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色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色瑪

來自 豆瓣 的圖片

中文名:牛色瑪

學 名:Thamnocalamus

unispiculatus Yi & J. Y. Sh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竹亞科 Bambusoideae

北美箭竹超族 ARUNDINARIATAE

北美箭竹族 ARUNDINARIEAE

筱竹亞族 Subtrib. Thamnocalaminae

筱竹屬 Thamnocalamus

牛色瑪(niú sè mǎ),學名: Thamnocalamus unispiculatus Yi & J. Y. Shi  ,屬禾本科, 地下莖的竿柄(即「假鞭」)粗短,長1.5-6.5厘米,徑粗8-22毫米,共7-14節,節間長1-8毫米,其上的鱗片(鞭籜)交互排列緊密,無毛而有光澤。竿叢生,高達5米,共約30節;節間長40 (-45)厘米,直徑8-30毫米,幼時綠色,老則呈黃色,圓筒形或在有分枝一側的節間下半部具淺溝槽,表面無毛,但被灰白色蠟粉,分布在海拔2600-3300米,西藏[1]

形態特徵

地下莖的竿柄(即「假鞭」)粗短,長1.5-6.5厘米,徑粗8-22毫米,共7-14節,節間長1-8毫米,其上的鱗片(鞭籜)交互排列緊密,無毛而有光澤。

竿叢生,高達5米,共約30節;節間長40 (-45)厘米,直徑8-30毫米,幼時綠色,老則呈黃色,圓筒形或在有分枝一側的節間下半部具淺溝槽,表面無毛,但被灰白色蠟粉,竿壁厚2-3毫米;

揮環和竿環均較隆起而無毛;節內長2-3毫米;竿每節生3-4(-7)枝,枝帶紫紅色,與竿作35-45度的夾角而開展,枝長3.5-6. 5厘米,約6-10節,節間長1.5-12毫米,徑粗1.5-3毫米,稍扁,無毛,但在枝的籜環下方幼時微被白粉。

籜鞘長橢圓形兼三角形,先端漸窄(寬4-6毫米),背部暗褐色並具紫色斑點,疏被易落的白色小刺毛(尤以鞘基部為甚),縱肋明顯,惟鞘上半部因質地較薄故小橫脈明顯,籜鞘內面無毛,在其上半部同樣具縱肋和小橫脈,邊緣生纖毛狀小刺毛;

籜耳小,長圓形,上具灰白色繸毛數條,毛長2-3毫米;籜舌矮,高約1毫米,三角狀突起或稀為截形,黃褐色,邊緣作缺刻狀破裂;籜片直立,線狀披針形或長三角形,無毛,惟上表面的基部呈深褐色而有微毛,縱脈顯著,因基部與籜鞘頂端無關節,故不易脫落。

末級小枝具2-4葉;葉鞘長2.2-3厘米,淡綠色,無毛,惟在外葉舌處生灰白色短粗毛;葉耳微小,上具5-7條灰色至黃褐色繸毛,後者作放射狀開展,勁直或微波曲;葉舌矮,紫褐色,錐形或略為截形,無毛;

葉片窄披針形,長(3) 5.5-9厘米,寬(5) 8-15毫米,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次脈3-5對,再次脈5-7條,小橫脈明顯,葉緣之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葉柄長1-1.5毫米,無毛。筍期5-7月。

產地生境

分布在海拔2600-3300米,西藏。 Name appeared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 family treatment for the Flora of China.

名字在為中國的植物群科處理的出版之後出現。

Related Taxa

T. spathiflorus 筱竹

T. spathiflorus var. crassinodus 粗節筱竹

T. spathiflorus var. spathiflorus 筱竹(原變種)

分類樹

被子植物分類系統

百合超目 Lilianae

禾本目 Poales

禾本科 Poaceae

筱竹屬 Thamnocalamus

牛色瑪 Thamnocalamus unispiculatus

參考來源

  1. 牛色瑪,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