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寨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寨鄉位於縣境東部,東南與四川省筠連縣廉溪、塘壩鄉相連,西南與鹽井鎮接壤,北與落雁、興隆兩鄉比鄰。境內最高為東大山,海拔1376米;最低是龍茶村黃葛樹,海拔420米;境內主要溪流有倉房河、岩洞口、岩方溝、杉木溝、四方碑、毛白溝6條,其中倉房河徑流量最大,在灘頭注入關河。[1]

牛寨鄉轄牛寨、萬和、敦厚、牛塘、河口、新華、龍茶7個村民委員會,175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34295人(2017年),全鄉以漢族為主,住着彝、苗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六個村委會。

全鄉總面積157平方千米。經濟作物種植柑桔、茶葉、梨、花生等為主,糧食作物種植以水稻、玉米、大豆、紅苕、馬鈴薯為主。畜牧業養殖以豬、雞、牛、鴨為主。全鄉有中學1所,幼兒園1所,小學13所,中小學教職工154人,中小學在校學生7619人,衛生院1所,衛生室9所,全鄉現有機關幹部48人。

中文名稱:牛寨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

電話區號:0870

面 積:157平方千米

人 口:34295人(2017年)

車牌代碼:雲C

經濟

2011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4389.6萬元,同比增長13.3%;農民人均純收入3679元,同比增長18.1%;其中農業收入4746.4萬元,同比增長16.9%;林業收入343萬元,同比增長18.4%;畜牧收入4584萬元,同比增5.1%;工業產值1011萬元,同比下降2.2%;建築業收入664萬元,同比增長14.8%;運輸業收入570萬元,同比增長8.8%;商業收入342萬元,同比增長9.9%;服務業收入306萬元,同比增長7.2%;其他收入124萬元,同比增長4.8%;農民務工收入5146.8萬元,同比增長18.8%。

2011年,完成財政收入861.09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9.7%;信用社各項存款餘額達11117萬元,同比增長16.2%;各項貸款2550萬元,同比增長10.9%。

2011年,全鄉糧食總產量達到1.636萬噸,同比增長5%;人均有糧488公斤,同比增長4.7%;種植優質蔬菜1.82萬畝,實現產值972萬元,同比增長32.8%;全年烏骨雞等家禽出欄17.1萬隻,同比增長23.7%;生豬出欄4.79萬頭,同比增長5.4%;大牲畜存欄1768頭,同比增長0.5%;大牲畜出欄271頭,同比增長10.2%;全年肉蛋總產量3258噸,同比增長2.7%。

歷史文化

牛寨歷史悠久,以盛產牛皮製做刀鞘而得名。大約建於明末時期,曾經有過的青石板路、貞節牌坊、青瓦木房、龍燈舞獅、牛耕馬蹄等,是古老民族千百年來的生活縮影和寫照,大部分尚存。

牛寨文化底蘊綿遠深厚,歷史悠久,境內保護文物有李藍義軍在牛寨擴充軍力後,拜旗起義地真武山、真武廟,真武廟始建於嘉慶三十八年,經過歷代的整修和完善,現已成為牛寨的一大勝地和休閒的好去處。有清道光川蜀提督,皇清誥授鎮威將軍何君佐,皇清浩封一品夫人羅氏夫婦雙棺妥園形墓:有皇清授封振威將軍何贊臣夫婦雙棺墓,國民黨陸軍少將劉柏君墓,位於敦厚村與鹽井鎮交界處清同治二年所建石拱橋,有國家三級保護樹種,楨楠林等景觀和記載。

基層組織

加強黨的建設。一是狠抓黨員幹部的學習,建立規範的學習機制,以提高班子領導的政治業務和政策水平,更好地把握時代的脈時。二是狠抓班子成員和鄉村幹部的思想、紀律和作風建設,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三是堅持澡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進一步規範領導的個人行為,全面實行民主決策。四是不斷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嚴肅黨的紀律。五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六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積極引導致富能手,優秀青年加入黨的組織。七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認真搞好村級換屆工作,努力實現村幹部交叉任職和支書主任「一肩挑」。八是認真實施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努力增強四種意識。一是發展意識。二是開拓創新意識。三是科技意識。四是市場經濟意識。五是大局意識。

抓好黨的作風建設。一是抓住核心問題,就是始終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是抓住重點,切實解決好幹部的作風、學風問題。三是領導樹表率,身體力行,率先重范。

全鄉有黨的基層組織34個,其中有七個村黨總支。共有黨員1110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有14人,女性黨員有183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75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159人,六十歲以上的有162人,全鄉團委一個。團總支7個,團支部21個,團員人數611人。

資源產業

農特資源

打造黃瓜、佛手瓜和奶奶菜等特色產業,組織成立了以爛田壩村民小組為中心的蔬菜園區和龍洞灣佛手瓜專業合作社,探索「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提高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增加了蔬菜產值,2007年全鄉蔬菜產值達736萬元。以烏骨雞、豬、黃牛為主的畜牧產業基地逐步形成,通過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2007年全鄉畜牧產值2736萬元,同比2006年增長15.9%。全鄉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無煙煤、石灰石、鉛鋅礦。無煙煤主要分布在萬和、龍茶、牛塘、河口四個村委會;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萬和、牛塘、新華三個村委會;鉛鋅礦主要分布在敦厚、新華兩個村委會。新華村白岩洞、龍茶石筍避暑休閒風景區極具開發價值。

