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新覺羅·胤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3c6d55fbb2fb4316a6ef275224a4462309f7d322.jpg

愛新覺羅·胤禔,1672年-1735年,康熙帝長子,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曾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史說其長相極為俊美。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其初在康熙帝諸子中排行第五,因為前面四個皇子均早殤,按封建禮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齡最大,所以被列為皇長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遠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貴,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為皇太子。胤禔表面上遵從父命,內心裡對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覬覦。

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允禔(1672年3月12日-1735年1月7日),貝子品級,原名愛新覺羅保清,康熙帝子,母為惠妃那拉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帝前四子皆夭殤,依規定不序齒,故允禔為皇長子。曾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圍時太子允礽被廢,允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允禔,讓他負責監視允礽,從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允禔認為時機已到,便向其父皇進言,要求殺死允礽。此舉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後來皇三子允祉告發允禔用魘術廢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允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直斥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允禔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其初在康熙帝諸子中排行第五,因為前面四個皇子均早殤,按封建禮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齡最大,所以被列為皇長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遠不及皇次子允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貴,允礽因是嫡出而被立為皇太子。允禔表面上遵從父命,內心裡對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覬覦。

人物評價

胤禔(Zhī)在諸皇子中是比較聰明能幹的,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三次隨康熙帝出征、巡視,都有所作為。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年僅十八歲的胤禔奉命隨伯父撫遠大將軍福全出征,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他與內大臣索額圖領御營前鋒營,參贊軍機,這年三月,26歲,被封為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隨同父皇巡視永定河河堤,任總管,還銜命祭華山。三次都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人物年表

月份為農曆,人物年齡為虛齡。此表為不完全統計。 1683年,12歲 六月,避暑。同行者:孝莊文皇后、皇太子允礽、皇三子允祉 1685年,14歲,巡幸塞外。同行者:太子 1686年,15歲,巡幸塞外。同行者:允礽、允祉、胤禛 1687年,16歲 八月,巡幸塞外。同行者:允礽、允祉、胤禛、胤祺、允祐、允禩 1692年,21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禛 十月,謁陵。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 1693年,22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祐、胤禩 八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祐、胤禩 1701年,30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禛、胤祥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祥、胤禎、胤禑、胤祿 1702年,31歲 六月,避暑塞外。同行者:太后、胤礽、胤禛、胤祥、胤禛、胤祿 1703年,32歲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禛、胤禑、胤祿 1704年,33歲 六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禩、胤祥、胤禛、胤禑、胤祿 1705年,34歲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禑、胤祿、胤禮 1706年,35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禛、胤禟、胤祥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禑、胤祿 謁陵。同行者:胤礽、胤祥 1707年,36歲 正月,南巡。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禑、胤祿 六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禑、胤祿、胤禮、胤祄 1708年,37歲 二月,巡幸畿甸。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禑、胤祿、胤祄 五月,巡幸塞外、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禛、胤禑、胤祿、胤禮、胤祄 七月,行圍。同行者:胤礽、胤祥、胤禎、胤禑、胤祿、胤禮、胤祄

謀取皇儲

胤禔一心想奪嫡繼大統,他密切注視着康熙帝對皇太子胤礽的態度。從康熙二十九年開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九月,這近二十年來皇帝和太子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隨之引起的關係變化,胤禔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認為對他謀取皇儲之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與時機。 其有利條件是:一則居長,二則原大學士明珠是其叔祖,三則得到皇父的寵愛。為了爭奪儲位,他可謂煞費苦心.

