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愛,就是永遠也用不着說對不起(周衍輝)

愛,就是永遠也用不着說對不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愛,就是永遠也用不着說對不起》中國當代作家周衍輝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愛,就是永遠也用不着說對不起

那年,因為參加函授學習,重回師範校園。我,還有阿世,漫步在一條僻靜的小路上,幾年不見,竟有了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五月了,正是綠色肆意潑灑的季節,間或還有幾株叫不上名字的樹,綴滿了嬌黃的或者粉紅的小花,空氣中有一股清新的植物氣息。應該說,這是個叫人浮想聯翩的季節。

曾經是這座校園裡的一個匆匆過客,如今,我們已疏遠了它,或者說,是它拒絕了我們,一股淡淡的惆悵意緒縈繞在心頭。有時候,我覺得這是自己無法擺脫的宿命。這個時候,我抬頭看了看阿世,我們已有很長時間沒有說話了。

我們曾經在這裡共同生活過三年,也曾經像現在這樣一次次在這條小路上無言地徘徊。在教學樓二樓北面靠近樓梯口的那個小房間,曾是團委辦公室,有很多個晚上,我倆在裡面,聽錄音機播放一些經典老歌,《昨夜星辰》《走過咖啡屋》《愛你在心頭口難開》《花祭》《大約在冬季》……那些淒婉、纏綿的旋律,直讓年輕而騷動的心,一次次地沉淪其中。而樓前的那棵白玉蘭,幾年不見,似乎粗壯了一些,花也以先繁密了,晶瑩如玉,潔白無瑕,有種遺世獨立的清高。西南角是琴室,我們畢業那年才建成,因為選修了美術,我一次也未光顧過,但晚自習後,卻經常躲在樓梯口下的台階上,與一二好友,一瓶啤酒,一包花生米,默默地喝着,心中充溢着前途未卜的迷茫……可以說,這裡埋藏着我們青春歲月里的所有秘密,只可惜它們沒有隨着我們一起長大。

周圍亦有三三兩兩的學弟、學妹們,漫步在這小園香徑上,說說笑笑,意氣風發,青春逼人,讓人不由得想起我們的當年。青春年少時,哪怕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也是好的啊……可是,我們還能再回到從前嗎?

想到這,我突然地就想說點什麼了,這念頭居然有一點惡作劇的成分,我笑着,看着阿世說:「阿世,你還在想紅嗎?」

「紅,紅是誰?我不認識!」他答的極乾脆,臉上居然一點表情也沒有。

我有些發呆,他卻接着反問我:「那麼,你在想阿萍嗎?」

「阿萍又是誰?我怎能知道?……」

於是,我們相視詭秘一笑,繼續走我們無言的路。心有靈犀時,一切語言都顯的多餘。

但實際上,我的心裡確實想起了那個叫阿萍的女孩兒,當然,僅僅是想起,做為故事中的一個人物。我也堅信,阿世肯定在想紅,但或許他是真的不願提起——為了愛,他曾一度傷透了心。

我想起了一個愛情故事,很想說給他聽。

那是一部叫《愛情故事》的美國影片。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許多年過去了,在我的心頭卻鮮活如初:深深相愛的男女主人公,有一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男主粗暴的言行深深刺傷了女主的心,使得她憤然離家。冷靜下來的男主後悔萬分,急忙出去尋找,但找了大半夜一無所獲。正當他沮喪地回到家門口時,卻見穿着單薄的女主正站在門口瑟瑟發抖。見他回來,只哽咽着說了一句:「我忘了帶鑰匙了。」一句話竟使男主不知該說什麼好了,最後只是滿懷歉意吐出了三個字:「對不起。」這個時候,女主抬起頭來,以一種異常平靜的語調,說:「不,愛就是永遠也用不着說對不起……」

好一句「愛,就是永遠也用不着說對不起」,我一直認為,它應該涵蓋了愛情的全部。此時此刻,你最好什麼也不要說,任何冠冕堂皇的表白都顯得蒼白無力了。也因此,我覺得,這個故事其實是無需對阿世說的,無論他懂還是不懂。

做為一名七零後,在小城裡讀書時,正趕上了瓊瑤小說熱。有一段時期,我亦曾一度沉浸在瓊瑤描述的情感世界裡不能自拔。或許,少男少女的心中都會帶有一點點唯美主義傾向的淡淡憂傷吧。我記得這樣一個情節曾讓自己唏噓不已:女主人公躺在醫院裡已經幾天滴米未進了。這時,懊悔萬分的男主急急趕來了,得知情況後,悲傷之餘,他突然想起了什麼,飛身下樓,不一會兒捧着一杯橙汁,送到了女主的面前,說:「當年兩元一杯的橙汁,現在要四元錢了,而我的兜里只有兩元了,我就對那老人說,就給我買半杯吧,誰知,他一句話也沒說,就給我裝滿了杯子。你看,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啊……」故事的結局當然是女主人公喝下了橙汁,奇蹟般康復了。一杯廉價的橙汁是他們愛情初始的見證,因而也就具有非凡的力量。

也許,正是這種虛幻的愛情故事,一步步將自己引入了一場美麗的錯誤中。聊以自慰的是,自始至終我是懂得那句「愛,就是永遠也用不着說對不起」的意蘊的,這也是後來聽到這句台詞而感動不已的真正原因。

如今,擁有了一份樸素而真實的婚姻生活,回首過去,以一種更理性的目光審視愛情,心中自是感慨萬千。無可否認,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裡,純粹意義上的經典愛情故事已是鳳毛麟角。但做為人類社會一種最美好的情感,愛是個永恆的主題。同時,它又很脆弱,當受到傷害時,真的需要我們心平氣和地說一聲:「愛,就是永遠也用不着說對不起。」

我想,如此的話,世界肯定會更添一份美麗,一股溫情的。

[1]

作者簡介

周衍輝,山東省即墨市人,教育工作者,喜讀書,業餘作文,作品散見於國內各級報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