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煙臺市濱海草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煙臺市濱海草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山東省首個草種質資源庫,2020年由傅金民教授領銜於申報成功。

機構簡介

煙臺市濱海草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以建立普查、收集、保育、評價和利用為一體的草業種質資源異地庫為目標,運用科學手段保育草業種質資源,特別是加強區域特有和珍稀瀕危草種資源的收集保育工作,同時全面對草種質資源保育庫進行評價、開發和利用,培育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草品種,滿足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修復[1]的需求,推動山東草業生態建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相關資訊

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在山東煙臺成立

如何完善草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體系,解決草種質資源「卡脖子」等問題,打造中國硬核草種業「芯片」,讓草種質資源助力美麗中國建設?9月24日,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准同意,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在山東煙臺揭牌成立。

「草種質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草地畜牧業生產及生態環境治理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同時也為篩選及培育優質、高產、抗逆新品種提供了基本材料和基因庫。」在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成立大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楊連清介紹說,「隨着我國草地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的綜合需求,牧草及生態草在國民經濟發展和農業種植結構改革中的地位顯得愈發關鍵。因此,亟需加強對我國草類種質資源的收集、鑑定、保存和篩選利用的研究,加強相互間的協作,聚力攻關,解決草種質資源進口依賴性強、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卡脖子』問題,實現生態生產力,增強我國草種業綜合競爭力。」

據悉,我國對草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始於上世紀 80 年代後期。在國家科技攻關和省部級相關課題的支持下,有關高校和相關科研機構[2]先後合作開展了草類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育工作。截至目前,已建立了以全國畜牧總站國家牧草種質資源中心庫為核心,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中期庫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期庫2個備份庫為紐帶,在全國11個省區不同生態區域建設17個資源圃和1個數據庫及信息管理系統相結合的全面立體保存利用體系。除國家牧草種質資源中心外,也有部分其他國家級或地方性科研機構開展了相關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工作。

去年,山東省首個草種質資源庫落戶魯東大學。魯東大學濱海草業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致力於濱海草種質資源與分子育種的創新與應用研究,已建成「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站(煙臺)」「煙臺市濱海草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等已成為集研發和示範於一體的科研平台。其團隊收集了涵蓋全球的草坪草、牧草、生態草等野生種質資源3250餘份,培育的魯濱1號溝葉結縷草通過國家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魯濱2號雜交狗牙根、魯濱3號海雀稗通過國家草品種委員會初審進入公示期,多個草品種在全國多個地市的濱海鹽鹼地展開了大面積原土和規模化種植。

「草種質資源是現代草種業發展的『芯片』,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戰略性資源。鑑於我國草種質資源收集和保護工作的區域性、分散性、間斷性,其所造成的種質資源庫材料重複、種質資源深度挖掘與利用不夠、種質資源共享不充分等問題,加強協作、聚力攻關,勢在必行。」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組長、魯東大學濱海草業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教授付金民表示,未來協作組將協助業務主管部門完善草種質資源相關的規程、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為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提供指導和諮詢服務;全面統籌草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實現應保盡保,建立草種質資源保護與鑑定評價體系和共享機制;搭建專業化、智能化草種質資源挖掘和利用平台,進行草種質資源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的科技攻關等。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生態修復?,搜狐,2022-08-09
  2. 科研機構組織結構形式淺析 ,搜狐,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