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親的檔案(李天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親的檔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父親的檔案》中國當代作家李天永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的檔案

家裡有兩樣物件保藏至今,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分到的勝利果實。舊式手提皮箱,灰黑色,鑲銅扣子,方便上鎖,跟隨父親。青銅底座繪花鳥的白瓷瓶,可以插花,留在老宅。

父親的檔案,寫新中國成立前家人是蟠龍寺和尚的佃農,盤和尚田,受地主剝削,每年收入收去一半,僅維持三分之二的年成。三間瓦房和三條水牛土改後保留,靠分的田地維生,合作化、公社化入了社,生活逐年改變。

出生地叫代家村,雲南滇中邊地小縣城。父親的父親擔任過四個月保長,這是新中國成立前的事。更遠的只能在墓碑上找到。

祖父置一副木製對聯於正堂,上書「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父親童年,與同齡人相較,是幸運兒。除了放牛,便讀私塾。稍長一歲,便到大智閣、雙河完小念高小。16歲那年,走進楚雄中學短師訓練班,畢業後由政府分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17歲那年,時值秋天,父親像往常,從執教的鋪沖小學擔柴回代家村。翻山過箐,因森林茂密不敢停留。在山腰與一隻花豹相遇,雙方誰也不敢動,對視幾秒鐘,花豹竄入樹林中,這是一次危險的奇遇。

父親讀鎮南師範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由楊中正、楊嘉林兩位同志作為介紹人,父親在學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鎮南師範從南華遷至楚雄更名楚雄師範學校。

校園生活,心豐而又真摯。在瓦黑井完小教學中,我的父親認識後來成為妻子的羅秀芬,學生變成妻子,一同執教,成為一段佳話。

收音機在六十年代是時尚品,父親幾年攢下170元購得上海出品、紅旗牌半導體收音機一台,既拓寬個人視野,又豐富校園文化。

瓦黑井背靠龍箐梁子,站在這座古人稱雄嶺的山巔,群山綿延起伏,總讓人心曠神怡。父親在七十年代中期加入中國共產黨,瓦黑井大隊黨支部書記羅有富和瓦黑井小隊隊長魯國珍是他的介紹人,宣誓選在天申堂學區。

有些榮譽,值得銘記。1981年元宵節剛過,作為教育戰線基層一名黨員代表,父親參加中國共產黨南華縣第四次代表大會。

教書育人與山鄉結緣,和一長串地名相連。平橋、田心、雲台山、鋪沖、石橋河、瓦黑井、阿咪期苴、古路苴、岔河、大谷堆、碾子房、蟠龍,這十三所小學都留下父親的足印。還有一事,記上一筆,父親擔任過文筆學區岔河完小校長。

時常回父親退休後的老家,與老人促膝敘談。經年的過往,平素已經淡忘的記憶又一幅幅浮現。我年幼時體弱,時常讓父親或背或騎在肩膀之上,學區開會、夜晚看露天電影都這樣。

寫下父親如蘭這首詩時,父親剛走不久。時有夏日的涼雨不期而至。

曾帶父親回學校看看,父親流露少有的笑容。此時的他,靠拐杖挪動細碎的腳步。

山還是那座山,梁還是那道梁。

只是眼前不再是舊時的模樣。山綠、水清,群起的新式民居,煥然一新的校園,蜿蜒無盡頭的水泥路。

腦海里的記憶漸行漸遠,被全新的風景替換。 [1]

作者簡介

李天永,彝族,雲南南華人。魯迅文學院民族班學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楚雄州作家協會副主席,南華縣作協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