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母是一本書(閆楊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母是一本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父母是一本書》中國當代作家閆楊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母是一本書

《清夢獨行》,林清玄的一本散文集,給了我很多啟迪和感受。其中一些章節,寫到他的父母親,言行舉止有思考有型樣,堪稱為人父母者的楷模,實在令人敬佩。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拿來分享。

篇幅原因,本文以作者母親的一些做法和言語為例,談一談我的收穫,聰明的讀者會體諒解我的,謝謝!

作者時常憶起驟下驟停、瞬間卻陽光普照,或一邊下着大雨一邊出着太陽的「太陽雨」,只是不能參透其中的奧秘,母親(為行文方便,下文涉及作者母親處,視情況,基本都簡稱「母親」,父親亦然)卻三言兩語為他解開了迷題:「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總有一個頂點;河流再長,總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長壽,也不可能永遠活着;雨也是這樣,不可能遍天下都下着雨,也不可能永遠下着……」。

母親的見識里飽含哲學的力量。

《道德經》中,老子有過類似的表述:「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不要太過相信一個人或一件事的影響,無論多厲害多遠大,都會有個結束的時候,有個結束的地方。也不能老是妄自菲薄,怕這怕那沒個頂事的時候。敢於追求幸福,幸福也許就在離你不遠的天邊。

也許有人質疑一個農婦會否說出這樣的話來,但我相信,長年的山間、河邊、日頭下討生活的人,總結出來的某些道理往往不比所謂哲學家卑陋。我的父親就曾告誡我,永遠不要小看農村人,他們中間藏龍臥虎。他無意間說過一句「喔世上有啥,那都是人家該有的」,薩特的高度哇——「存在就是合理的」。

那個聰明、勇敢,有擔當心,全家人疼愛着的小子(林清玄的弟弟)不幸歿去了,母親雙手掩面,無聲地抽泣。依照習俗,死了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出殯那天,要用拐杖擊打棺木,以責備孩子的不孝,但是母親堅持不用拐杖,只是扶着她孩子的棺木,默默地流淚。 做個對比:我的一個長輩去世了,來賓中有一個人,「奠酒」時氣勢非凡。只見他緩緩行動,前進三步,後退三步,左右平移各三步,對角線上又三步,作揖,立定,跪下,叩頭,大聲號哭,哭至司儀扶他起來為止。起來後,向左右孝子還禮,一整套程序算是完成。旁邊坐定後,那人環顧四周,眼神里竟然露着一絲得意——這才是「奠酒」行家,你們學着點!動作仿佛體操,高哭如同聽戲,於我眼中看來,完全一場表演了,內心深處對於逝者的敬輓幾乎無從談起——痛徹心扉的悲傷往往連眼淚都是多餘的,默然枯坐中常常鳴響宏大的哀歌。

同情林清玄家的不幸,敬重林清玄母親的拒絕——母子之情,哪裡用得着拐杖擊打做個樣子給人看?子去母割心,哪裡又捨得敲打棺木,切責孩子所謂的「不孝」?自己無能,沒有留住孩子,傷心都還來不及,孩子何罪,無常了還要承受世俗反人性的度量!

母親不像一般鄉下婦人喋喋不休,通常情況下,她是比較沉默的,身教重於言教,幾個孩子,都成長得很好,比如林清玄,喜歡文學的沒有人不知道。

魯迅先生說,你要滅一個人,一是罵殺,二是捧殺。捧殺暫不提及,也不擴而廣之,這裡只談一下家庭教育中的罵殺。

很多家庭里,(打)罵孩子是經常發生的事。我家陽台正對的一家,晚飯後,孩子完成作業時間,常能聽到一個女人連吼帶打地收拾着她家孩子,「瓷下喔慫勁,連這都不會,一腳把你踏死」「就這,就這,就這,看伢老師明去把你打不死」「滾,滾,滾,不要你了」……如獅如魔,雷霆之怒。有一次,九點吼到了十一點半,聒得人睡不成覺;另有一次,真的把娃攆了出來,一個三四歲模樣的小女孩,寒風裡哭着喊着討饒了半個來小時不得進門。女孩的媽媽得是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天大的理想,才把自己氣成了這樣?女孩上輩子究竟做了什麼錯事,投胎到了這樣的母親身邊?那麼大個小不點,正是疼都疼過來的年紀,怎麼捨得那樣吼打?

怕的是我們不會做父母。

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的,從他們的眼睛裡就看得出來,好的教育和呵護下,大多是可以成才成功的。遺憾的是,有些人是不適合當父母的,根本不知道怎麼關愛孩子,怎麼和孩子溝通,一時的無能,常常導致失態甚至暴怒,打罵了事。常態化的凶暴下,孩子怎麼保持對於學習的熱情?一不小心可能就厭學了——做父母的該當警醒的!

「救救孩子」,「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親」,百多年前,魯迅先生的警語,今天想來,仍然讓人不勝感慨痛心——緣分不易,且行且珍惜。

從前的鄉下沒有自來水,家家備有蓄水缸,盛了雨水,用以洗衣洗澡,不僅惜福,也減輕了河邊挑水的負擔。但剛剛盛好的水常常比較渾濁,不能直接使用,得等個兩三天才會慢慢清澈,有條件的人家會放點明礬加速這個過程。

林家住在孩子們上下學必經的路上,常有喜歡惡作劇的孩子,突然衝進院子,每個水缸攪動一下,然後呼嘯着跑走。為防止水被弄渾,一家人終日坐在院中,等待那些調皮的孩子。這樣下去可不是個事,工作的要工作,上學的要上學的,稍有疏忽,就有孩子衝進院子搗亂。母親看家裡人被攪得心神不寧,就安慰說,不要太理睬那些孩子,你不在乎他,次數多了,他覺得沒意思了,就不來了,「水,終有澄清的一天。」果然,那些調皮搗蛋的小孩很快就失去了興趣,不再跑來渾水了。

讀到這裡,我幾乎被震撼了,這哪裡只說水,這說的是除水以外許多的處世哲學!至少有三點:很多人,很多事,你不在乎他(它)了,他(它)也就離開你了,慢慢地,就不再成為你的負累;我們的心需要安靜,水靜見清濁,心靜自收穫,花木生長從來不聲不響,嘰嘰喳喳的是小鳥小蟲而非鷹鵬虎豹;情勢未明之際,靜下心來,咬緊牙關,所有的難關總會過去的……

[1]

作者簡介

閆楊虎,寧夏彭陽人,浙江德清三中(高中)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