]

文獻來源

  1. 卻沒有等到它的出版。
  2. 在世界文壇上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3. 特拉克爾中國詩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