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煙葉種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煙葉種植自從1913年被英美煙草首次在河南省襄城縣潁橋鎮第一次試種成功以後,我國就有了煙葉種植的歷史。每年的穀雨前後開始育苗,到七月份開始採收。煙葉種植分為育苗(常規育苗,漂浮育苗,膜下直播),移栽,大田管理(還苗期,旺長期,成熟期,採收期),採收烘烤四個階段。[1]

生長環境

  • 溫度:煙草是一種喜溫作物,地上部在8—38℃範圍內,均能生長,生長發育的適溫是25—28℃,在零下2—3C時,煙株就會死亡。地下部在7—43℃之間都能生長,但適宜的溫度是31℃。種子發芽的適溫度是24—29℃,低溫度為7.5—10C,高溫度為35C。溫度低於7.5℃,種子發芽過程停止;高於30℃,發芽過程緩慢;超過35℃,則會使已經萌動的種子逐漸喪失生命力。煙草移栽期一般應在晚霜過後,氣溫不低於10℃,葉片成熟期較理想的日均溫是24C左右,持續30天,可生產優質煙葉。   
  • 水分:一般是生長前期需水,中期多,後期又少。苗床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為宜,移栽前10—15天停止供水,進行煉苗。移栽到還苗期,葉面蒸騰量小,平均每天耗水量3.5—6.4毫米。還苗到團棵期,平均每天耗水量6.6—7.9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0%為宜;低於40%則生長受阻,高於80%,根系生長較差,對後期生育不利。團棵至現蕾期,平均每天耗水量7.1—8.5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80%為宜,此期如缺水,生長受阻,若長期乾旱,會出現早花或早烘。現蕾至成熟期,平均每天耗水量5.5—6.1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0%為宜,此期水分應稍少些,可提高煙葉品質;如土壤水分過多,易造成延遲成熟和品質下降。  
  • 日照:煙草一直需要足夠的光照,但大多數品種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烤煙在生育期要求日光充足而不十分強烈,每天光照時間以8—10小時為宜,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是產生優質煙葉的必要條件。富於短波分量光照和煦的曇天,有利於提高煙葉品質。  
  • 土壤:煙草雖然可以在多種類型土壤上生長,但對生長優質煙來說,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以紅土為優,其次是紅黃土、沙土和兩合土,而潮壚土(黑土)差。  
  • 天氣現象:大風和冰雹天氣對煙葉的危害比對其它任何作物都嚴重,不論是在苗床或大田期,都可能會帶來嚴重的損失。因此,在煙草生育期內經常出現大風和冰雹的地區,不能種植煙草。

栽培管理

育苗

煙草種子在催芽以前,應放在15—20℃的日光下曬2—3天,以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及發芽率。要培育壯苗,

  • 一是採用雙層薄膜紙筒育苗新技術,紙筒直徑不小於4厘米,高度為6—7厘米,每平方米育苗625棵,10平方米1畦的苗床可供4畝煙田栽植使用。
  • 二是配製營養土,用60%的大田土和40%經過腐熟的豬圈糞作為基質,每畦約需營養土0.8—1立方米,消毒後再拌入複合肥3—4公斤。
  • 三是適時早播,早移栽,可使產量提高20%,品質提高25%。黃淮煙區應在立春前後至2月中旬播種。四是苗床管理,由於播種時氣溫較低,易受低溫危害,要按照煙苗生長對溫濕度的要求,及時調控。一般進行兩次間苗,次在「十字期」後進行,苗距1.5—2厘米,第二次間(定)苗在4—5片真葉時進行,苗距6—8厘米。  

移栽

適時早栽是生產優質煙的關鍵一環。黃淮煙區的良好移栽期應在清明至穀雨前栽完。栽植密度應控制在每畝1200—1300株。採用地膜覆蓋栽煙,不僅可以起到增溫保濕的作用,且能提高煙株抗旱防澇性能,並可以防止煙葉黑暴。移栽前若下透雨,可在雨後及時蓋膜,保墒提溫。若無雨,要在栽煙時帶足底水,栽煙後將地膜蓋嚴(若在清明前後栽煙,因氣溫較低,可先蓋膜後露苗,等氣溫穩定時再劃開地膜,掏出煙苗並在根部封口壓膜以防失水)。  