  • 1)爭取立長:他錯誤地估計形勢,認為康熙帝立嫡不成,勢必立長。但康熙帝對他的野心已有所察覺。康煕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宣布拘執胤礽同時,即明確宣諭:「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 2)請殺胤礽:胤禔利令智昏,竟奏請殺掉胤礽,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帝聽了,非常驚異,意識到胤禔與胤禩結黨謀儲位,竟欲殺害胤礽,若是得逞,後果嚴重。康熙帝一再批評胤禔,指出其殺弟之念: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 3)推薦胤禩:胤禔見自己奪儲無望,便想推薦與己關係密切的八弟胤禩(胤禩少時為長兄胤禔生母惠妃所撫養)。認為一旦保對人選,自己便會飛黃騰達。
  • 4)製造輿論:胤禔利用張明德相面事,為胤禩製造輿論,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康熙帝派人追查張明德相面之事,查出不僅有相面之事,而且大阿哥有謀殺皇太子的企圖。

資料原文載:張明德一案審結,胤禟、胤禎供:「八阿哥曾語我等:『有看相人張姓者雲,皇太子行事兇惡已極,彼有好漢,可謀行刺。我(指八阿哥本人)謂之曰,此事甚大,爾何等人,乃輒敢出口,爾有狂疾耶?爾設此心,斷乎不可,因逐之(張明德)去。」胤禩供:「曾以此語告諸阿哥是實。」問張明德口供亦無異。

  • 5)鎮魘胤礽: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發:皇長子與一個會巫術的人(蒙古-巴漢格隆)有來往。經查,發現胤禔用巫術鎮魘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並有物證。其母惠妃絕望,向康熙帝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殺親生兒子,令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後來皇三子胤祉告發胤禔用魘術魔廢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在巡視塞外臨行時又下了一道渝旨:"胤禔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萬一禍發,朕在塞外,三日後始聞,何由制止?"王大臣急忙商議,最後決定派遣八旗護軍參領八人、護軍校八人、護軍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監守。康熙帝還不放心,又加派了貝勒延壽、貝子蘇努、公鄂飛、都統辛泰、護軍統領圖爾海、陳泰,並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監視,還對這些官員下了一道嚴諭:"如果誰玩忽職守,將遭到滅九族之災。"

奪嫡

胤禔一心想奪嫡繼大統,他密切注視着康熙帝對皇太子胤礽的態度。從康熙二十九年開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九月,這近二十年來皇帝和太子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隨之引起的關係變化,胤禔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認為對他謀取皇儲之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與時機。 其有利條件是:一則居長,二則原大學士明珠是其叔祖,三則得到皇父的寵愛。為了爭奪儲位,他可謂煞費苦心—— 1)爭取立長:他錯誤地估計形勢,認為康熙帝立嫡不成,勢必立長。但康熙帝對他的野心已有所察覺。康煕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宣布拘執胤礽同時,即明確宣諭:「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2)請殺胤礽:胤禔利令智昏,竟奏請殺掉胤礽,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帝聽了,非常驚異,意識到胤禔與胤禩結黨謀儲位,竟欲殺害胤礽,若是得逞,後果嚴重。康熙帝一再批評胤禔,指出其殺弟之念: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3)推薦胤禩:胤禔見自己奪儲無望,便想推薦與己關係密切的八弟胤禩(胤禩少時為長兄胤禔生母惠妃所撫養)。認為一旦保對人選,自己便會飛黃騰達。 4)製造輿論:胤禔利用張明德相面事,為胤禩製造輿論,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康熙帝派人追查張明德相面之事,查出不僅有相面之事,而且大阿哥有謀殺皇太子的企圖。 資料原文載:張明德一案審結,胤禟、胤禎供:「八阿哥曾語我等:『有看相人張姓者雲,皇太子行事兇惡已極,彼有好漢,可謀行刺。我(指八阿哥本人)謂之曰,此事甚大,爾何等人,乃輒敢出口,爾有狂疾耶?爾設此心,斷乎不可,因逐之(張明德)去。」胤禩供:「曾以此語告諸阿哥是實。」問張明德口供亦無異。 5)鎮魘胤礽: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發:皇長子與一個會巫術的人(蒙古喇嘛巴漢格隆)有來往。經查,發現胤禔用巫術鎮魘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並有物證。其母惠妃絕望,向康熙帝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殺親生兒子,令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後來皇三子胤祉告發胤禔用魘術魔廢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在巡視塞外臨行時又下了一道渝旨:"胤禔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萬一禍發,朕在塞外,三日後始聞,何由制止?"王大臣急忙商議,最後決定派遣八旗護軍參領八人、護軍校八人、護軍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監守。康熙帝還不放心,又加派了貝勒延壽、貝子蘇努、公鄂飛、都統辛泰、護軍統領圖爾海、陳泰,並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監視,還對這些官員下了一道嚴諭:"如果誰玩忽職守,將遭到滅九族之災。"

