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伴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伴木
t01a64807e839524e03.pn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6059849&sid=2723821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牛伴木

漢語拼音:Niú Bàn Mù
別名:果綠勒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肝經
功能:祛風除濕,活血
主治:常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牛伴木,中藥名。為忍冬科植物呂宋莢蒾ViburnumluzonicumRolfe的莖葉。具有祛風除濕,活血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牛伴木

拼音名:Niú Bàn Mù

別名:果綠勒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burnum luzonicum Rolfe.

來源

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呂寧莢蒾的莖葉。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品寧莢蒾 灌葉灌木,高達3m。幼枝、芽、葉柄、花序及花萼均多少被黃褐色或淡黃褐色簇狀毛。葉對生;葉柄長3-10mm;葉紙質或厚紙質,葉片橢圓形狀卵形、卵形至寬卵形,長3-8cm,寬2-5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外展齒牙,上面暗綠色,在放大鏡下可見無柄的透明微小腺點,側脈5-7條,伸達齒端,與中脈在葉上面凹限,在下面突起。復傘形式聚傘花序常生於具一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或頂生小枝上,直徑3-5cm;總梗無至長達1.5cm,第1級輻射枝5條;花生於第3-4級輻射枝上;花萼長1.5mm,萼瞪三角形,微小;花冠白色,輻狀,直徑4-5mm,外被簇狀短毛,花冠裂片長於冠筒;雄蕊5;花柱長於花萼,連柱頭長1mm。核果卵圓形,長5-6mm。紅色;核甚扁,寬卵形,長4-5mm,直徑3-4mm,有2條淺腹溝和3條淺背溝。花期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700的山谷溪澗旁疏林、山坡灌叢中或曠野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性味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牛伴木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牛伴木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