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熱的話就脫掉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豆瓣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熱的話就脫掉吧。

壞消息太多,不看就可以了。

希望付出能得到回報,那就養盆植物吧。

說不清自己累還是不累,就當是累了吧。

今天什麼事兒都沒做成,那就在有136億年歷史的宇宙里神遊吧。

獲獎及榮譽

★第13屆MOE繪本書店大獎第1名

★樂天童書周榜第1名

★honto書店童書日榜第1名

★日本亞馬遜童書日榜第4名

★紀伊國屋書店童書周榜第1名

★蔦屋書店2020年度榜單第7名

★淳久堂書店童書月榜第1名

★三省堂書店童書周榜第2名

名人推薦

★吉竹伸介的現象級繪本,教你從各種困境中脫身。

★這本書不單單是一本童書,作為一本「人生指南」和「心理諮詢書」,引起了所有年齡段讀者的共鳴。男女老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幽默又簡單的回答,治癒現代人疲憊的心。

★我平時總在擔心一些事情,是個容易焦慮的人。不過即便如此,我也能找到快樂。比如有的事情做不好,我就放棄不做。如果世界上的問題都能用「熱的話就脫掉吧」這樣簡單的方式來思考,生活一定會輕鬆很多吧。——吉竹伸介

★這是一本讓人想舒服地躺下來讀的書,仿佛拍了拍我們的肩膀說:「嘿,不用勉強自己。」——紀伊國屋書店店員

★讀過後好像纏在心上的紛亂的線一下就被解開了。這本書中藏着能讓人心情變輕鬆的力量。——蔦屋書店店員

★必須這樣做,不能那樣做……有時候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困住了。這本書溫柔地告訴我們,還有另一種思考方式哦。——讀者lovecat

★嚴肅認真的人讀完,會恍然大悟,原來還能這樣來解決問題啊。想把這本書帶在身邊,累了就看看,告訴自己放輕鬆。——讀者立花桃

作者簡介

[日] 吉竹伸介

繪本作家、插畫家,1973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吉竹伸介小時候是個怕生、內向的孩子,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後來因為想當一名電影道具師,學了筑波大學藝術研究科的綜合造型專業。畢業後,他進入一家遊戲公司,為了緩解壓力,常在工作間隙畫插畫,30歲時出版了自己第一本插畫集。

成為兩個孩子的爸爸後,吉竹伸介出版了第一部繪本《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孩子能從書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樂趣,一個人也可以樂呵呵地讀下去。這部繪本獲得3000位書店店員評選的「MOE繪本書店大獎」第一名、12萬日本小學生評選的「我喜歡的童書」總決選第三名、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美術獎。由此,吉竹伸介成為日本繪本界備受矚目的作家。

此後,他又陸續出版了《好無聊啊好無聊》《做個機器人假裝是我》《脫不下來啦》《只能這樣嗎不一定吧》《看得見看不見》等作品。其中,《脫不下來啦》獲得2017年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特別獎,《好無聊啊好無聊》《只能這樣嗎不一定吧》入選《紐約時報》年度童書。他的繪本已被翻譯成中文、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深受世界各國讀者喜愛。

書評

「熱的話就脫掉吧,冷的話就穿上吧」,大有一股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意涵;但從另一方面講,其實未嘗不是放棄對無可奈何的事物的抵抗,而用一種順其自然、達觀豁然的人生哲學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一切。

繪本作者是日本人吉竹伸介,這本書未嘗不是日本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情緒鏡像。日本社會有個十分有名的現象/群體,叫作「平成廢物」。他們信奉「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喪失了上進心和奮鬥意志,成天躲進互聯網和二次元的世界中無法自拔。近年來有一種說法廣為流傳,日本(年輕人)的現在就是中國(年輕人)的未來。無奈的是,這一說法正日益成為活生生的現實,揭示了我國社會存在的潛隱危機。

最近與多位朋友聊天,「內卷」是我們聊得最多的話題。我們90後這一代人,內卷幾乎裹挾了人生中所有的重大事件:高考、考研、求職、結婚……在我們即將奔赴中年的道路上,面臨的依然是可以預見的生命不息、內卷不止。

觀察我們當下的社會,縱覽這幾年的熱詞:佛系、社畜、打工人、內卷、躺平……從社會心理學來看,這些詞彙無疑傳遞了當代青年人極為焦慮、悲觀甚至絕望的情緒,深刻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精神狀況。而背後的深層邏輯,是年輕人對個人無法向上流動的情緒映射,是看不到未來和希望的自我調侃,從而選擇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消極抵抗方式,試圖消解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生存壓力和生活困境。

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創作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美國芝加哥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利·范·瓦倫據此提出了有名的「紅皇后假說(Red Queen hypothesis)」。在生物學領域,該假說描繪了自然界中激烈的生存競爭法則——不進即是倒退,停滯等於滅亡。而這一假說延展到社會學領域,正如紅皇后對愛麗絲所說的——「在這個國度中,你必須不停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嚴峻現實是,在狂飆突進的現代社會,許多人由於跟不上時代的狂速,而被無奈地甩下了社會前進的軌道,淪為了「被傷害與被侮辱的人」。從馬雲的「996福報論」,到拼多多的「拿命換錢論」;從社會墮入低欲望循環與佛系人生觀,到內卷、社畜與打工人的身份焦慮,我國社會的負面情緒似乎愈加厚積,只能藉由戲謔與調侃釋放蓄積已久的壓力。宏觀層面的社會期許與微觀層面的公司法則,都在壓榨當代人的生存空間,從而對生命造成傾軋。這種不可欲的後果與不可持續的狀況,馬克思稱之為「異化」,弗洛伊德稱之為「壓抑」。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