家室

夫人 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 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 妾吳雅氏,郎中巴奇納/務達哈之女 妾關氏,麻色之女; 妾錢氏; 妾阮氏,雅圖之女; 妾郭氏,郭永吉之女; 妾晉氏,達色之女; 妾范氏,二格之女; 妾王氏,王忠之女; 妾高氏,高登科之女; 妾李氏,李浩山之女; 妾晁氏; 女十四人 第一女,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十月初六日申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四十五年三月嫁科爾沁台吉多爾濟色稜;康熙五十年辛卯六月卒,年二十四歲。 第二女,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七月初二日寅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四十六年九月嫁李氏李淑鰲。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卒,年二十八歲。 第三女縣君, 康熙三十年辛未三月十一日丑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五十三年三月,嫁喀凱氏喇布坦;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卒,年三十三歲。 第四女縣君,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七月二十一日未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嫁一等男又一雲騎尉佐領孫承恩;康熙五十年辛卯二月卒,年二十歲。 第五女縣君,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月二十八日卯時生,母為妾吳雅氏,郎中巴奇納/務達哈之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嫁科爾沁台吉塞楞納穆扎爾;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四月初四日巳時卒,年六十六歲。 第六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初九日卯時生,母為妾李氏,李浩山之女;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六月卒,年五歲。 第七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二十六日酉時生,母為妾晁氏;雍正十二年甲寅九月,嫁敖漢博爾濟吉特氏台吉拉錫;女乾隆元年丙辰十一月卒,年二十七歲。 第八女縣君,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時生,母為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雍正十一年癸丑十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羅卜藏敦多卜;縣君乾隆五十三年甲午九月十三日丑時卒,年六十七歲。 第九女縣君,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四月十九日亥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吉爾第;縣君乾隆十五年庚午十一月初八日辰時卒,年三十六歲。 第十女縣君,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七月初八日卯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與第九女同母;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嫁敖漢博爾濟吉特氏汪扎爾;縣君乾隆二十年乙亥九月十一日巳時卒,年四十歲。 第十一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七月初七日巳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與第十女同母;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三月卒,年二歲。 