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燦爛瞬間(蔡先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燦爛瞬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燦爛瞬間》中國當代作家蔡先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燦爛瞬間

有幸與四川知名散文家袁瑞珍相識,要感謝出版家、四川散文作家聯誼會副秘書長鍾靖女士。那天,我進入鍾靖的朋友圈,看到一則出版信息:第八屆冰心散文獎得主、四川知名散文家袁瑞珍的評論文集《靜看花開》即將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心中不免一陣竊喜。我是個散文迷,從十八年前開始熱愛散文創作,十四年前開始熱衷於研究散文創作,越往後越覺得散文理論對於散文實踐的重要性。在從事散文實踐的同時,我有意識地補充散文理論素養,近十年來痴迷於散文評論,對於那些既從事散文創作又研究散文創作規律的散文家尤其關注。於是,散文家袁瑞珍女士便順理成章進入我的視線。

於是,我主動提出,希望鍾靖引薦,添加袁瑞珍老師為微信好友。袁老師不愧是「優雅和善的知識女性」(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立華語),我們順利成為微信好友。以文會友,樂在惺惺惜惺惺。後來,袁老師主動寄贈了她的評論集《靜看花開》和散文新著《燦爛瞬間》(文化發展出版社,2021年5月版)。在等待快遞的那兩天,我還提前拜讀了她的六萬字的長篇散文《穿越生命》。同名書《穿越生命》之所以獲得冰心散文獎,主要是因為這篇廣受讚譽的長篇散文。長篇散文《穿越生命》以一位外婆的身份真實地再現了8歲外孫女璐璐從身患白血病到不幸去世的故事,文章通過惟妙惟肖的細節描寫和生動傳神的心理刻畫,酣暢淋漓地勾勒了長輩們對璐璐的無助無奈隱忍的愛,極盡寫景狀物、情景交融之能事,讀來令人熱淚盈眶,顯示了作者駕馭散文的高超本領。

散文集《燦爛瞬間》分為四輯,既有作者對生活的記錄與感悟,也有過往歲月的美好記憶,人在旅途的見聞和思考,更寄予作者對原工作單位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深厚的情感,是一本比較全面反映作者散文創作成果的著作。細心品讀散文集《燦爛瞬間》,當讀到第三輯遊記篇,我對袁瑞珍的散文有了一個總體認識,覺得她的散文構思新穎,立意巧妙,下筆前醞釀積澱得很充沛,情感真摯、文辭優美,偏重理趣,別有一番詩韻。通讀散文集《燦爛瞬間》,具體感想如下。

情采是表層境界

首先,袁瑞珍的散文有鮮明的情采。將「情采」簡單地解釋為內容和形式,的確不大妥當。「情采」一詞的「采」字為文采、辭采,這個比較容易形成共識。但對於「情采」一詞「情」字的解釋,文壇素來有爭議。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認為,「情」指真誠、性情,也有人認為是事件真實、內心真誠,還有人認為是思想情感,也有人定義為情理、情致。筆者覺得取「情」的原本意義「情感情緒」,似乎更為合適。

關於文學與情感的關係,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閻綱老師有一句名言:「文學者,情學也;散文者,情之裸美也。」在散文《真情流淌》一文,袁瑞珍也表達過類似觀點:「文學創作,特別是散文創作,能撥動讀者心弦的,唯有真情。」(見散文集《燦爛瞬間》P47頁)所以,袁瑞珍在她的散文創作實踐中,始終是帶着真摯的情感去運筆行文的,譬如她的人物散文《心中的雪花在飄灑》《暖光》《丹稜的天空在飄雨》《外婆的笑容》等篇什便傾注了濃厚的情感,記錄了許多精彩美好的瞬間。

《心中的雪花在飄灑》描寫的人物是著名作家李致。像其他作者一樣,袁瑞珍也寫了主人公平易近人、誨人不倦的大家風範,李致不僅給作者授業解惑,還勉勵她精心創作,告誡她少參加不必要的應酬。李老還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小老頭」,對於為他寫評的作家,他以心交心,不僅專門打電話表示謝意,並設宴款待,而且每次宴請都會主動做東,堅決不允許別人買單。這個典型細節刻畫真是絕妙,因為它入木三分地勾勒出李致和藹可親、關愛後學的「高大」而獨特的人物形象,勝過任何苦心孤詣的抒情和挖空心思的升華提煉。

