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滅(拼音:miè)是漢語常用字 ,古字寫作"烕",最早見於甲骨文中 。大約到春秋時加上"氵"成為"滅(繁體)" 。滅本意說法不一,《爾雅·釋詁下》解釋為"絕也"。《說文解字》解釋為"盡也"。滅字常用於表示熄滅,也有有淹沒的意思,如:滅頂;還有使其不存在的意思,如:滅亡、滅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滅

外文名稱; wipe out

拼音; miè

注音; ㄇㄧㄝˋ

平水韻; 入聲九屑

統一碼; 706D

五筆; GOI

倉頡; MF

鄭碼; AUO

部首; 火

總筆畫; 4+1

筆順; 一丶ノノ㇏

繁體; 滅

異體; 㓕、ࢦ�、ࣹ�、इ�、ࣸ�

古字; 烕

字級; 一級

四角號碼; 10809

字源解說

"滅"古字寫作"烕",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中。甲骨文"烕"左邊是"火",右邊是"戌"(圖A1、A2)。"戌"的甲骨文像兵器之形,是兵戈、戰爭的象徵。火與兵戈都是弭滅之物。火能燒盡眾物,兵戈可殺人獸魚蟲,戰爭能毀城市物種。大約到春秋加上"水"旁,寫作"滅(繁體)"(圖B1、B2)。水可淹沒田莊,也能使生物盡絕。"滅(繁體)"以"水""火""戌"這三種能滅絕眾生之物表示其意義。也有人認為,古代的"滅"字其本義不是指火熄了,而是指水消失了。因為左邊的三點水表示水,而右邊的"烕"是"滅"字的本字,是消失的意思,所以以"烕"作音符並會意。

簡化字的"滅"字,取自於繁體"滅"字聲符當中的一個部分。這個"滅"字也可視為一個會意字。上面那一橫可算作是覆蓋物,用這覆蓋物將火源與空氣隔絕,火也就熄滅了。簡化後的"滅"字,既簡潔明了,又合乎情理。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亡列切(miè)

盡也。從水,䇳(烕)聲。

說文解字注 盡也。從水,烕聲。

注:此舉形聲包會意。亡列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滅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古文:㹹⦹

《唐韻》亡列切。《集韻》莫列切,音搣。《說文》:盡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代之,灋(法)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注:毀其宗廟社稷曰滅。

又沒也。《易·大過》:過涉滅頂。

又火熄也。《書·盤(盤)庚》: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韻補》葉明秘切,音媚。曹植《夏啟贊》:大戰於甘,有扈以滅。威振諸侯,元功克乂。[1]

廣韻 亡列切,入薛明 ‖戌聲月2部

盡也。絕也。亡列切。二。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❶"一"扁"火"大。

❷首筆橫居上居中。

❸"火",點筆與短撇分寫豎中線左右橫中線部位;長撇和末筆撇尖、捺腳均超出上部,收筆持平。

書法欣賞[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