第十二女,雍正元年癸卯四月初七日丑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與第十一女同母;雍正二年甲辰十二月十二日申時卒,年二歲。 第十三女郡主,雍正二年甲辰六月十八日丑時生,母為妾晉氏,達色之女;乾隆二年丁巳六月撫育宮中,選婿科爾沁珠郎漢濟拉馬氏僧滾扎青,未婚;婿於乾隆五年庚申五月卒,郡主守節,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七月十五日亥時卒,年七十歲。 第十四女縣君,雍正三年乙巳八月十六日寅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與第十二女同母;乾隆十一年丙寅正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吉喇里達;縣君乾隆十六年辛未十月二十日丑時卒,年二十七歲。 第一子弘昱,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九月三十日丑時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康熙五十七年戊戌正月十三日未時卒,年二十三歲。嫡妻赫舍里氏,尚書赫呢之女。無嗣 第二子奉恩鎮國公弘方,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八月十二日申時生,母為妾王氏,王忠之女;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十二月五日卯時卒,年六十九。嫡妻輝和氏,副都統伯濟之女;側室孫氏,監生孫國弼之女;妾伊爾根覺羅氏,三等侍衛八十三之女;妾孫氏,孫正之女;妾江氏,江瑞之女;另室所居妾杜氏,四品典衛杜世甘之女;妾侯氏,侯什備之女;妾孫氏,孫昭之女;另室所居妾江氏,江祜之女;妾孫氏,孫國英之女。九子:長子四等侍衛永公次子二等侍衛永凡三子永存,四子永托,子永干六子永步七子永玖八子永介九子輔國公永揚。 第三子弘韋,康熙四十四年乙酉七月初七日寅時生,母為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三月十九日亥時卒,年六歲。 第四子弘曜,康熙四十六年丁亥正月初二日寅時生,母為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四月初十日丑時卒,年四歲。 第五子未有名,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九月初二日子時生,母為妾關氏,麻色之女;康熙五十年辛卯正月十七日亥時卒,年三歲。 第六子二等侍衛弘晗,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一月初十日戌時生,母為妾錢氏。乾隆十九年甲戌十二月初九日巳時卒,年四十六歲。嫡妻喀爾羅特氏,員外郎達克屯之女。二子長子永瓊,次子(承繼子)主事永琴。 第七子三等侍衛弘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二月十二日酉時生,母為妾阮氏,雅圖之女。乾隆七年壬戌六月二十七日卯時卒,年三十四歲。嫡妻甘佳氏,按察例甘國桂之女;妾江氏,江九兒之女;妾周氏,周承恩之女。七子:長子四等侍衛永倉,次子永文,三子永璀,四子永師,五子未有名,六子永留,七子永玳。 第八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十四日未時生,母為繼福晉張佳氏,總兵官張浩尚之女;康熙五十年辛卯六月初八日戌時卒,年二歲。 第九子未有名,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九月十九日亥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二月初十日巳時卒,年六歲。 第十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二月十九日丑時生,母為妾吳雅氏,郎中巴奇納/務達哈之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五月十一日未時卒,年五歲。 第十一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十九日寅時生,母為妾晉氏,達色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三月十一日巳時卒,年四歲。 