《暖光》着力刻畫恩師李治修這個人物,作者情不自禁地表達對李治修的敬意:「他是我文學逐夢路上的一盞燈,一盞明亮溫暖的燈。」(見散文集《燦爛瞬間》P64頁)作為四川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治修不僅悉心鼓勵袁瑞珍堅持創作,還不惜花費大量心血和時間,多次撰文鄭重推薦袁瑞珍的散文,對於李治修這份濃厚的關愛提攜之情,袁瑞珍心存感激,對李治修的這份感恩情懷漫溢於作者字裡行間。李治修是有個性和骨氣的文藝工作者,在那個滑稽荒誕的特殊年代,他始終堅守個人信念,堅持拒絕從政,即使多次蒙受不白之冤,也無怨無悔,顯示出一名高級知識分子的風骨與氣魄,讀來深受震撼。

《丹稜的天空在飄雨》通過主人公伍松喬留下的扛鼎之作《千古一夢大雅堂》,深切緬懷學者型作家伍松喬的豐功偉績,着力彰顯伍松喬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歷史擔當情懷。

《外婆的笑容》勾勒勤勞勤儉善良的人性美。在那個饑饉年代,為了緩解一家的溫飽現狀,外婆到處挖苕根、拾稻穗,受盡奚落;母親作為醫院的醫生,將粑粑贈給飢餓的人和無力氣生小孩的孕婦,餓極了就跑回家找外婆吃紅苕根和糠粑粑。

苦難和磨難是一所歷練人最好的大學。《飄落在田野中的青春》帶着鮮明的自傳色彩,該文回顧了自己當知青的那段青蔥歲月,大約兩年的知青歲月磨鍊了袁瑞珍的心性和毅力,也深切地體會了農民的辛酸苦辣,擁有了紮實的群眾基礎,練就獨立自主果斷的個性。為了與群眾打成一片,不服輸的袁瑞珍搶挑重擔,儘管磨破了雙肩,但最終贏得了農民的尊敬與信任。袁瑞珍遇事有自己的主見和果斷,這篇文章有兩處細節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處細節,是作者與群眾一起去附近山上砍柴,被外村的農民攔截,袁瑞珍巧妙應對,急中生智亮出知青的身份,還活學活用宣傳「上山下鄉」的重要意義,順利解圍,滿載而歸;第二處細節是大隊書記讓她當代課老師,被斷然拒絕,袁瑞珍端的是「呂端大事不糊塗」,她考慮的是當了代課老師可能會斷送回城的機會,小小年紀就顯示出遠大眼光,真不簡單,難怪她回城後兩年不到便調到樂山市委組織部工作呢!

袁瑞珍人生最美好的時期是在核動力院度過的,在那裡留下了刻骨銘心的人生記憶。第四輯《「核院」情深,感動我的人和事》是作者對自己原工作單位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最隆重的致敬,意味深長的一次次深情回眸!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核動力人艱苦奮鬥、葆守初心、前赴後繼,才有了當代核動力欣欣向榮的景象。《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講述了核動力艱苦創業,克服重重困難,未用一顆外國螺絲釘,經過自行研製,通過核動力人十餘年的努力,取得核反應堆滿功率運行的重大成就;《燃燒的希望》寫中國核動力院總工程師黃士鑒為了核動力事業,即使「牛棚」受辱仍不改初衷,放棄女兒極有可能會考上大學的契機,毅然再次奔赴環境艱苦的核動力院,禮讚了主人公滿腔報國之情。核動力人「隱姓埋名、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動着袁瑞珍,那是一片能淨化人心靈的沃土,潛移默化影響了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有人會問,散文創作難道只需要投入深厚的情感就能出彩麼?袁瑞珍通過她的散文創作實踐,告訴讀者答案:飽滿的情感與適度的文辭相結合,才能抵達較高的文學境界。文化散文《凝望黃河》無疑是一部大氣磅礴之作,它充分展示了作者溫婉氣質之外粗獷豪邁的一面,凸顯了「女漢子」的血性本色。該文結尾幾段通過熱情奔放的抒情,呈現出深刻的理性思考,尤其是倒數第二段六個排比句集束式展示悠久的中華歷史與現當代中國巨變的場景,淋漓盡致勾勒出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迷人風采。還有像《沉醉喀納斯》《迷失在麗江》《高原秋韻》《五尺道留下深情一瞥》等文化散文,均是情感充沛、辭采優美的華章佳制,有心的讀者不妨找來認真品味一番,定會受益匪淺。 理趣是深層境界

