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靈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靈河》

作品名稱: 靈河

文學體裁: 詩歌

創作年代: 近代

作者: 洛夫

《靈河》是洛夫所作的一首詩歌。

詩歌原文

我幾時說不來的?

我不又在鳳凰木上懸着七盞燈籠

你三盞,我三盞

另一盞留給掃落葉的人……

你與鳳凰木並立,並立於我的階前

閃爍着逼人的光,我不敢仰望

你們都是來自太陽的天涯

飲葡萄的紫,芒果的青

飲藍天的無盡

以及你眼中的一杯醇酒

流自那條長長的靈河

風吹過來,揚起你的裙,你的淺笑

在那小小的夢的暖閣

我為你收藏起整個季節的煙雨

作者簡介

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運端、莫洛夫,出生于衡陽市衡南縣,畢業於中國台灣淡江大學,現代詩詩人。

他於1946年開始新詩創作,以處女詩作《秋風》展露才情,被詩歌界譽為「詩魔」,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首屆孔子國際文學獎等獎項,代表作有《魔歌》等。2018年3月19日,洛夫逝世。[1]

個人著作

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五十餘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靈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魔歌》(1974)、《眾荷喧譁》(1976)、《因為風的緣故》(1988)、《月光房子》(1990)、《漂木》(2001)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葉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評論集《詩人之鏡》、《洛夫詩論選集》等五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

[2]

1947年開始寫詩,1948年在《衡陽力報》(即《衡陽日報》)上發表第一篇文章——散文《秋日的庭院》。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三十多年來評論不輟,英譯本於1994年由美國舊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其中多首為美國漢學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選入他主編的《中國文學選集》。1996年偕妻移民加拿大,思念祖國,表現鄉愁,為十幾年來寫作的主題之一。《未寄》、《或許鄉愁》、《水墨微笑》等詩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香港回歸前洛夫曾到落馬洲,從南面望鄉,仿佛聞到家鄉衡陽的鷓鴣啼鳴;到韓國講學時,登上板門店山頭,從北面眺望白山黑水,「仰首拭目,手帕上竟是一片濡濕的鄉愁。」

洛夫是台灣現代詩壇最傑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詩人,為中國詩壇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由於表現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詩壇譽為「詩魔」。台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如此評稱:「從明朗到艱澀,又從艱澀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與肯定的追求中,表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對語言的錘鍊,意象的營造,以及從現實中發掘超現實的詩情,乃得以奠定其獨特的風格,其世界之廣闊、思想之深致、表現手法之繁複多變,可能無出其右者。」吳三連文藝獎的評語對他更為肯定:「自《魔歌》以後,風格漸漸轉變,由繁複趨於簡潔,由激動趨於靜觀,師承古典而落實生活,成熟之藝術已臻虛實相生,動靜皆宜之境地。他的詩直探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義,且對中國文字錘鍊有功。」[3]

參考資料

  1. 介紹洛夫,簡書,2018-04-10
  2. 詩人洛夫簡介,中國歷史網,:2018-03-19
  3. 大陸詩歌界悼念台灣知名詩人洛夫,中國新聞網,: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