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母的生日(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母的生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父母的生日》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母的生日

農曆十月十四是父親的生日,六月二十八日是母親的生日,這是我永遠銘記的重要日子。

小時候,農村貧窮,流行做生,否則被恥笑,說不會為人。父母逢生,家裡熱鬧,勝似過大年,我們挺高興。頭天下午,姑爺、姨嬢等遠方親戚陸續抵達,晚上接風洗塵;生日當天,叔伯、鄉鄰等附近親友悉數登門,中午擺流水席,至少擺三輪,每輪十多桌,下午五點左右,還要吃散客飯,又有一二十桌;第三天清晨,餞行留宿者,主人盛情挽留,客人委婉謝絕,臨別拉拉扯扯,硬塞零花錢、熟雞蛋等。

困難年代,做生不易。節儉備料,僱請廚師,採購煙酒;桌凳碗筷等用具靠借,本生產隊壯勞力幫忙,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所送禮物多為麵條或米豆腐之類加工品,家庭條件好點的送錢也不會超過兩三元,掛禮處常有人圍觀,看誰的面子繃得大;無論親疏,來者是客,人到情在,支客師和主人家笑臉相迎,當然,雖竭盡所能招待,主食也多為南瓜飯、蘿蔔湯等,葷菜很少,可其樂融融,禮輕仁義重。

父親乃一家之主,生日又在秋收後,農副產品多進屋,瓜果飄香,氣候宜人,更是喜客盈門,幾乎歷年不斷。母親的生日正值炎熱仲夏,天旱缺水,稻穀未熟,家裡差糧,即使勉強行事,剩菜剩飯易餿,浪費可惜。母親不太情願,無奈出身大戶,嫁在近處,又是幺妹,上有四哥六姐,平常關係融洽,想不接待也難。四川省鬧飢餓時,我家靠吃集體分配的干苕片、棉籽餅、米糠等度日,據講還是外地對口支援。父母慶生活動難以為繼,最後僅維持父道尊嚴了。有一年,提前放信親友,母親不再做生。那天大早,全家人躲進深山溝忙農活,家裡小狗看守,關門插鎖,冷冷清清。可娘家數十人仍興沖沖趕來,在竹林院壩等候大半天,直至午後才餓着肚子怏怏離去。傍晚,面黃肌瘦的母親回家,聽鄰居提起後,默不作聲,暗自流淚。

土地承包到戶,農民漸有餘糧,能夠吃飽穿暖,甚至住磚瓦房。父母的生日又熱火朝天,遠親近鄰都來祝賀。誰料時代變遷,農副產品滯銷,耕田種地和養豬等不賺錢,青壯年男子外出務工,鄉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後來婦女兒童也次第遷走。雖然物質豐富,但人來客往少,縱有趕情送禮,注重打發錢物。如今,父母病逝十多年,鄉下人普遍進城,做生習俗已殆盡。偶有在城鎮辦席的,多去酒店預訂,一頓飯局了事。禮金越送越大,情誼愈來愈薄,有的宴請變味,湊份子搞攀比。中央八項規定出台,社會風氣明顯好轉。不過,純樸的鄉風民俗值得懷念,浮躁的人們開始引以為憾。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