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炒盤子(劉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炒盤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炒盤子》中國當代作家劉磊的散文。

作品欣賞

炒盤子

大哥大嫂早年生活在關中西府的鄉下老家,十多年前隨子女遷居到繁華的大都市生活。一晃分別多年,他們雖已是七十好幾的年齡了,但看上去比在鄉下生活時更顯年輕。正當我們相談甚歡時,一旁的侄子催促道:「飯店的酒席已備好了,你們邊吃邊聊吧!」大哥稍做猶豫後卻堅定地對我說:「今天哪兒也不去了,就讓你嫂子給咱們炒個盤子吧!」「好!」猛然間,我的思緒被大哥這個絕妙的主意帶回到童年故鄉的生活場景里去了。

炒盤子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盛行於關中西府地區,用於招待貴客、答謝賓朋的一種飲食方式。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只是一道很簡單的菜品罷了,但在物質匱乏的那個年代卻是極其稀罕的,主要配菜有豆腐、白菜、豆芽、紅薯粉條外加紅辣椒,用大油(豬油)來炒。家境好些的人家,還會加上一些肥肉片片,那就更美味了。主食是熱騰騰的白面饃饃。大人們若能配上幾盅溫熱了的燒酒,孩子們若能喝上一碗放了糖精的米湯,那簡直就成神仙了。在我童年的經歷中有過兩次吃炒盤子的情景終生難忘

上世紀70年代初,兄弟們漸漸都長大了,家裡住房成了大問題。母親與大哥便尋思着想在院子裡的核桃樹下蓋幾間房子,但一沒木料二沒資金,急得一籌莫展。無奈之時,大哥打聽到可以用土坯在平地上箍窯洞,冬暖夏涼,非常實用,而且不用木料,只要能下苦力打好土坯就行。於是春節剛過,趁着農閒,兄弟們便在大哥的帶領下打成了上萬塊土坯。但將這些土坯箍成窯洞卻是個高超的技術活兒,在關鍵環節不得不請匠人。大哥從外鄉請了一位姓張的師傅來指導。時間不長,三孔漂亮的窯洞就箍成了。一時間方圓幾十里的鄉親們都紛紛前來參觀,熱鬧非凡。

竣工那天正巧趕上端午節,母親笑得合不攏嘴,趕早集割了二斤肥肉,親自下廚炒盤子答謝匠人。嶄新的窯洞前,核桃樹綠蔭蓋地,明媚的陽光透過樹冠灑在餐桌上,炒盤子裡飄出的陣陣香氣直鑽鼻孔,誘得人口水直流。母親看在眼裡,笑嘻嘻地往我嘴裡塞了好大幾片肥肉,那種入口流油的感覺對於肚裡沒有一點兒油水、一年幾乎吃不上一回肉的我來說是多麼難得啊。

[1]

作者簡介

劉磊,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