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焊接熱影響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焊接熱影響區

焊接熱影響區:簡稱HAZ(Heat Affected Zone)在焊接熱循環作用下,焊縫兩側處於固態的母材發生明顯的組織和性能變化的區域,稱為焊接熱影響區。焊接接頭是由焊縫、熔合區和熱影響區三個部分組成的焊接時。

簡介

熔焊時在高溫熱源的作用下,靠近焊縫兩側的一定範圍內發生組織和性能變化的區域稱為「熱影響區」(Heat Affect Zone),或稱「近縫區」(Near Weld Zone)。焊接接頭主要是由焊縫和熱影區兩大部分組成,其間存在一個過渡區,稱為熔合區。因此要保證焊接接頭的質量,就必須使焊縫和熱影響區的組織與性能同時都達到要求。隨着各種高強鋼、不鏽鋼、耐熱鋼以及一些特種材料(如鋁合金、鈦合金、鎳合金、複合材料和陶瓷等)在生產中不斷使用,焊接熱影響區存在的問題顯得更加複雜,已成為焊接接頭的薄弱地帶。因此,許多國家研究工作者對焊接熱影響區很大的重視。根據鋼的熱處理特性,把焊接用鋼分為兩類,一類是淬火傾向很小的鋼種,如低碳鋼和某些低合金鋼,稱為不易淬火鋼;另一類是淬硬傾向較大的鋼種,如中碳鋼,低、中碳調質合金鋼等,稱為易淬火鋼。由於淬火傾向不同,這兩類鋼的焊接熱影響區組織也不同。

評價

焊接時熱影響區處於AC3以上的區域,由於這類鋼的淬硬傾向較大,故焊後得到淬火組織(馬氏體)。在靠近焊縫附近(相當於低碳鋼的過熱區),由於晶粒嚴重長大,故得到粗大的馬氏體,而相當於正火區的部位得到細小的馬氏體。根據冷卻速度和線能量的不同,還可能出現貝氏體,從而形成了與馬氏體共存的混合組織。這個區在組織特徵上都是屬同一類型(馬氏體),只是粗細不同,因此統稱為完全淬火區母材被加熱到AC1~ AC3溫度之間的熱影響區,在快速加熱條件下,鐵素體很少溶入奧氏體,而珠光體、貝氏體、索氏體等轉變為奧氏體。在隨後快冷時,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原鐵素體保持不變,並有不同程度的長大,最後形成馬氏體-鐵素體的組織,故稱不完全淬火區。如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不高或冷卻速度較小時,也可能出現索氏體和珠光體。[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