大田管理

烤煙生產突出的問題是產、質矛盾。一般是產量越高,品質越差,但也不是產量越低,品質越好。因此,管理上要在穩定產量,保證質量上下功夫。

  • 適量施肥:以基肥為主,採用平衡施肥新技術。移栽前每畝施純氮肥量,對低肥田,為6公斤,中肥田5公斤,高肥田3—4公斤,氮磷鉀肥的比例以1:2:3為宜。中後期發現缺肥時,採用葉面噴施的方法追肥。
  • 及時灌排水:在煙草需水關鍵期煙田乾旱情況下,噴溉1—2次,可增產8.1—43.1%,提高品質。若煙田漬水1—2天,將減產47.8—65%。低洼煙田或多雨季節要注意清溝排水。
  • 注意中耕培土:乾旱情況下及時中耕,對保墒蓄水具有重要意義。雨後及時中耕,可降低土壤濕度,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中耕還可以消滅雜草,減少病蟲害。結合中耕適時培土,可促發新根,擴大吸收水肥能力,有利於排水防澇,增強抗旱及防風抗倒能力。
  • 適時打頂除杈:打頂除杈不僅可使產量提高31—49%,還是提高煙質的主要途徑。打頂一般應根據留葉數分兩次打完,促進煙株整齊,生長落黃一致,而利於烘烤。株杈要及時乾淨。
  • 加強病蟲害防治:以防為主,藥劑防治及人工捕殺相結合。

採收

成熟採收是優質煙生產的重要環節之一。煙葉成熟的特徵是:葉片由綠色變為黃綠色,葉面上茸毛脫落,莖葉角度增大(近似90度)。下部葉片主脈發白,中部葉支脈發白,上部葉主支脈發白,且在葉面上出現黃斑,才可採收烘烤。 [2]

種植煙葉土壤改良

植煙土壤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機肥,造成烤煙大田生長季節土壤封閉性強,通透性變差,土壤碳氮比失調,腐殖質含量低,導致土壤板結緊實。如果長期不向土壤添加有機質,是較難以維繫植煙土壤肥力和生產力的。保護土地資源甚至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必須利用有機物參與農業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再利用和培肥土壤,以維持土壤生態的自然循環和平衡,這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系指在植煙當季向土壤中直接施用秸稈等有機物。當前普遍認為,施用有機肥有肥效緩慢的缺點。烤煙施用有機肥或有機物易造成土壤氮素供應前輕後重,使烤煙前期生長緩慢而後期貪青晚熟,影響產量和品質。有研究表明,只要有機物料選擇、施用量、施用方法得當,配以適量化肥,由於在烤煙生長前期有機物分解緩慢,尤其在土壤水分低的情況下很少分解,不與烤煙爭氮,當烤煙進入旺長期後,土壤水分充足,有機物分解加快,控制了過多的氮素供應和減少了烤煙的氮素吸收,有利於烤煙脫氮成熟。因此,直接施用有機物既保護和改良了土壤結構,又可以實現烤煙優質適產。

近年來對植煙土壤酸度調節試驗表明:適量施用石灰可促進土壤中NH4+-N轉化為NO3—-N,可降低土壤中交換性鐵、鋁和有效錳含量;可使土壤中放線菌、好氣性纖維分解菌、亞硝化細菌數量明顯增多,真菌數量減少,脲酶、蛋白酶活性增強;採用石灰改良土壤後,煙株肥料利用率提高,有利於煙苗早生快發,根系發達,光合速率提高,有效葉片數增加,煙株抗病性增強,提高煙株對氣候斑點病、花葉病和黑脛病的抗性,煙葉的產量和質量效益明顯提高。[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