第十二子奉恩將軍弘晌,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二月十九日亥時生,母為妾高氏,高登科之女;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三月十五日子時卒,年六十四歲。嫡妻寧古塔氏,按察使多綸之女;妾崔氏,崔巴格之女;妾崔氏,德貴之女;妾賈黑子之女;妾良氏,良廣泰之女。七子:長子奉恩將軍永多,次子主事永琴,三子永蓀,四子永門,五子護軍參領永岳,六子永標,七子宗學副管永潯。 第十三子三等侍衛弘同,雍正元年癸卯五月二十八日辰時生,母為妾郭氏,郭永吉之女;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四月二十七日丑時卒,年三十八歲。嫡妻赫舍里氏,副都統、御使布備慎之女;妾李氏,李萬保之女;妾陳氏,陳文璧之女;妾王氏,王武之女。四子:長子永曠,次子永周,三子永華,四子永論。 第十四子弘明,雍正十年壬子三月十一日戌時生,母為妾晉氏,達色之女;嘉慶十一年丙寅十月十六日未時卒,年七十五歲。嫡妻瓜爾佳氏,參領色楞泰之女;妾聶氏,聶七十之女。一子:第一子永超。 第十五子弘屯,雍正十年壬子十月初一日戌時生,母為妾范氏,二格之女;嘉慶十年乙丑六月初十日申時卒,年七十四歲。嫡妻棟鄂氏,筆貼式伯祿之女;妾徐氏,徐國秀之女;妾馬氏,馬忠之女;妾單氏,單坤之女。六子:長子永名,次子永納,三子永祜,四子永然,五子永謙,六子永清。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君臨天下》黃允材飾大阿哥 《康熙王朝》中的大阿哥 《康熙王朝》中的大阿哥(13張) 1999年電視劇《雍正王朝》張彥春飾大阿哥 2001年電視劇《康熙王朝》高田昊飾大阿哥 2003年電視劇《皇太子秘史》陳之輝飾大阿哥 2011年電視劇《步步驚心》楊曉波飾大阿哥 2012年電視劇《深宮諜影》吳雨楓飾大阿哥 2018年網絡劇《花落宮廷錯流年》邢城飾大阿哥 勇哥讀史 給你好看的歷史 他為當上皇太子建議殺掉兄弟 康熙皇帝罵:亂臣賊子 胤褆不死心,他利令智昏之下,竟然奏請殺掉胤礽:「如誅允礽,不必出皇父手。」康熙皇帝看了,十分生氣,下詔斥責允禔凶頑愚昧,並告誡諸皇子不要縱容屬下惹是生非。 2019-05-16129 老黃說史 期刊主編,文史作家 他被康熙圈禁26年,雖然失去自由,卻娶了16個老婆,生29個孩子 他被康熙圈禁26年,雖然失去自由,卻娶了16個老婆,生29個孩子。奪嫡不成37歲遭圈禁,娶了16個老婆,生29個孩子,63歲而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是清朝實際工作時間最長的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康熙帝在位期間,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 2019-03-2951 文史磚家 歷史學人,新媒體作家 康熙帝最荒唐的兒子,陷害兄弟被囚禁26年,因閒得慌生了20個孩子 被圈禁之前,胤禔已生有4子5女,但自從被圈禁後,他便化身為「生育狂人」,在近30年的時間裡,接連又生下11個兒子、9個女兒,可惜大多早夭,沒活多久便死去。雍正十二年(1734年),胤禔在麻木絕望中薨逝,終年63歲。 2018-10-0926 歷史百家爭鳴 歷史從未如此豐富多彩 清朝這個皇子爭奪皇位失敗失去自由,卻收穫了29個兒女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是我們常用的兩個成語,來勸說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這兩個成語不能說是褒義,只能說是中性,或許失去的東西是你最珍貴的,而得到的並不是你想要的,否則也就不用別人來勸說了。尤其是爭儲這件事情上,只有成為太子順利登基為皇帝才算是爭儲的勝利,其... 