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煎餅卷大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煎餅卷大蔥 煎餅卷大蔥是用小米面、玉米面、小麥麵粉黑米雞蛋及大蔥等原料製成的一種食品,是山東地方傳統名吃。 食用方法是將大蔥洗淨蘸上甜醬 或黃豆醬用剛烙好的煎餅卷着吃,辛香辣伴着甜醬的味道,好吃又開胃。 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做出的不同的煎餅,味道也各不相同。卷上大蔥後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口感。

基本信息

具體做法

  • 主料:玉米面、小麥麵粉
  • 輔料:雞蛋
  • 調料選用花生油、食鹽、黃醬、香油芝麻醬
  • 製作方法
  • 把150克細玉米面和50克麵粉混合,裡面放少許鹽拌勻。
  • 用清水把玉米面和白面攪成麵漿,餳一小時攪勻。電餅鐺燒熱用油擦擦勻,舀一勺麵漿倒在上面,用刮板把麵漿刮勻。
  • 煎餅稍一卷邊便可翻面,然後取出放到蓋簾上備用。基本上是一分鐘可烙一張。
  • 把黃醬和芝麻醬用香油混合拌勻,柴雞蛋磕開放蔥花和鹽打勻,用花生油攤雞蛋。
  • 先在煎餅皮上抹好醬,再放上蔥絲和攤雞蛋捲起來便可享用。
  • 大醬製作
  • 大醬是由黃豆、蠶豆等為主料,以適量的麥麩、澱粉、鹽、糖等配料,利用毛黴菌的發酵作用製作而成。
  • 食用方法
  • 把大醬和麻醬按自己口味調好
  • 塗上一層山東大豆醬,撒上蔥花、青菜等。
  • 再捲起來。
  • 從中間切開。

製作工具

烙煎餅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鐵製,圓形,有大、中、小三種,中號鏊子直徑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熱,上面即可烙制煎餅。鏊子是烙煎餅的專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條,唐人《朝野僉載》中有"熟鏊上猢猻"語,可知煎餅的歷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來推動糊子的工具,當地人叫"篪子",木製板狀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熱鏊子上後,用篪子左右推攤,糊子便薄薄地攤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還有的用"竹劈",作法相同,但烙出來的煎餅卻各有特點。三是油擦子,群眾呼為油褡子,是用十幾層布縫製的方形擦子,上面滲着食油,用來擦鏊子,目的是防止煎餅粘連鏊子揭不下來。

特色種類

顏色金黃、地域風味十足,口感筋道、咀嚼鮮香開胃,粗細搭配、膳食營養豐富。 從使用的原料方面分類,又可分成麥子煎餅、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梁煎餅、地瓜干煎餅等。

營養價值

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柔,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

影響

煎餅卷大蔥曾經在《舌尖上的中國Ⅱ》播出過,在第一集《腳步》中,原生態的"山東煎餅"出鏡,讓全國人民都了解了山東煎餅以及山東人的這項傳統手工技藝,再一次讓山東煎餅享譽全國.在齊魯大地,特別是魯中南地區,最為膾炙人口的主食,莫過於馳譽南北的煎餅."煎餅卷大蔥"已成為山東的標誌性食物。

參考文獻

[1] [2]

中文名稱 煎餅卷大蔥 口味 辛辣脆香
主要食材 煎餅,大蔥,大醬,糖,等 儲存方法 冷藏
菜系 魯菜 產地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