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親的竹笛(龔保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親的竹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父親的竹笛》中國當代作家龔保彥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的竹笛

父親有一支竹笛,長長的,栗紅色,因年深月久,笛面被磨得油光發亮。它是父親一生最心愛的物件。

聽村里人講,父親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音樂,一聽見別人吹拉彈唱的,就高興得不得了。為了像別人一樣奏出美妙動聽的樂曲,他在十歲那年,自己砍下一根竹子製作了一支一尺來長的竹笛。他放牛的時候吹,砍柴的時候吹,割草的時吹,甚至茶餘飯後、睡覺之前也吹……終於能熟練吹出各種鄉土氣息很濃的樂曲。父親因此成了村里和附近四里八鄉有名的笛手。

村里不管誰家有個什麼喜慶的事,主人家都把父親叫去,讓他給大夥吹上幾曲,以增添喜慶氣氛。父親雖然小小年紀,但毫不忸怩和客氣。他站在大庭廣眾之中,落落大方、認認真真、十分投入地吹奏。那時而歡快如雨、時而輕柔似風,時而明麗如春陽、時而迅疾似流水的曲調,低徊在空中,繚繞在房前屋後,迴蕩在人們耳際,給人們帶來歡樂、帶來喜氣。人們非常喜歡父親的笛聲。

父親剛滿十八歲那年,命運似乎對他格外垂青。縣劇團要招他進劇團當笛子獨奏演員。面對這突然而來的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好事,父親自然高興得不得了,好多日子喜上眉梢,面含微笑。可一想到自己走後寂寂寞寞獨守空房、終日勞苦的父母,他就心軟了,很快打消進城當演員的念頭,繼續留在村里,日日除了從早到晚幫助父母田間地頭手腳不停地幹活,工余飯後就吹那支心愛的笛子。那悠揚的笛聲,不僅給寂寞的農家小院帶來了生機,也帶走了父母一身的疲勞。一家人生活得很快樂幸福。

有一年冬天,同村一家人一個年僅八歲的孩子突然得了重病,成天躺在床上,雙眼緊閉,茶飯不思,粒米不進,可急壞了孩子的父母。村里人都催促孩子父母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去看醫生。可這對父母手上沒一分錢,父親和同村人紛紛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等這對父母把孩子送到醫院一檢查,醫生說孩子病得不輕得住院。住院要交很大一筆錢。父親和鄉親們捐助的那點錢根本不夠。孩子的父母愁眉苦臉地回到村子裡,東挪西借後還差幾百元。父親知道後,心急火燎,很想幫他們,但自己手上也沒錢。一急之下,他就安慰孩子的父母別着急,等自己上一趟街回來就把錢給他們湊齊。於是第二天天不亮,父親就早早起床,拿支竹笛,踩着地上銅錢厚的白霜,冒着刀片似的寒風,獨自一人來到縣城最繁華的地方賣藝。他那優美的笛聲吸引了很多人,人們紛紛慷慨解囊。天黑時候,他終於用自己笛聲換回了那幾百塊錢。一回到村里,他顧不上自己因站了整整一天而累得筋疲力盡的身體,就把那幾百元錢跑步送到孩子父母手裡。孩子父母感動得淚水淋淋……

我那年考上大學離開村子時,父親已成了一個華發染霜的六十多歲的老人。那個黃葉飄落、草木漸枯的早晨,他把我送到村子外面一段陡峭彎曲的山路上時,面對前面茫茫蒼蒼的大山和坎坎坷坷的山路,什麼話也沒說,只是用那支竹笛為我吹奏了一曲激揚慷慨,雄壯有力的曲子。

我知道,此時此刻,父親要對我說的話全都包含在這首曲子裡了。他是在提醒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挫折,都要像這首曲子一樣,樂觀向上,堅強不屈。

三年前,父親不幸病故了。他走時,沒有留下其他任何一樣東西,只留下這支陪伴了他一生,曾給了他無數歡樂,也給了許許多多人歡樂的竹笛。每當我看見它,似乎就像看見勤勞善良的父親。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