在我看來,情采是袁瑞珍散文創作的表層審美境界,而理趣則是她的散文第二層審美境界。

關於理趣,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中作過詮釋:「若夫理趣,則理寓物中,物包理內,物秉理成,理因物顯。」

袁瑞珍的理趣審美追求主要表現在借景抒情、托物寓意方面,而在筆者看來,這種審美追求其實更適合散文詩這個載體來實現。對於《燦爛瞬間》第三輯文化散文《高原秋韻》,我更願意將它當作散文詩來欣賞。散文詩被譽為「如歌的行板。」《高原秋韻》幾乎通篇採用白描和抒情手法,文辭優美,語言含蓄雋永,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審美愉悅,可謂作者散文詩代表作。除此之外,該書第一輯中《燦爛瞬間》《心隨菊魂舞》《歲月歷史》等篇什也是其散文詩力作。

散文集《燦爛瞬間》第一輯是散文詩,引起我很大的興趣。其實,散文詩比新詩還難寫,對語言要求很高,對修辭要求也很高,語言要含蓄內斂,追求言外之意,往往會運用比擬、隱喻、象徵和暗示等手法去擢升主旨。散文詩以小見大、以一當十,於方寸之間燭照大千世界,正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我只寫了二十來篇散文詩,隱約覺得散文詩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情感抒發與哲思體悟完美結合,把握哲思況味似乎更重要,它決定散文詩的思想深度。

袁瑞珍也認為哲思是一篇散文詩的文眼,抒情與哲思結合得好,就會引發美感和啟迪。她是這樣想的,同時將自己的理念運用到她的散文詩創作當中,予人美感與啟發。

《心隨菊魂舞》寫了紫菊、白菊和黃菊,在《黃菊》中,作者以物喻人,表達了對黃菊的深深敬意,讀來頗有韻味:    在大地寬闊的胸脯上,你原本可以隨遇而安,而在另一個世界中,不安分地想去逾越,去超脫。    ……

不必去抱怨路途的不平,不必去斥責路途的曲折。你以灑脫不羈的超然神態,將奔騰的熱情呈現在我的眼前,於是,你生命的所有意義,便在大地上綻放。

你的追求因此而成功,你的生命因此而升華。   散文詩《燦爛瞬間》語言簡潔凝練含蓄,無疑是袁瑞珍散文詩作中的佳構。依米花是非洲戈壁灘上嬌艷的花朵,它只有一條唯一的主根,孤獨地蜿蜒盤曲着鑽入地底深處,往往需要五年時間尋找水源,到第六年才開花,花期只有短短兩天,便香消玉殞。在該文末,袁瑞珍對依米花「艱難而痛苦、執着而熱烈」的生命歷程進行高度的哲思升華,賜予讀者悽美的審美愉悅和別樣的啟迪:    用五年紮根、第六年吐蕊,兩天的花期,在非洲乾旱灼熱的戈壁灘上,這是一個多麼艱難而又痛苦,多麼執着而又熱烈的生命歷程啊!這簡直就是一種生命的極致——把轟轟烈烈的失命悄然化為了短暫的美麗。

從此,這株叫依米的植物永遠活在了我的心中。    第二輯中《夜色中的梔子花》是關於汶川大地震的宏大敘事,袁瑞珍選取兩道場景謳歌凡人偉大的愛情和普通中國人面臨重大災難時的愛的浪漫情懷,一個是貨車司機陳堅留下感動中國的遺言,成為這場巨大災難中的愛情神話!一個是吳家方在妻子遇難後,為了給妻子最後的尊嚴,將妻子和自己的上身綁在一起,騎着摩托車送她去太平間的場景,演繹了廢墟中的堅強與纏綿。這兩道場景深深震撼着作者細膩敏感的心靈:    此,這災難中的悲痛與傳奇,真情與執着如烈焰炙烤着平淡的日子;從此,生命更加珍貴,愛情熠熠生輝。

……我腳下那條盛開着梔子花的小路延伸着,此刻似與天幕連成一體,那是一條通往天堂的路嗎?聖潔的梔子花將把人間這絕美的愛情迎入天堂?

