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烏蘇里蝮
圖片來自xuite

烏蘇里蝮學名Gloydius ussuriensis)為蝰科亞洲蝮屬爬行動物,俗名白眉蝮七寸子、土球子、狗屎堆、煙袋油子、土公蛇[1]

分布於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大陸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常見於平原、淺丘或低山的雜草、灌叢或石堆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俄羅斯、黑龍江尚志縣

目錄

形態特徵

全長172~676毫米。頭三角形,不寬扁,頸明顯,個體較細小,尾較短。上唇鱗7(2—1—4)枚,頰鱗1枚;眶前鱗2枚,眶後鱗2枚;顳鱗2枚+3枚。背鱗21—21—17行,個別22(23)—21—17行,除最外1行光滑外均起棱;腹鱗139~157枚,肛鱗1枚,尾下鱗36~51對。體色變化較大,背面黑褐色、黑灰色、棕褐色、土褐色、土黃色、棕綠色或棕紅色,自頸至尾有2行中央色淺的深色圓斑或由此斑形成的網紋,或斑紋不顯,尾色同體色。腹面色淺者,頜部灰白色;腹面黑色發亮者(背黑灰色),頜片和下唇鱗腹側有黑斑,頜部亦灰白色。眼後斜向口角有深色寬帶狀斑,其背緣有醒目的細白邊,即所謂「白眉」。

生境繁殖

多生活在山地、丘陵、林緣、草叢、灌叢、溝邊、田野、塘邊等處,出入蟄時,以亂石堆中多見。高山上、森林中少見。有固定的棲息場所,活動範圍一般不超過3千米,臨時棲息地不一,以食物的多少而定。

以食鼠和蛙為主,亦食魚、泥鰍,偶食蜥蜴和蛇;仔蛇食蟻卵、鼠婦、蜈蚣、蚯蚓。卵胎生,8月下旬至9月中旬產仔,最晚亦有至10月上旬者,每次產2~10仔,初產仔蛇全長172~213毫米(以68例統計)。

參考文獻

  1. 烏蘇里蝮,x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