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燔,是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fán。燔是形聲字,火為形,番為聲。本意是焚燒,引申為燒烤。如:人民飢餓,相燔燒以求食。--《漢書·宣帝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燔

拼音; fán

部首; 火

五筆; OTOL

倉頡; FHOW

筆順; 丶丿丿㇏丿丶丿一丨丿㇏丨ࠃ�一丨一

字級; 二級

外文名稱; to roast; to burn

統一碼; 71D4

筆畫數; 十六畫

筆順編號; 4334343123415121

四角號碼; 92861

漢字釋義; (1)〈文〉[動] 焚燒〖burn〗

燔,爇也。從火,番聲。與焚略同。--《說文》

藉芿燔林。--《列子·黃帝》

燔之於四通之衢。--《漢書·東方朔傳》。注:"焚燒也。"

體若燔炭。--《素問·生氣通天論》

抱木而燔死。--《莊子·盜跖》

燔其蘢城。--《史記·平津侯生父傳》

人民飢餓,相燔燒以求食。--《漢書·宣帝紀》

燔詩書。--《漢書·儒林傳》

不若燔土。--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又如:燔燎(火把);燔石(焙燒礦石);燔刑(燒人至死的殘酷刑罰);燔燃(燃燒);燔銷(燒毀)。

(2)〈文〉[動] 把肉放在火上烤〖roast〗

有免斯首,炮之燔之。--《詩經·小雅·瓠葉》

為俎孔碩,或燔或炙。--《詩經·小雅·楚茨》

又如:燔柴(將玉帛、犧牲等置於積柴上而焚之以祭天);燔祀(焚柴祭祀)。

(3)〈文〉[動] 烤熟的肉,特指祭祀用的肉。

《儀禮·有司徹》:"屍左執爵,受~"。

與執燔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漢字組詞

【燔柴】fánchái

〈文〉[名] 祭天的儀式。將玉帛、牲畜置於積柴上進行焚燒,使煙氣達於天。

《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

《後漢書·禮儀志上》:"宰祝舉火燔柴,火然(通"燃"),天子再拜。"

【燔瘞】fányì

〈文〉[動] 祭祀天地。

《漢書·終軍傳》:"專神明之敬,奉燔瘞於郊宮。"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 燔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ࠀ�音煩。《說文》ऑ�也。《玉篇》燒也。《廣韻》炙也。《詩·小雅》或燔或炙。《箋》燔,燔肉也。炙,炙肝也。

又《大雅》載燔載烈。《傳》傳火曰燔。

又與膰通。《左傳·襄二十二年》與執燔焉。《釋文》燔,又作膰。祭肉也。

又《定十四年》腥曰脤。熱曰燔。《孟子》燔肉不至。

又《集韻》焚,古作燔。注詳八畫。

又葉汾沿切。《左思·魏都賦》琴高瀋水而不濡,時乗赤鯉而周旋。師門使火以驗術,故將去而焚燔。

說文解字 【卷十】【火部】燔 附袁切

爇(ruò)也。從火番聲。

說文解字注 ऑ�也。按許㸋與燔字別。㸋者、宗廟火炙肉也。此因一從火一從炙而別之。毛於瓠葉傳曰。加火曰燔。於生民傳曰。傅火曰燔。古文多作燔。不分別也。從火。番聲。附袁切。十四部。[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