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物質資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物質資源

物質資源,廣義的物質資源是指行政組織所能運用的各種有形的物質要素的總和,包括維持機關內部運行及對外開展職能活動的各物質要素。這裡所指的物質資源主要指維持行政組織內部日常運轉、為實現行政組織職能目標的各項物質要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物質資源 [1]

解釋 經濟活動用以依託的客觀存在物

物質資源1.jpg

特點 各種有形的物質要素的總和

基本原則 節約的原則 [2]

定義

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用以依託的客觀存在物。物質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萬千形態、特徵和用途,源自何方與去向何處,用於生產或用於消費都不改變這一根本屬性,因為"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 ,而"人並沒有創造物質本身,甚至創造物質的這種或那種能力" ,只能立足於最初由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質資源。

類別特點

物質資源包含的種類很多,為便於管理,一般分為固定資產、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三大類。

物質資源2.jpg

行政組織的物質資源管理的特點

行政組織的物質資源管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服務性、技術性、事務性。

基本原則

依據規則管理的原則。

公私分開的原則。

節約的原則。

相同事務集中管理的原則。

物質資源3.jpg

自動化的原則。

主要內容

物質資源採購

物質資源的使用

物質資源的保管

體制改革

1.我國物質資源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物質資源4.jpg

(1)公私不分。

(2)權力過於集中。

(3)規章制度不健全。

2.物質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容

(1)破除公私不分的觀念。

(2)加強監督。

(3)完善規章制度。

物質資源5.jpg

我國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分析

我國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分析

我國生物質資源種類眾多,儲量巨大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約1700億噸,其能量相當於世界主要燃料貢獻的10倍,而作為能源的利用量還不到總量的1%,極具開發潛力。

與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質資源種類眾多、數量巨大、分布廣泛。其主要有:木柴燃料、農作物廢棄物、畜禽糞便、能源植物、城市廢物等。其中,農作物廢棄物主要有秸稈(稻草、麥秸、棉花秸等)、雜草、稻殼、花生殼等。

能源作物指專門作為能源的作物,目前用於油料作物種植的樹種有:麻風樹、油桐、烏桕、漆樹、核桃、油茶、黃連木、油橄欖、油翅果、四合木等。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廣泛,根據《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統計,我國可利用生物質資源量折合標準煤約4.6億噸,其中已利用資源量折合標準煤2200萬噸,剩餘可利用資源量折合標準煤4.38億噸。 圖表 中國生物質資源儲量狀況

數據來源:《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 以農作物秸稈為例,包括玉米、水稻、小麥、棉花、油料作物秸稈在內的農作物秸稈可收集資源量每年約6.9億噸。目前,作為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以及造紙等用途共計每年約3.5億噸,可供能源化利用的秸稈資源量每年約3.4億噸。

物質資源6.jpg

另外,稻穀殼、甘蔗渣等農產品加工剩餘物每年約1.2億噸,可供能源化利用的每年約6000萬噸。目前來看,秸稈資源化、商品化程度低,相關企業規模小,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緩慢,秸稈綜合利用潛力巨大。

林業剩餘物和能源植物方面,全國現有林地面積3.04億公頃,可供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是薪炭林、林業「三剩物」、木材加工剩餘物等,每年約3.5億噸。適合人工種植的能源作物(植物)有30多種,包括油棕、小桐子、光皮樹、文冠果、黃連木、烏桕、甜高粱等,資源潛力可滿足年產5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的原料需求。 此外,全國約有6000萬公頃的邊際性土地,包括宜農後備地、冬閒田、後備林地、油料林地等。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 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歷史表明,人類能源利用方式的每次重大變革都有力地促進了人類經濟社會的大發展。生物質能是重要的新能源,直接或間接來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安全、低成本、廣覆蓋、可再生等特點。面臨能源短缺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技術迅速發展,應用成本快速下降,在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能源供需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創造新就業、發展新經濟等方面均發揮着重要作用。

