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牛郎織女 |
牛郎織女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漢族民間傳說故事,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麼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1]
浪漫情懷
牛郎織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蘊含浪漫,更反映了難能可貴牛郎織女的浪漫情懷。
牛郎織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蘊含浪漫,更反映了難能可貴的曲折愛情。我們相信,在天河的兩側,牛郎織女一直默默地守護着彼此,一直見證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可貴精神,激勵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愛情的決心和勇氣。
我國古籍中最早關於牛郎、織女的記載是《詩經小雅大東》篇,但是文中只說織女和牽牛是天河中相近的兩顆星宿,兩者並沒有什麼關聯。直到漢時,這兩顆星宿才被轉化為具體人物,班固在《兩都賦》中說:「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意思是說,漢宮昆明池邊有牽牛、織女兩座石人像。最早記載牛郎織女是夫婦的文學作品,要算《文選洛神賦》了,文中說:「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由此來看,牛郎、織女的故事並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漸漸被古人所意會的。當代所見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幾種。
版本一
《荊楚歲時記》云:「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飪,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這種說法與一則民間傳說極為相似。相傳,牛郎和織女原本都是天上的星宿,牛郎放牧,織女織布,兩人兢兢業業,十分勤勞,深得玉皇大帝的喜歡。於是,玉帝便賜婚於他們兩人,讓兩人結為夫妻。但不承想,牛郎和織女在婚後如膠似漆,以致荒廢了工作。玉帝盛怒之下,讓烏鵲傳旨只准他們每七天相會一次。但是烏鵲卻誤傳成每年七夕相會一次。據說,在民間,每當七夕過後,烏鵲身上的羽毛就會脫光,這是對烏鵲傳錯命令的懲罰,罰它脫毛為牛郎織女相會時搭橋。
版本二
《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緯書》云:「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梁;織女星,主瓜果。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取天帝錢二萬,備禮,久而未還,被驅在菅室是也。』」文中說,由於牽牛在娶織女時,借了天帝兩萬錢,因為久久未還錢給天帝,才造成了兩人分隔兩地的結局。
版本三
傳說,織女是天神,而牛郎是凡人。一次,織女在人間遊玩,後在湖中嬉水,被一旁路過的牛郎撿走了衣服。兩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婦,並生下一男一女。但是人神戀愛是違反天條的,玉帝命令織女必須離開牛郎。牛郎在看到妻子被抓走後,便馬上用扁擔挑起一對籮筐,將一對兒女分別放入筐內,去追織女了。眼看就快要追上了,一條大河忽然擋在了他的面前,這就是王母娘娘劃的銀河。王母娘娘見他們感情真摯,便破例讓他們每年的七夕相會一次。
版本四
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準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着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