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霸勾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無霸勾蜓 基本資料
分類: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蜻蛉目›勾蜓科
學名: Anotogaster klossi
保育等級: II [1]
體長 90-115mm,雄蟲,複眼綠色,合胸黑色,合胸側視有2條粗廣的黃帶,腹部黑色10節,第 2 - 9各節 中央有黃斑,第9節黃斑較小部明顯;雌雄外觀近似但雌蟲體型較大,翅基褐色,腹部黃斑較發達,第8節以下有長箭狀的產卵管。
無霸勾蜓為保育類昆蟲但數量與分布普遍,主要於台灣北、中及東部山區,成蟲5-10月間出現,常見於溪流、溝渠等水域附近活動,雄蟲領域性強,常於某一路段來回巡戈,若有其他不速之客入侵就會被軀趕。雌蟲以插秧方式於隱密的淺水泥沙地或砂礫地產卵,卵插藏在泥沙中,在沒有人為干擾下可連續產卵200次之多。
無霸勾蜓為台灣最大型的種類,稱得上是蜻蜓中的巨無霸。飛行速度更是昆蟲之最,我們知道天蛾擅飛,時速有40-50公里,但蜻蜓可飆出50-100公里的速度,而無霸蜻蜓更是蜻蜓中的飛行的佼佼者。[2]
生態:
無霸勾蜓的雌蟲是台灣的蜻蛉中體型最大的,在台灣北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溪流或森林步道可見。無霸勾蜓為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的保育類昆蟲,屬於珍貴稀有野生動物。成蟲出現月份為5-11月。
如何區分雌雄
除了體型上的差異外,雄蟲在第10節末端,具有一組上方兩片、下方一片的攫握器,是交配時用來握住雌蟲頭部後緣、形成配對姿勢的工具。雌蟲則在第8節下方有一支特長的產卵管,遠遠超出腹部末端,成為最大的特徵。產卵管黑而堅硬,上面凹陷,後端尖細呈尖鑿狀,是雌蟲用來繁衍後代的利器。
蜻蜓界的巨無霸
台灣150多種蜻蜓目昆蟲中,要論體型大小的話,當然非無霸勾蜓莫屬了。這種全長可達10.5公分,翅展更長達13分的巨型昆蟲,即使是在台灣的昆蟲界中,也很難找到匹敵的對手。
無霸勾蜓分布在中國大陸、俄羅斯、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台灣已算是牠們分布上的南方邊界了。由於外表上跟日本原名亞種存有細微差異,過去日本的蜻蜓學者一直認為台灣的無霸勾蜓可能屬於另一個亞種,最近在遺傳分子學上的分析,似乎也支持這項看法。
無霸勾蜓全身黑黃相間,頭部豔綠色的巨大複眼,顯得炯炯有神;不過牠們的複眼不像一般蜻蜓互相緊密相連,而只在頭部中央微微相接,這是勾蜓科蜻蜓一個重要的分類特徵。
無霸勾蜓著生翅膀的翅胸正面,有一對像逗號狀的斑紋,側面則有兩條黃色寬縱帶。腹部共有10節,第1及第2節較粗,其餘各節細長,在第2至8節各有一條黃色橫紋。
無霸勾蜓成蟲的發生期在每年的5至11月,主要分布於台灣本島北、中及東部低至中海拔的山區,主要的棲息地是具有泥沙或沙礫底層,而且流速平緩的小溪或人工水渠。雄蟲具有領域性,守衛領域時,常在距離水面約20至30公分的高度,沿著水邊在固定的距離內來回巡遊,此時如果有其他雄蟲膽敢隨意靠近,便會馬上遭到驅離。由於這種習性,許多無霸勾蜓的雄蟲甚至會沿著車來車往的柏油路旁巡遊,因而發生撞車事件而命喪黃泉。
除了定時巡遊領域,有時飛累了,雄蟲也會頭上尾下將身體懸掛在水邊的樹枝或蔓藤上休息,牠們身上黑黃相間的斑紋,在這個時候便發揮了良好的保護色作用,使天敵不容易發現。
無霸勾蜓的雌蟲比雄蟲體型大,在水邊飛行時,活像是一架小型的遙控飛機;雌蟲喜歡產卵在水邊或水底的泥沙底層,而且會選擇周圍環境較鬱蔽的地方,一來可防止被捕食者發現,二來則是為了避免被其他的雄蟲干擾。產卵時,雌蟲會在產卵點上方定點鼓翅,身體保持與水面接近垂直的角度,然後做連續向下衝刺的插水動作,此時,突出於腹部末端的產卵管便發揮了類似鑿子一樣的功能,可以將卵產於泥沙層中;有時碰到適合的產卵底層,這樣的產卵動作可以多達200次以上。這樣獨特的產卵方式,有人特別給了一個相當傳神的暱稱:插秧式產卵。
無霸勾蜓水生的幼蟲,即俗稱的水蠆,身體肥胖,腹部末端尖細,除了頭部黑褐色,全身是跟泥沙類似的淡褐色,還覆蓋著許多細細的長毛。牠們的水蠆有埋藏伏擊的習性,是兇猛的捕食者,平常大多藏匿在水下泥沙底層中按兵不動,只露出頭部跟尾巴,靠著靈敏的觸角感應周圍的風吹草動;一旦發現有經過身邊或掉落水面的獵物,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摺疊在臉部下方、像寬勺子一樣的下唇捕食。
目前,無霸勾蜓是唯一列於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的蜻蜓種類,但事實上牠們在台灣本島北部低海拔山區的溪流還算相當普遍,有時連受過干擾有淤積情形的小山澗,也可發現水蠆生活其中,算是適應力還不錯的種類。至於為甚麼會被列入名錄中,可能只是因為其龐大的體型吧![3]
視頻
MARK TAIWAN【逮丸萬物論-EP36 無霸勾蜓】
無霸勾蜓點水產卵
無霸勾蜓下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