物質資源7.jpg

各國高度重視能源創新、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越來越多的工業生物技術產品正在替代傳統石化產品,「生物經濟」「氫經濟」被國際學界視為是接棒「石化經濟」「烴經濟」的新經濟形態,對推動能源革命、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生物質經濟」泛指利用工業生物技術和能源環境技術,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形式,將可再生原料作物或農林廢棄物、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等生物質廢棄物,轉化為生物燃料、綠色塑料和可再生化學品等替代性消費產品。

2018年7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機構發布《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指出能源創新對全球經濟增長和防止環境危機至關重要。2018年11月,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強調能源轉型需要加速投資更清潔、智慧、高效的能源技術,指出可再生能源技術為能源普及提供主要路徑,包括生物質能、太陽能和地熱在內的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熱和提供交通燃料發展迅猛。國際能源署推測,到2040年,世界能源需求將超出目前需求量30%。

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中,供熱占比長期占據半壁江山,生物質能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呈持續上升趨勢,凸顯了生物質能供熱的巨大潛力。雖然對化石能源的枯竭有不同的認識,但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對全球環境變化造成嚴峻壓力。對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追求,使得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生物經濟」「氫經濟」「氫能社會」的建設,在綠色能源戰略和生物經濟戰略中均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進行前瞻戰略部署,以擴大生物質能源在能源系統中的占比,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挑戰,創造新就業,發展新經濟。日本生物質總需求量預計2025年達到2300萬噸,是2017年的三倍。美國規劃2020年生物基材料取代石化基材料的25%;2030年生物質能源占運輸燃料的30%。瑞典、芬蘭等國規劃到2040年前後生物質燃料完全替代石油基車用燃料。

物質資源8.jpg

2019年1月,英國皇家生物學會發布關於植物科學新機遇的報告《增長的未來》,強調將大規模生物質能源應用與二氧化碳捕獲和封存技術相結合,開發具有碳捕獲和封存能力、可用於生物能源的高級作物,以利用可再生植物的衍生替代品來解決化石燃料依賴、氣候變化等問題。

生物質能是綠色能源和戰略能源的重要支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綠色投資投向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和轉化存儲,持續推進能源創新和成本降低,隨着核心技術持續進步,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和轉化存儲的系統成本持續下降,加上數字化能源管理服務快速發展,使得生物質能成為分布式能源的穩定來源,社區新型供熱、供電、供能方式得以發展,促進能源體系進一步轉向綠色、低碳、可持續。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第七項目標為「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2018年5月,國際能源署與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聯合國統計司、世界銀行等聯合發布《追蹤可持續發展目標七:能源進展情況報告》,肯定中國在清潔能源、電力普及以及改善人民生活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認為中國對全球能耗降低作出了最大貢獻,貢獻率超過35%,高於美國的13%和印度的8%。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在不與糧食爭地的前提下,全國可作為能源利用的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餘物、林業剩餘物和能源作物、生活垃圾與有機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總量每年約4.6億噸標準煤。

根據2016年12月發布的《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生物質能要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僅占年可利用量12.6%。《規劃》明確,將堅持「分布式開發、用戶側替代、融入環保、梯級利用」的原則推進生物質能加快發展,明確要求大力推動生物天然氣規模化發展、積極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加快生物液體燃料示範和推廣。

物質資源9.jpg

從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能源轉型的全局、長遠與現實角度看,我國具有發展生物質能源技術和能源產業的迫切需求,具備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統的科技基礎和經濟條件。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常年面臨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

開發利用分布式生物質能供熱,對緩解能源緊張、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生態環境部將清潔取暖納入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旨在確保群眾溫暖過冬的同時穩妥推進清潔取暖和環境保護雙贏。

示範推進低成本、高能效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促進生物質能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開發利用,使廣大農村也可以平等享受到綠色能源創新的成果,形成清潔、循環、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將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地區環境質量。

隨着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嚴格,未來要加快調整優化能源供需結構,適度發展能源作物,加強對生物質能技術、裝備和產品創新的政策引導,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促進對生物質經濟的風險投資,加快普及推廣生物質能和節能技術,加速生物質能的規模化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確保可持續發展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