突出以黃瓜蔬菜為龍頭,林茶建設為屏障的種植業,隨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深化,牛寨的黃瓜蔬菜和苦丁茶越來越得到外界的認同和肯定。我鄉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肥沃的土地,適宜蔬菜和苦丁茶的種植,以黃瓜為龍頭的種植業正在農村悄然興起,成為近年來的新興產業,年套種黃瓜15000餘畝,產量達500多萬斤,製作干乳黃瓜條20餘萬斤,產值達150萬元。幾乎所有農戶都種植和粗加工黃瓜,成本低,方法簡單,見效快,已成為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黃瓜罐頭和干乳黃瓜運銷昆明,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現已獲得無公害綠色食品證書,因此,鼓勵支持私人老闆到牛寨鄉投資建廠,引導和促進農戶規模生產,提高附加值,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烏骨雞產業是我鄉產業結構調整後有待發展和做大做強的重要產業之一。據資料記載,烏骨雞具有營養豐富,藥用價值,滋補功效好等特點,尤以獨具特色的內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肉藥兼用贏得專家讚譽和市場青睞。為做大做強烏骨雞產業,主要措施是:一是注重培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培育龍頭畜牧企業。二是注意專業大戶的帶動,經紀人的培養工作,專業大戶,經紀人是產業化形成中最有活力的兩個因素,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具有一定的示範和促進工作,為此,充分利用技術示範帶頭和銷售渠道,解決產品出售難的問題,從而拉動一個地區產業的發展。三是加大科技的投入,努力提高為農服務水平。

礦產資源

全鄉境內有豐富的無煙煤、石灰石、鉛鋅礦等礦產資源。無煙煤主要分布在萬和、龍茶、牛塘、河口四個村委會;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萬和、牛塘、新華三個村委會;鉛鋅礦主要分布在敦厚、新華兩個村委會。

旅遊資源

新華村白岩洞、龍茶村石筍避暑休閒風景區、爛田壩農業旅遊觀光等都極具開發價值。

交通優勢

7村1社區的公路村村相通,176個村(居)民小組有170個通公路,位居全縣之首,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樞紐。鹽電公路(國家二級公路)全長29公里,有25公里分布在牛寨鄉境內,貫穿全鄉而過,是連通213國道的主幹線,是出滇入川的又一重要通道。柏興線(縣鄉級柏油路)於2011年全面建設完成,在牛寨鄉境內有10公里,貫穿牛寨集鎮而過,成為了連通牛寨、落雁、興隆等鹽津東三鄉的重要交通幹線。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設施,把牛寨營造成為了滇川通道的重要驛站,是經商、投資的最佳環境。

基礎設施

全鄉現有小二型水庫兩座,常年蓄水量35萬立方米,只要不遇大幹年,基本能滿足農田灌溉要求。人畜飲水還存在一定困難,政府已逐年增加投入解決人畜飲水需求。

我鄉距縣城18公里,四川筠連24公里,村村通公路,70%以上村組通公路,鹽電線的改造完工,可以說四通八達貫穿南北。

鄉內建有降壓站一個農網改革已基本完成,廣電寬帶網已建成,農村轉星工程已全面改造運行,移動通訊,網絡服務站已布局完整。全鄉步入了電力、通訊、電視良性發展軌道。文化娛樂設施日趨完善。集鎮建起老年協會,中小學建有圖書閱攬室和籃球場、乒乓場,盡力滿足人民文化娛樂需要。

隨着病險水庫的加固及人畜飲水工程的實施和水流城的進一步規劃和治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日益加強。

鄉城建環保部門全面負責集鎮建設的規劃和布局,加強了髒、亂、差的整治,集鎮面貌進一步改觀。

農業科技

全鄉農業推廣機構有:牛寨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牛寨鄉林業站、牛寨鄉水管站。現有幹部職工18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14人,技術工人3人。全面負責全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主要實施了「兩雜」良種推廣,坡改梯,玉米單株定向移栽,低產田改造,水稻拋秧技術,生豬良種繁育,動物疫病防治,畜牧扶貧,動物檢疫,藥政管理,微耕機耕作,農機管理,退耕還林,天保工程,森林防火及森林保護,農田水利建設,人畜飲水工程,防汛抗旱及水務管理等農業推廣措施和項目,全鄉農業科技水平逐年提高。

新農村建設

牛寨鄉於2006年3月啟動了敦厚村胡家灣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和牛寨村爛田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共有農戶196戶,人口857人,有耕地1550畝,飼養生豬1141頭,飼養烏骨雞8994隻,未實施新農村建設之前,從總體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科技素質較低,職業技能培訓機會少,公共事業發展滯後,村容村貌整治難度大,新農村建設實施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一是堅持政府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組織、引導農民增收致富。二是合理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三是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充分考慮農民和財政承受能力。四是以建設現代農業為重點,突出主導產業強村。五是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示範帶動,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做好「五有五上牆」,實施「五改五建」,抓住「六進農戶」實現「六有」這一主題開展新農村精品示範建設。

通過努力,現已完成新農村戶132戶,改廚改廁132戶,硬化主幹道3824米。一是烏骨雞、仔豬生產、蔬菜產業正逐步形成規模,以產業富村。二是大力推廣農業科學實用技術,對農民進行分批培訓,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帶領廣大農民以科教興村。三是以生態建設為重點,對84戶生豬養殖產業實施「一池三改」,大力推廣沼氣池,解決了村民煮飯、熱水需求,實現了生態建村。四是和諧亮村,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充分保證了村民收看電視需求,現正在籌建圖書閱攬室、文化娛樂室,努力構建村民文明和諧氛圍。五是民主管村,通過建設,形成了一套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制度和一事一議民主決策制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