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點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點穴
點穴diǎn xué又稱打穴,打穴有七種:斫、戳、拍、擒、拿、撞、閉,點穴法中以指點啄為最常見,又有一指點、二指點,撮指點等等。
原文名 Acupressure,diǎn xué

點穴(按摩手法)根據經絡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在人體相關穴位上產生一定的反映的原理,是用拳、指、肘、等骨梢之強固點來按壓人體上的某些穴位,從而達到按摩的效果。

點穴療法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是醫者根據不同病種和病情,在患者體表適當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線上,用手進行點,按,掐、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過經絡的作用使體內的氣血暢通,促使已經發生障礙的功能活動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預防疾病 的一種方法。因這種方法,主要是在人體穴位上用手指點、按,所以叫做「點穴療法」。[1]

簡介

點穴的手法分為平揉法、壓放法、皮膚點打法、經絡循按法、五行聯用法等五種基本手法。此外,還有頭部推運法、背部循壓法、四肢搖運法等及其他輔助手法。

平揉法

平揉法是指平而揉之之意。所謂平,即不許偏斜,保持適當的水平。「揉」是按着摩的動作,是「按勁」和「摩勁」兩者互相結合的動作。按勁是重手按住肌肉不動,摩勁是輕手摩着皮膚不停;不動為靜屬陰,不停為動履陽。而揉是「按」、「摩」結合的發揮,具有調節陰陽的作用。 平揉法的具體操作是:術者的中指端點在患者的穴位上,繼從拇指端抵中指內側第一指關節,再以食指與無名指緊壓中指第一指關節的外側,以作輔助中指之勢,便於中指的操作。然後,用中指端在穴位上,作圓卷形的平揉,含有按、摩兩者之意。因而,揉的指端面,應陷入穴位皮膚之下,這樣揉動,就可以不離開皮膚。平揉1個圓圈為l次,一般以50-100次為標準。而次數的增減,應隨着病情來決定。

太極點穴原圖鏈接

壓放法

壓放法是在穴位上進行的一種手法,「壓」是向下壓位;「放」是往上放開,互相對立,又互相結合的動作。 在平揉法操作完畢時,仍以中指端在原穴位上,向着穴位的深部下壓,使指端在穴位的皮膚水平之下,壓下即放,放後再壓,一壓一放為1次,一般以50-100次為標準。其次數的增減,仍須結合病情來決定。

皮膚點打法

皮膚點打法,仍是以中指端進行操作,先把中指提起,離開皮膚約一、二寸遠,再將中指端對準穴位中心,向下點打。在點打的時候,要把勁提位,似有彈性。這樣,點打的指力,點在皮膚表層,不致使打的重要不平衡。一打一提為1次。點打的次數,仍以100次為標準。而點打的輕重,同樣要依據病情來決定。至於點打的速度,一般點打都是快手法。因為快了能夠產生熱,這就相當於艾灸的作用了。

皮膚點打法能夠強壯機能,對於虛弱症極為有效。如小兒麻痹症,每個穴位都不可缺少點打法。失血症用隱白穴,也必須有點打法才能發揮止血的作用。 皮膚點打法的重點,主要在皮膚的表層,因而,對一般風寒感冒等病症,效驗頗佳。對皮膚瘙癢,收效更為顯著。

總之,皮膚點打法常與前兩種手法配合併用。但對一般皮膚病和蕁麻疹等可以單獨使用。對濕疹需要配合平揉手法。熱性病少用,便秘者禁忌。

經結循按法

循按法是以中指或拇指,在點過的經穴和它的經絡線上或揉、或壓、或點,往返的進行為之循按。例如,合谷為大腸經穴,為了加強本經的作用,就在會谷穴至肩髃穴之間,選擇數穴,往返的揉、或壓、或點。另外,有經絡循推補瀉以及循按輔助手法,搓捻、壓按、摩擦等法,以便臨床酌情配合選用。

循按法在臨床上的應用,主要是依據經絡分布和循行的關係,一般用於風濕性疼痛和麻痹性機能障礙。在操作的次數與部位方面,須根據患者的病情範圍,進行局部性循按,或全身性循按,以5-8次或更多一些的適宜。手法的配合,須結合病情來選擇,並不是把全部循按法都用上。

循按法的輕、重、快、慢,也須根據患者病勢輕重及新久,並結合體質強弱和胖瘦,靈活掌握,自可達到循按預期之效。

五行聯用法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相互關係,即相生、相剋、相乘、相侮。按五臟之五行所屬(肝與膽屬木,心與小腸屬火,脾與胃屬土,肺與大腸屬金,腎與膀胱屬水),五臟所主(肝主筋,腎主骨,心主血,肺主氣,脾主肌肉)等組成的互相聯繫的整體,與內部五臟部位是一致的。心、肺在上,與氣血在肢體淺層相一致;肝、腎在下,與筋骨在肢體深層相一致;脾、胃在中,與肌肉在氣血筋骨之間相一致。五行聯用法,就是按照上述的理論,分為如下。

五行聯用法的名稱 (l)骨壓放;(2)筋振顫;(3)肌肉左右揉;(4)血脈摩推;(5)皮膚點打。 因為這五種手法是配合五個俞穴,即井、俞、經、合連續操作。所以,稱為五行聯用法。[2]

注意事項

  • 1.患者精神極度緊張或極度疲勞的時候,應休息30分鐘。這樣,就可緩解緊張,恢復疲勞,有利於點穴的療效。
  • 2.在患者飯後和飯前,不能用重手法。否則,容易使患者趨於疲勞。飯後點穴,須相隔30分鐘。
  • 3.患者過飢過飽,不點穴,否則有害。
  • 4.患者在驚恐、憤怒時,禁忌點穴。
  • 5. 凡是遠路而來的患者,須休息15分鐘,再給點穴。遇到急救,可以靈活運用。

全面了解點穴療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