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的代價 (李宗盛創作、張艾嘉原唱的歌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的代價》是由李宗盛作詞、作曲,收錄於李宗盛2004年8月24日發行的專輯《愛情論》中。歌曲原唱是張艾嘉,該曲是1993年電影《哥哥的情人》的主題曲。 2009年,李宗盛憑藉該曲獲得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頒獎典禮全國音樂成就大獎

歌曲歌詞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

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

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

看世事無常

看滄桑變化

那些為愛所付出的代價

是永遠都難忘的啊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

永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他

走吧 走吧 人總要學着自己長大

走吧 走吧 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走吧 走吧 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也曾傷心流淚

也曾黯然心碎

這是愛的代價

也許我偶爾還是會想他

偶爾難免會惦記着他

就當他是個老朋友啊

也讓我心疼也讓我牽掛

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

讓往事都隨風去吧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

仍在我心中

雖然已沒有他

走吧 走吧 人總要學着自己長大

走吧 走吧 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走吧 走吧 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也曾傷心流淚

也曾黯然心碎

這是愛的代價

歌曲鑑賞

《愛的代價》讓所有聽過它的人都難以忘懷。旋律優美,帶着淡淡的感傷和對過去的愛的懷念,帶着對現實的正視,也帶着對尋求未來的愛的希冀。歌曲旋律的抒情性很強,對感情的表達方式是溫柔的、諉諉述說的方式。 《愛的代價》原唱是張艾嘉,梁詠琪和陳淑樺也演唱過。在演唱風格上,她們的表現方式有共同之處,就是以一種輕鬆的、溫和的、抒情的而又帶着一絲淡淡的傷感演唱,而非悲傷的、哭泣的、痛苦的或者火辣辣的方式演唱。前者就象心靈雞湯給人的心靈以慰藉,給人的心靈以營養,給人的心靈以寬釋,給人的心靈以展望。 構其實很簡單,歌詞也通俗易懂,演唱者張艾嘉雖然曾擁有過若干張進入「台灣地區百佳專輯」的唱片,但是在歌唱實力方面仍不能被稱作是一個專業的歌手。但也許正因為如此,她的歌曲往往演唱起來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難度,因此也就更加容易具備被傳唱的條件。這首歌在優美的旋律中帶着一種淡淡的感傷,而且表達方式非常特別,在這首歌曲出現之前,你很少會聽到一首歌不停地重複演唱「走吧,走吧……」這樣簡單卻又很直白的詞句,帶着一種無奈和眷戀,帶着對逝去愛情的懷念,同時,也帶着對未來愛情的一種期盼。整首歌仿佛是段訴說,這也是非常「李宗盛式」的創作手法,字字句句就這樣邊唱邊說的,走到你的心裡去。 歌詞的第一句就是「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一下子就讓記憶回到過去,回到年少時候對未來的憧憬之中,其實這是和當時的那部電影有關聯的――因為電影就是描寫了一群少男少女有趣而快樂的青春和生活,也包括他們各自來了又走的初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張艾嘉

外文名 Sylvia Chang

別 名 張愛嘉(曾用名)

國 籍中國

出生地 中國台灣嘉義縣

出生日期 1953年7月21日

星 座 巨蟹座

血 型 O型

畢業院校 台北美國學校

職 業 演員、歌手、導演、編劇、製片

代表作品 我的爺爺、最佳拍檔、地久天長、海南雞飯、相愛相親、最愛、念念、愛的代價、因為寂寞、忙與盲

主要成就

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兩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1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第7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獎

演藝經歷

1976年,張艾嘉與林鳳嬌、秦漢等人主演了李行執導的電影《碧雲天》,該片獲得第1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秀劇情片獎,張艾嘉本人也獲得最佳女配角獎,並於第22屆亞太影展上獲得金皇冠盾牌獎 1977年,她和林青霞搭檔,主演古裝黃梅戲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飾演林黛玉一角 。 1979年,張艾嘉與梁淑怡等合組比高電影公司,製作並出演許鞍華導演的處女作《瘋劫》,獲得「1979年十大華語片」評選第一位 。 1981年,主演電影《我的爺爺》,憑藉徐怡貞一角獲得第1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同年推出唱片《童年》,排在「台灣百大唱片」第20位。 1983年,張艾嘉出任香港新藝城電影台灣分公司的總監。在她的籌劃之下,「新藝城」推出悲劇片《搭錯車》 1984年,因張艾嘉力挺台灣文藝片的方針被冷遇,她在失意之下辭去總監一職 。 1985年7月,張艾嘉發行專輯《忙與盲》,名列「百大唱片」第19名。 1986年,張艾嘉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最愛》獲得台灣金馬獎九項提名,張艾嘉本人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編劇和最佳插曲《最愛》四項提名,憑藉主演該片獲得了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7年,英國國家電影院舉辦「向張艾嘉致敬」焦點專題。同年,與金國釗、王小棣聯合執導三段式電影《黃色故事》。 1989年,與周潤發主演杜琪峯執導的電影《阿郎的故事》,飾演「波波」提名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該片以3000萬票房刷新了1989年港產文藝片的賣座紀錄。 1990年,張艾嘉與周潤發再次主演杜琪峯執導的電影《吉星拱照》,成為1990年香港的十大賣座電影之一 。 1992年1月,加拿大多倫多影展以「影展聚光焦點」活動,舉辦張艾嘉專題作品展 ;同年,推出專輯《愛的代價》,並由李宗盛為其創作同名單曲《愛的代價》。 1994年,張艾嘉將事業移回台灣,參演李安執導的電影《飲食男女》 。 1995年,擔任編劇及導演的電影《少女小漁》獲得第40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編劇獎 。 1996年,擔任有線電視「Go Go TV」總監。 1999年,張艾嘉擔任編劇並執導的帶有自傳性色彩的電影《心動》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這是她第一個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 2002年,主演《地久天長》,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7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和香港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 2004年12月,自編自導自演體現現代都市女性內心世界的電影《20 30 40》上映,該片提名第5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張艾嘉憑藉該片奪得第7屆亞洲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獎。 2011年,與范冰冰主演李玉導演的電影《觀音山》,獲得第20屆亞洲電影傳媒獎最佳女主角獎 。 2013年11月,中國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在第50屆金馬獎惜別酒會上,宣布張艾嘉接任下屆主席 。 2015年4月30日,執導的電影《念念》上映 。同年10月10日,參加第2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閉幕式。 2016年9月執導並主演的影片《相愛相親》 2017年10月,張艾嘉憑藉自編自導自演的親情電影《相愛相親》在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4項提名 。 2018年4月,憑藉《相愛相親》獲得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12月31日,其主演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 。 [1] 2021年6月18日,主演的電影《熱帶往事》上映 ;7月28日,主持綜藝節目《念念青春》;9月19日,主演的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在北京進行了亞洲首映。

個人生活

張艾嘉的父親張文莊為中國台灣地區空軍軍官,1954年駕機撞山遇難。母親魏淑娟。外祖父魏景蒙曾任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中國台灣地區第六任"新聞局長"、"中央通訊社社長"等職,離職後獲前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聘為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國策顧問」。 1979年,25歲的張艾嘉不顧家人反對,嫁給大她16歲的劉幼林,這段婚姻維繫6年。1990年張艾嘉未婚產下兒子王令塵(Oscar ),1991年奉子結婚,夫婿是香港商人王靖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