此時此刻,素淨平淡的梔子花成為普通中國人的化身,與人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輝映,相輔相成。《夜色中的梔子花》是作者嘗試將小我敘事與宏大敘事有機結合的成功範本。 情采理趣鑄詩魂

如果說凸顯情采是袁瑞珍散文的第一個審美特徵,注重理趣是袁瑞珍散文的第二個審美特徵,倘若情采與理趣完美結合,就能達到袁瑞珍散文的終極審美追求:情采理趣鑄詩魂。袁瑞珍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狀物遊記,都喜歡運用生動傳神的景物描摹,這些細緻溫婉的白描工筆,着力彰顯了形象思維,有意無意間便營造出一種如詩如畫的詩境,抑或可以這樣表達——袁瑞珍本身就具備了詩人的氣質,因而其散文理所當然具備詩的質地,激盪着一股詩的旋律。上述簡析的幾首散文詩,印證了著名散文詩人蔡旭「散文為體詩為魂」的創作理念,無疑是具有詩的節奏、詩的韻律、詩之魂。

《沉醉喀納斯》以優美的筆觸寫了喀納斯湖驚心動魄的美,與湖北作家楊文斌《大美深情一抹紅》筆下的紅海灘一樣驚艷絕美,讀來讓人怦然心動;該文圖瓦女人簡單知足的心境、如詩如畫的文學描寫,以及作者多愁善感的悲憫情懷,均令人過目不忘。而在筆者看來,悲憫情懷恰好是一個優秀作家必須具備的潛質,尤其是一個具備詩人氣質的作家得天獨厚的本能。

大洋彼岸也有別樣的風情。遊記《恩西尼塔斯的清晨與黃昏》寫的是美國風情,讚美美國房東服務的細緻周到與大氣,熱忱讚揚美國人強烈的環保責任意識。袁瑞珍在美國看繁星滿天,重溫兒時美好的回憶,敏銳地聯想到人類「一旦擁有,便不稀罕、便視而不見」的劣根性,鄭重倡導人們敬畏自然、回歸自然。

《高貴的彎腰》記敘了冰心先生的女兒吳青老師的故事,展示了作者通過細節凸顯人物形象的本領。在給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授課時,吳青老師說,作家要有愛,愛人、愛大自然,文學要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愛,優秀的散文始於愛,止於信。在參觀葡萄園時,不到兩百米的距離,吳青教授幾次彎腰拾起地上的白色塑料袋、空礦泉水瓶和煙頭,作者被老人的舉動所震驚、感動,百感交集,進而反思自己雖寫過文章疾呼提高文明素養、愛護地球母親,但是如果看到地上有垃圾,頂多會埋怨一番,可能不會主動去拾撿。可見,三國蜀主劉備說過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樣的小事也不是人人都能輕而易舉做到的。由此可見,人類的惰性是與生俱來的。此文告訴讀者:只有從小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就會養成做「善小」事的良好美德,於是,做「惡小」事的人便會越來越少,這個世界便會變得越來越美好。總而言之,只要每個人心中葆有詩意情懷,這個世界就會多一份關愛與溫暖。

經過與袁瑞珍短暫的接觸,加之通讀她的文學作品,我眼中的袁瑞珍越來越明晰:她為人優雅和善,感恩生活,積極樂觀,葆有浪漫的情懷,用充滿溫暖的目光注視這個世界,她的散文流淌着人情美和人性美,瀰漫着濃郁的詩意情懷,在文學路上留下充實而堅定的足跡。

「捧一把夜的月光,將路照亮;捧一把花的芬芳,灑一路清香。」尤其令人感佩的是,蘭心惠質的袁瑞珍自從擔任四川省散文學會理論部部長和副會長後,積極推介本省散文作家,為眾多四川作家抒懷評傳,創作了大量的散文評論,對於宣傳四川作家可謂功莫大焉,評論文集《靜看花開》便是力證。對於一個評論家而言,為作家撰寫評論可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袁瑞珍左手寫散文,右手寫散文評論,長期的散文鑑賞與研究潛移默化促使她的散文創作愈來愈成熟老練,並將日臻化境。衷心祝願袁瑞珍老師寶刀不老,為讀者奉上更多更好的散文精品。[1]

作者簡介

蔡先進,筆名納寒,自號淡朴齋主,湖北新洲人,第七屆冰心散文理論獎獲得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