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親(胡天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親》中國當代作家胡天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

父親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走了。

那天正是元宵節,隔村的舅舅來拜年。午時十一點左右,就要吃午飯時,舅母把紅包塞給父親,父親坐在長木椅上,含笑接過紅包,臉泛興奮,突而呼吸困難,而後溘然離世了,終年七十一歲。

父親的命是苦的。聽說,奶奶懷他在身時,爺爺已過世了。父親有一個哥哥和三個姐姐,他是老幺。小時,他哥哥外出闖蕩社會,無暇照顧弟妹。後來,兩個姐姐也出嫁了,年幼的他和四姐相依為命,與寡母共度苦日子。在那鬧饑荒的年代,生活過得如黃蓮般苦澀。餓得難耐時,奶奶就把木寮上的玉米種子取下,舂後熬湯給姐弟倆喝。不久,奶奶死了,姐弟倆就成了孤兒。生活無依,度日艱辛,姐弟倆就投靠外祖母家,與大嬸相依為命。幾年後,體弱多病、花信年華的四姐也離開人世,父親就更加孤單了。父親每談起此事,總是老淚縱橫,我們亦唏噓不已。

生活的苦難練就了父親剛毅的性格,為人正義,嫉惡如仇。那時,讀書要到十多公里外的鎮上學校就讀。父親如饑似渴地學習,課外則龍騰虎躍於運動場上,練就一副壯實的身子,以及辯口敏捷的思維。青春似火,惜時如金。他學習勤奮,成績優秀,因家境貧寒,只上高小(現在的初中)就輟學了。而後,返回鄉里,落家結婚,生兒育女,勤耕桑柘。因識文斷句,成為村裡的小秀才,被委以生產隊大會計的重任。父親連任數年會計,以其過人的才幹和聰明,出色地完成任務,受到了村人的稱讚。

父親當了生產隊的會計,熱心家鄉經濟建設,不因公循私。那時,生產隊建起麵粉廠,父親當工人兼業務主管,孤家寡人,自銷自賣。粉廠建在稻田坡邊,那時我讀初中,身體正值發育期,常飢腸轆轆,有時就到粉廠看看父親。父親看到我過來,就拿出一小瓷碗,然後隨手抓起一把鮮米粉,放到小瓷碗裡,又撒上一點白糖,倒入白開水,就可食用了。喝着甜津津的白糖麵粉水,感受的是父親濃濃舔犢之情。有時,沒有白糖,亦可用白鹽充之,味道亦美不可言。但父親又叮矚我,不要常來這裡,這裡是村裡的東西,我們不能隨便食用。聽父親的話,在以後的日子,我也少到米粉廠那邊玩了。父親製作的米粉又勻又細,質量上乘,深受顧客的喜愛。過年了,家家戶戶可分到幾斤優質的干米粉,村人樂陶陶地過上好年,都夸父親好手藝,為村里送來佳肴美味。

父親愛聽廣播,特別是海南謝東講的故事欄目。每天中午12點整,父親總是早早吃好午餐,而後津津有味地聽謝東講的故事。這是他最美的享受。平時,他酷愛看書,所看的書大多是歷史故事,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他與村人聊天時,愛把此名著的人物典故,如數家珍地講給大家聽。「牛魔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活靈活現的講述,老人小孩聽得津津有味。

歲月流失,父親年事漸長,體質不如從前,但他還日夜勞作,養育着他的兒女們。他帶領全家去小山坳勞作幾天,終於建起一個小型養牧場。那裡開挖了一個水壩,可養魚蟹。有一年,弟弟考上師範學校,自費學習,畢業後有分配工作。學費昂貴,家中囊中羞澀,捉襟見肘,父親四處舉債,亦不足數,最後含着眼淚把一頭大耕牛賣掉,以資弟弟入學。可幸的是,弟弟學習畢業後,待業幾年,最後終於上崗工作,父親那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逢人便樂吟吟的。這是他的驕傲。

父親待人熱情,仗義直言,尊老愛幼,同情弱小。村裡有一家寡婦弱女,弱智少聰,常受村里無賴的欺凌,父親挺身而出,保護了她們母女。那可憐的寡母,常常給我家送來一些泥鰍和螃蟹,或瓜果青菜,以表謝意。父親樂於助人,磊落大氣,深得鄉親們的愛戴。

父親去世的兩天後,中午時分,遠近的親戚友人,一群群,一隊隊,紛紛前來,參加葬禮。有的擔米挑肉,有的拿來錢物,以助主家。一人有難大家幫,這是淳樸美好的鄉村習俗,而今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是令人感動的。

下午四時左右,出殯了。一條幾百人的隊伍,由村民和親戚友人組成,有大人小孩,老弱婦女。他們跟着靈柩,抹着眼淚,有的放聲大哭,徐徐前行……父親若在天有靈,應感到莫大的欣慰。能有這麼多的人送葬,應是他一生最大的驕傲!

安息吧,父親! [1]

作者簡介

胡天曙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海南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