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牽手(蘭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牽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牽手》中國當代作家蘭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牽手

近來我常想起兒子小時候的樣子:酣睡襁褓的,蹣跚學步的,戴紅領巾的,中學畢業的,往事歷歷如水一般流過。我想我的確是老了,不然何以如此懷舊? 如果你問一個母親,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是什麼?她十有八九會告訴你是孩子的第一聲媽媽,那天籟之音如幸福的閃電,會瞬間將你的心擊中融化成一汪春水。然後就「春水碧於天」「春江潮水連海平」了。當四個多月的兒子無意識地喊着媽媽時,我的心一顫眼裡就湧上淚來,渾身陡然充滿了力量,世間讓我第一個甘願為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人出現了。我常常喜歡觀察兒子的手,小小的粉拳在睡覺時總是毫無防備地張開,小指還總要朝外翹着,以至於我常懷疑這孩子對戲曲情有獨鍾。兒子的小手很靈動,抓東西、尋求幫助指向明確一張開就是世間最美的花朵。

第一次認真握他的手,是在他蹣跚學步的時候。我伸出一根食指他握起來剛剛好,這真是讓人感動的一握,儘管步履仍舊蹣跚,但那力道一點也不含糊,緊緊的似要緊到地老天荒,這是心無旁騖用盡全力的依靠啊!也不知道那小小的身體裡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力氣。他是多麼信任我啊,一屋子的人卻幹什麼都要找媽媽,一秒鐘沒看見就哭:「媽媽—媽媽」,哭得我心都要碎了。兒子兩歲之前我沒認真讀幾本書,因為無論你把書藏在哪,他總能找見一撕一個準。面對着無時不在的依賴有時也有點煩,問他:「你什麼時候才肯一個人睡覺?」他歪着頭想了一會:「等我長大了。」我又問:「你什麼時候長大?」他嚴肅地回答:「八十歲」。我絕倒!完敗!

兒子漸漸長大,七八歲的小男孩,仍喜歡粘着媽媽,進進出出都要拉着我的手。他的小手暖暖的,放在我手心裡安安靜靜如歸巢的倦鳥。他背上了小書包,背九九乘法表,開始用一雙小手探索計數器、正方體模型,認識鐘錶時偶爾會區分不清時針分針誰是誰。他的書包漸漸沉重,有時犯錯會被我打手心。看着他委屈巴巴地在我面前伸出手,緊張地抿着小嘴手心都發白了,我暗暗好笑。手高高舉起輕輕落下,這隻小手已經開始承受生活的無奈。但這些不愉快只是烏雲一樣掠過,出門逛街他仍然緊緊牽着我的手。只不過一看到好吃的好玩的,這手就立刻不安分地扭動起來,讓人立時就感覺像握了一條活魚。他一邊掙扎一邊迫不及待:「媽,讓我看看去!」那副着急的模樣,讓人不由想起季羨林老先生的書名《凡心所向 素履所往》。若是遇見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活魚立馬就變成了一頭小牛。死死拽着你的手身子朝後傾倒,仿佛正在拔蘿蔔,一邊拔一邊喊:「媽,不要去了,你已經有很多絲巾了。」等你拗不過跟他回去,他還不忘向他爸表功:「今天要不是我把我媽拉住,她又要買一條絲巾。」那得意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兒子上初中了,不經意我身邊就多了一個翩翩少年。個頭猛地就竄到了一米七,有許久不見的朋友,乍見之下驚呼:「這娃娃變化太大了,認不出來了。」是啊他變了,目光更加沉靜,笑容更加燦爛,每天出門前必在穿衣鏡前盤桓一會了。等他終於將書包一甩挎到肩上出門,步履交替間,飄逸的頭髮就在風中一顛一顛地顫動。白衣飄飄的年代來了,兒子的叛逆期也來了。你說什麼他都想反着來,動不動就生氣地耷拉着個臉,總是一副想找茬的架勢:你教書他挑眉:「有我們老師教得好嗎?」你寫文章他撇嘴不屑:「你寫得有婷子阿姨好嗎?嗯?嗯?」蒼天在上,這娃咋這麼欠揍呢?我何德何能遇上這麼一個冤家對頭?逆風少年像有使不完的勁和我對着幹,好,我忍着,我且看你如何逆流而上擺平世界。

如此,母子相處倒多了幾分戲劇性。兒子的功課我已不大看得懂了,地位自然也跟着從雲端跌落塵埃,變成了只會關心他生活的老媽子。完全失去了小學時高高在上指點江山的優越感。每次進他的門必先「篤篤篤」敲三下,進去先看他臉色,一般情況下說不過三句人家就下逐客令:「哎呀——媽,你煩不煩?還有啥事?」或是:「媽——你別管我行不行?」不管自然是不行的,我一邊往外走,一邊極有挫敗感地想:「等着,看幾時我把這你這猴子收了。」兒子的手已經長得儼然大人模樣了:五指修長,骨節分明,連手背上和他爸同一位置的黑痣都顯得更明顯了。有次我說話一着急去拉他的手。只見他警覺地一跳,仿佛被火燙着了橫眉怒目:「光天化日,你想幹啥?」我又好氣又好笑,故意氣他再去抓,這次他倒沒躲,而是像牽一頭迷途的羔羊一樣,把我拉到他爸跟前,把手往他爸手裡一塞,嬉皮笑臉地說:「你拉我爸吧!」愛人無言地望着我意味深長地笑,那神情分明在說:「沒一點自知之明,你就只有我了。」我生氣地甩開手,突然就有了被拋棄的悲涼。一時間感覺當年那個小蝌蚪一樣找媽媽的孩子只是我的錯覺,唉!果然是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呀!

當然,兒子現在早已過了叛逆期,他乖巧懂事,善良正直,但我知道我們握着的手終有鬆開的一天。李白曾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人生在世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今朝春來明朝花謝,四季交替急罰盞仍會夜闌燈滅。無論母子還是伴侶皆要孤獨地走向命定的歸途。你以為世事是:細水流年與君同,繁華落盡與君老。事實上卻是:誰人問我粥可溫?誰人憐我衣衫寒?是的真相總是殘酷,但我們並不會因此不愛這塵世,正因為今生今世終須一別,才教人更加貪戀那相聚時握手的溫暖[1]

作者簡介

蘭芷,原名亢小娟,寶雞市作家協會會員,散文《三月裂帛——驚蟄》獲第五屆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二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