「九子奪嫡」之康熙帝九子 ▪ 愛新覺羅·胤禔 ( 皇長子 「大千歲黨」之首) ▪ 愛新覺羅·胤礽 ( 皇太子 「太子黨」之首) ▪ 愛新覺羅·胤祉 ( 皇三子 「三爺」) ▪ 愛新覺羅·胤禩 ( 皇八子 「八爺黨」之首) ▪ 愛新覺羅·胤禛 ( 皇四子 「四爺黨」之首 即雍正帝) ▪ 愛新覺羅·胤禟 ( 皇九子 「八爺黨」成員) ▪ 愛新覺羅·胤礻我 ( 皇十子 「八爺黨」成員) ▪ 愛新覺羅·胤禵 ( 皇十四子 「八爺黨」成員) ▪ 愛新覺羅·胤祥 ( 皇十三子 「四爺黨」成員) 康熙帝皇子 ▪ 愛新覺羅·承瑞 ( 3歲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承祜 ( 3歲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承慶 ( 1歲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 2歲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胤禔 ( 皇長子) ▪ 愛新覺羅·長華 ( 旋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胤礽 ( 皇次子) ▪ 愛新覺羅·長生 ( 2歲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萬黼 ( 4歲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胤祉 ( 皇三子) ▪ 雍正帝 ( 皇四子 愛新覺羅·胤禛) ▪ 愛新覺羅·胤禶 ( 1歲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胤祺 ( 皇五子) ▪ 愛新覺羅·胤祚 ( 皇六子 6歲殤) ▪ 愛新覺羅·胤祐 ( 皇七子) ▪ 愛新覺羅·胤禩 ( 皇八子) ▪ 愛新覺羅·胤禟 ( 皇九子) ▪ 愛新覺羅·胤礻我 ( 皇十子) ▪ 愛新覺羅·胤礻禹 ( 1歲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胤禌 ( 皇十一子) ▪ 愛新覺羅·胤祹 ( 皇十二子) ▪ 愛新覺羅·胤祥 ( 皇十三子) ▪ 愛新覺羅·胤禵 ( 皇十四子) ▪ 愛新覺羅·胤禨 ( 2月殤 未序齒) ▪ 愛新覺羅·胤禑 ( 皇十五子) ▪ 愛新覺羅·胤祿 ( 皇十六子) ▪ 愛新覺羅·胤禮 ( 皇十七子) ▪ 愛新覺羅·胤祄 ( 皇十八子 8歲殤) ▪ 愛新覺羅·胤禝 ( 皇十九子 3歲殤) ▪ 愛新覺羅·胤禕 ( 皇二十子) ▪ 愛新覺羅·胤禧 ( 皇二十一子) ▪ 愛新覺羅·胤祜 ( 皇二十二子) ▪ 愛新覺羅·胤祁 ( 皇二十三子) ▪ 愛新覺羅·胤祕 ( 皇二十四子) ▪ 愛新覺羅·胤禐 ( 旋殤 未序齒) 康熙帝 子女 皇子 ▪ 愛新覺羅·承瑞 ( 皇長子) ▪ 愛新覺羅·承祜 ( 皇次子) ▪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 皇四子) ▪ 愛新覺羅·承慶 ( 皇三子) ▪ 愛新覺羅·胤禔 ( 皇五子) ▪ 愛新覺羅·長華 ( 皇六子) ▪ 愛新覺羅·胤礽 ( 皇七子) ▪ 愛新覺羅·長生 ( 皇八子) ▪ 愛新覺羅·萬黼 ( 皇九子) ▪ 愛新覺羅·胤祉 ( 皇十子) ▪ 愛新覺羅·胤禛 ( 皇十一子) ▪ 愛新覺羅·胤禶 ( 皇十二子) ▪ 愛新覺羅·胤祺 ( 皇十三子) ▪ 愛新覺羅·胤祚 ( 皇十四子) ▪ 愛新覺羅·胤祐 ( 皇十五子) ▪ 愛新覺羅·胤禩 ( 皇十六子) ▪ 愛新覺羅·胤禟 ( 皇十七子) ▪ 愛琴覺羅·胤俄 ( 皇十八子) ▪ 愛新覺羅·胤䄔 ( 皇十九子) ▪ 愛新覺羅·胤禌 ( 皇二十子) ▪ 愛新覺羅·胤祹 ( 皇二十一子) ▪ 愛新覺羅·胤祥 ( 皇二十二子) ▪ 愛新覺羅·胤禎 ( 皇二十三子) ▪ 愛新覺羅·胤禨 ( 皇二十四子) ▪ 愛新覺羅·胤禑 ( 皇二十五子) ▪ 愛新覺羅·胤祿 ( 皇二十六子) ▪ 愛新覺羅·胤禮 ( 皇二十七子) ▪ 愛新覺羅·胤衸 ( 皇二十八子) ▪ 愛新覺羅·胤禝 ( 皇二十九子) ▪ 愛新覺羅·胤禕 ( 皇三十子) ▪ 愛新覺羅·胤禧 ( 皇三十一子) ▪ 愛新覺羅·胤祜 ( 皇三十二子) ▪ 愛新覺羅·胤祁 ( 皇三十三子) ▪ 愛新覺羅·胤袐 ( 皇三十四子) ▪ 愛新覺羅·胤褑 ( 皇三十五子) 皇女 生女 ▪ 皇長女 ▪ 皇次女 ▪ 固倫榮憲公主 ( 皇三女) ▪ 皇四女 ▪ 和碩端靜公主 ( 皇五女) ▪ 固倫恪靖公主 ( 皇六女) ▪ 皇七女 ▪ 皇八女 ▪ 固倫溫憲公主 ( 皇九女) ▪ 固倫純愨公主 ( 皇十女) ▪ 皇十一女 ▪ 皇十二女 ▪ 和碩溫恪公主 ( 皇十三女) ▪ 和碩愨靖公主 ( 皇十四女) ▪ 和碩敦恪公主 ( 皇十五女) ▪ 皇十六女 ▪ 皇十七女 ▪ 皇十八女 ▪ 皇十九女 ▪ 皇二十女 養女 ▪ 固倫純禧公主 ( 養女)

結局

胤禔奪嫡失敗時只有三十七歲,他被囚禁在高牆內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終年六十三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