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燈蛾》

圖片來自網絡

作品名稱: 《燈蛾》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蒲壽宬

《燈蛾》宋朝蒲壽宬的詩。[1]

同為歌詠梅州的梅花的詩歌,蒲壽宬的詠梅詩顯然比楊萬里的詠梅詩要更深一層。蒲壽宬不僅像楊萬里一樣,讓人們知道梅州的梅花,他還進一步地表現了梅花的文化與精神。從楊萬里到蒲壽宬,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詠梅史的一個發展,即從歌詠梅花外在的形象美到歌詠梅花內在的文化和精神。[2]

目錄

詩詞正文

作者簡介

蒲壽宬,字鏡泉,號心泉,福建泉州人。回族,祖籍阿拉伯,信奉伊斯蘭教,其先祖於南宋初徙居廣州,後定居泉州。蒲壽宬在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出任梅州知州。明代郭棐[3]《粵大記》卷一○記載:「蒲壽宬,咸淳七年知梅州,性儉約,於民一毫無所取。」他愛護百姓,勤於政事,曾勸農,作詩贈程鄉縣令趙委順,以古代七位人格高尚的賢人來共勉。他汲兩瓶曾井水,放置在案右以自警,並建亭於井上。曾井為五代後漢程鄉縣令曾芳所鑿,投藥井內,以預防瘴癘,民受其惠。時人楊圭進士題其亭曰:「曾氏井泉千古冽,蒲侯心地一般清。」咸淳十年,蒲壽宬秩滿,被宋廷詔任吉州知州,他見南宋氣數已盡,不赴任而返回泉州,隱居法石山。 [4]

視頻

中國山水畫的巔峰:北宋溪山行旅圖的藝術境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